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议临床吸痰技术的护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伴随着医学护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吸痰技术在继承一些传统的好的基础方法的同时,也有了新的进展。针对各种情况的患者,采用合理的吸痰方法和吸痰前后的妥善处置与观察,对患考的通气与换气都起到了好的效果。对患者安全起到更好的保障。吸痰这一技术在临床护理中被广泛应用,并广泛关注。随着医学护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吸痰技术在继承一些传统的好的基础方法的同时,也有了新的进展。
  关键词:吸痰 湿化膨肺 密闭
  一、临床吸痰技术
  应激性吸痰这是临床护理中的重要问题。按照当前国际标准,无论在急诊室、病房、救护车上都设置有吸痰装置,包括负压吸引装置、一次性吸痰管、吸痰水等。作为畅通气道的设备装置常备不懈。迅速为病人胃内容物反流、出血或痰液在上呼吸道时,立即吸痰。并同时评估患者的呼吸道通畅情况。吸痰前后为患者吸氧,尽可能侧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并时刻监护观察,以准备新的情况。配备口咽通气道、气管插管、或喉罩时马上经人工气道通过通路吸痰,注意吸痰时间小于15秒,吸痰前后用2分钟纯氧。有条件的可用呼吸机通气。这一技术的核心目的是积极有效畅通气道,从技术到设备要求很高,关系到抢救成功率。
  常规吸痰对一些年老体弱呼吸道感染以及因为神经系统病变等原因造成的排痰障碍进行间断常规吸痰,是临床中常见操作。评估吸痰时机,当患者呼吸困难听诊双肺呼吸音低,双肺湿罗音,或呼吸机高压力报警,病人氧分压和皿氧饱和度下降时要考虑为患者吸痰。
  二、运用PDCA循环管理提高临床吸痰成功率
  探讨PDCA循环法在吸痰中使用口咽通气管的效果。内容为计划阶段,实施阶段,检查阶段,处理阶段。结果吸痰的成功率达到了95%以上,患者的痛苦减轻了,血氧饱和度也由原来的90%以下上升到了95%以上。PDCA循环是由美国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根据信息反馈原理提出的,也是护理质量管理的最基本方法之一,它反应了质量管理活动的规律。P(Plan)表示计划,D(Do)表示执行,C(Check)表示检查,A(Action)表示处理。对象为昏迷伴有舌根后坠的患者;意识清醒的患者。
  PDCA循环法应用计划阶段:发现问题为昏迷或清醒的患者经口腔吸痰时,常会发生吸痰管送不到位、吸引不彻底、抽吸痰管困难等现象,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同时,反复吸引容易损坏呼吸道粘膜,增加感染机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分析原因清醒患者经口腔或腔鼻吸痰时,因不适感而不愿意配合、咬合吸痰管;昏迷患者由于咳嗽吞咽反射消失、痰液不能及时有效排出、舌根后坠等因素而阻塞气道,使吸痰管在下送过程中受阻,导致吸痰失败;确定目标吸痰操作顺利,患者痛苦减轻,血氧饱和度由原来的90%以下上升到95%以上;制定计划口咽通气管是一种非气管导管性通气管,经口咽通气管吸痰是一种操作简便、易于掌握、不需要特殊器械并能在数秒钟内迅速保持呼吸道通畅、获得有效通气的操作方法。
  采用经口咽通气管吸痰的操作要意:选择型号适宜的L1咽通气管U咽通气管必须延伸到舌根部才能开放气道,合适的口咽通气管远端应位于上咽部,将舌根与咽后壁分开,使下咽部到声门的气道通畅。所以我们使用的型号为8-11号,插入深度为患者的下颌角或鼻翼至耳垂的长度;将压舌板或张口器从患者臼齿处放入助其张口,然后动作轻柔准确地将口咽通气管压住舌面平行送入口腔,当管的前端置于舌根之后时,再将口咽通气管旋转90。,使其卡注固定。插管成功后,口咽通气管外端固定在患者上下门齿外,并用胶布固定在唇面部以防移位或脱出;口腔分泌物、呕吐物、血液多时,用吸痰管由口咽通气管两侧插入,轻轻将LJ咽部的分泌物吸净,使口腔清洁保持有效通气。痰多时送吸痰管到气管深部,由下到上旋转式吸痰,清理呼吸道深部的痰液;吸痰后要进行肺部听诊,观察呼吸频率、幅度、心率、血氧饱和度,与吸痰前对比,评价吸痰效果。
  实施阶段。科内组织操作培训,并按照考核标准进行考核。全员考核合格后,在临床上实施操作。
  检查阶段。在实施过程中,纠正错误的吸痰方式,改进操作方法。
  处理阶段。通过临床实践及患者的舒适度等各种途径获取反馈信息,提出合理化建议,弃之木利因素,修正下一轮计划,并循环反复,不断提高吸痰操作水平。
  通过经口咽通气管吸痰与常规经口吸痰对比,吸痰的成功率达到了95%以上,患者的痛苦减轻了,血氧饱和度也由原来的90qo以下上升到了95%以上,从而及时控制了病情的进一步恶化。由此充分证明了采用口咽通气管吸痰的优越性。经口咽通气管建立起来的人工气道吸痰法,操作方法简便、易于掌握,是一种能够在数秒钟内迅速获得有效通气的方法,对控制肺部感染、改善通气功能具有有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三、适时吸痰的依据和方法
  常规湿化气道和稀释痰液。由于气管切开使气管直接与外界相通,加上呼吸运动,易使气道内干燥形成痰痂。术后常规应用生理盐水50ml加a-糜蛋白酶10U,必要时加上庆大霉素8万U配成稀释液,由微量注射泵将药液持续做气管内滴注,根据病人痰液的性质调整速度,太快易造成呛咳,甚至呼吸困难。如果痰少、且稀,微量注射泵速度:4-8ml/h;如果痰浓、多,微量注射泵速度调为:8-20ml/h以保证湿化气道,使痰液稿释。同时配合使用雾化吸入2-4次/d。喷雾由气管切开处喷向气管深处。让稀释液以“雾”的形式进入气管,湿化痰液,使痰液充分稀释而被尽快吸出。
  依据听诊确定痰液位置适时吸痰。呼吸道痰液滞留达一定程度,可在病人床旁或胸部听到痰阻声或痰鸣。认真观察呼吸音的变化,正常情况下是管性呼吸音,当把听诊器置于胸骨上窝或站在病人床旁,如能听到“呼噜”声,表明大量糊状痰液瘀积在上气道,应立即吸痰。
  听诊器放置“3-4”胸椎旁,支气管肺泡呼吸音中并夹杂低调较远可“呋丝”声是分泌物粘稠在支气管内形成薄膜,使管腔变窄,气流通过时产生振动而致。粘痰多存留于下呼吸道,痰鸣音相对固定,痰液不易吸出,可加快气管内滴数,必要时行超声雾化,再结合自耳瘸鹊蓊自背,可使粘附在支气管壁上的痰基础护理液,通过间接振荡脱落。经纤毛运动使痰液排入大气道。此时在胸骨上窝听到痰阻音即可吸痰。
  参考文献
  1.郝春艳:孙瑾:李霞鼻饲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及研究进展2009(16)
  3.宋艳华16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
  4.卞文霞36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5.刘培荣:李秀敏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非药物性预防2006(06)
  6.杜素红:何为慧新生儿呼吸机相关一降肺炎35例分析2007(13)
  7.周玉华:宋义英:刘奕彬循证护理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应用的效果评价2012(13)
  8.章渭方:陈爱君:方雪玲呼吸机管道更换周期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影响2004(02)
  9.陶方萍:何先弟:段缓综合ICU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多因素LoFristic回归分析及护理对策2010(11)
  10.赵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2006(09)
  11.俞超:王微ICU体位护理对减少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发病率的效果评价2012(11)
  12.刘照枝:王丽使用呼吸机的并发症及其护理2009(02)
  13.赵贵清;曹红梅不同口腔护理方法预防医院获得牲肺炎及口腔感染的临床观察2012
  14.李君歆:李然伟:高岗强化口腔清洁措施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作用2006(02)
  15.陈莲芳:章风;贾培艳间隙声门下吸引在机械通气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2011(0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8911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