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生态园6号路景观设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人们对城市道路景观审美要求也不断提高。城市道路的景观如何满足人们的需求,又能符合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同时还能体现城市的特色,这成为了人们关注的新课题。本文以生态园6号路为例,阐述了因地制宜的重要性及道路景观设计的策略思路。
  关键词:道路景观设计;可持续发展;因地制宜
   1工程概况
   生态园6号路位于石排西部,生态园石排片区以南。道路全长约9.5公里,道路红线40米,南起环城路(横沥),西至生态园边界。道路全线为城市主干道。6号路与生态园大道、7号路、5号路、3号路、1号路相交,形成平交口节点;与58号路、59号路、60号路、61号路、62号路、2号路、11号路、13号路相交,形成三叉路口节点。本方案着眼于找到解决不同形式交叉路口的景观策略,使其完全融合于生态园。
   生态园6号路属于区域性城市交通主干路,体现生态园的湿地景观,承担生态园中心区沿线交通出行和组织旅游交通功能。生态园6号路横穿生态园中湿地游览科普区、休闲度假区、湿地生态体验区、文化/旅游/培训区、商务贸易活动区、小型展览会议区、水上运动休闲区、行政区、文化商务区等,具有重要的景观地位。本方案着眼于解决穿行于不同区域所形成的标准路段的景观设计,使其完全融于周边环境。
  
   6号路鸟瞰图
   2景观设计策略
   2.1景观设计定位
   道路曲线蜿蜒曲折,横穿生态园,为了具有高度象征性、能够演绎道路蜿蜒曲线和纵断面丰富变化的道路景观,应当不被地域特性或是城市用地规范所限制,将作为景观带的道路设计融入到生态园景观中去。路面景观的设计、边界(道路红线)的模糊化,演绎道路景观与周边环境水乳交融的特点,将整个道路建成一条优美的休闲观光带。
   2.2景观流线与景观融合 为了实现人性化视觉水平上作为景观带的演绎,既应强调纵向的边界因素(缘石、连续绿化带、防护栏、诱导设施),将动感的线形作为设计的主要因素,又应强调横向变化(绿化品种、道路铺地),将道路景观扩展为生态园景观的一部分。 从道路整体对人行道与车行道的边界、中央隔离带、连续绿化带、诱导设施、防护栏等纵断面要素进行强调。 从绿化形式、铺地形式、节点景观等横向因素进行强调。
   2.3环境空间 作为城市的主要道路、应当确保行人和车辆双方的安全与便捷。设立反映地区特性和道路沿线城市规划用地特征的休憩场所及福利设施,在创造具有高度舒适性的道路空间的同时,演绎道路景观的特性。明确的“人车分流”、设计兼顾无障碍设施及普遍适用性、确保城市中的休闲空间和街角的广场化。
   2.4市政设施 道路景观照明设施、交通信号灯灯柱、道路标识、交通安全设施、人行天桥等纵贯整体的道路设施,其规模较大,其形状对道路景观的整体印象容易产生较大的影响。
   设计采用轻快且透视性良好的设计,以简约为基调,定位其作为主要景观元素。轻快、通透性、有秩序、基调、风格。纵向轴线强调照明、红绿灯、标识类的协调统一
   2.5景观设施创造城市空间的路面设施(座椅、电话亭、地面上的广告牌等)。为了完善室外生活而设置的路面设施应当不是在道路上的单一排列,而应当考虑其与动态的线形景观、林荫树等景观要素的互相协调,从创造都市中小空间的角度来设计与配置。路面设施应当定位为作为演绎区域特性的要素,设计时应当反映道路沿线和区域景观特点。
   2.6先进技术 如何应对环境问题在国际上也是倍受关注的课题。以国际水平的标志性道路为整治目标,采用高交照明灯具、电力负荷小的LED;选用可回收材料;保留及灵活利用现有树木,设置能获取即时信息的电子地图等,引进先进的环保技术。
   3 设计思路
   道路景观的功用,一在于美化城市,给车、行人好的活动空间;二在于连贯周边区域,使道路景观成为周边环境的一部分。6号路全长9.5公里,横贯生态园,穿过丰富多变的环境区域。6号路的景观设计紧扣“融”的概念,在于把道路景观作为生态园景观的一部分来设计。
   6号路的景观,在用材、植栽和造型上,均采用生态的概念,兼顾形式、材料的自然化和植物品种的多样化,形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
   为使整条道路在景观上不至于死板,并能极好的融合于生态园景观。本方案根据道路周边环境特征,将道路分成四段进行设计,在保证交通功能的前提下,以绿色、生态为主题进行分段设计。在选材上考虑其耐久性,根据材料特性进行现代化的设计。道路的道牙均采用高出路面200mm的米黄色自然面花岗岩,可以有效的防止车上人行道。
   3.1休闲带 本段设计从起点到K1+700,道路两侧以城市公共绿地和其他用地为主,道路景观宜以常绿植物为主,成为区域之间的衔接钮带。外侧为居住商业区的处理手法:利用灯光制造富现代感的城市空间;商铺铺面城市化, 条理化;选择视线通透的绿化种植, 令街道两侧联系起来; 主要采用明亮, 鲜明的物料如:不锈钢, 金属, 玻璃等。以安全性、功能性为前提,强调节奏感、韵律感,形成线形景观肌理。同时在安全性上应当满足道路设计规范要求,如防眩光、禁行要求等。生态功能上又具有遮荫、防尘、降噪等特点。
   3.2滨水带 本段设计从K1+170到K4+120,道路两侧以生态湿地和沿湖景观为主,道路景观作为联系两侧的风景线,以季相变化明显的色叶植物为主,营造富于变化的自然风景。它既是两侧优美景观的视线起点,又是一条良好的景观生态廊道。
   3.3湿地线 本段设计从K4+120到K6+680,道路北侧生态湿地,南侧为办公、商务等城市生活区域。道路景观设计以林荫下开放的空间为主题,达到城市、人与自然最便捷的交流。道路铺装简洁大方,采用高档石材,与周边的建筑相得益彰。植物绿化采用部分打断,方便人的视线交流与行走。
   3.4滨水线 本段设计从K6+680到终点,道路北侧是以河和生态湿地为主的自然景观。道路景观设计以观景为主题,打开北侧的视线,无论是行车还是行人都可看到沿途优美的风景。在道路北侧人行道设计休闲亭廊、亲水平台,供人们亲近自然感受自然。道路边的公交站台设计得尽量自然、亲切,完全融入周边的景色。其他市政及小品设施如公用电话亭,景观照明设施、休闲坐凳等在满足东莞市的市政规范要求上也须与周边的环境相融合,在选型上可选用部分新颖、独特的,增强道路的景观观赏性。道路铺装图案富有韵律的变化,采用高档石材,与周边的环境相呼应。自行车道与人行道中间用一个个花池隔开,开合有序,方便行人到达。
   4 配套设施
   结合道路系统设置的公共设施包括标识、消防栓、公交车候车亭、垃圾箱、电话亭等。
   4.1标识
   包括区域地图指示牌、交通标志、厕所指示牌、街道名称等。
   1、地图指示牌设置原则为每400平方米左右一个,街道名称指示牌设置在路口醒目位置;
   2、各种交通标志(禁行标志、车道标志、禁止鸣号标志等)设置于道路交叉口;
   3、在交叉口结合灯杆以平行路面的方式设置悬臂框架,上述规格化标志均安装于框架内。
   4.2消防栓
   鼓励消防栓结合建筑装置;
   鼓励消防栓结合绿化、花坛、街道雕塑的基座等设置;
   消防栓每120米设一个,其位置必须十分明显并不许有物体遮挡。
   4.3公交车候车亭
   公交车候车亭应有顶盖,允许在适当位置结构设计发布线路牌及线路图,亦可结合机构设计,并应有照明,同时现有单独设立的线路牌可以取消;
   候车亭设计为单元式,形式应与周边建筑相协调。
   4.4垃圾箱
   垃圾箱应单独设置,并设置于行人集中处,如公交车候车亭、道路交叉口等处;
   垃圾箱的形式应与周围建筑相协调;
   垃圾箱建议沿道路每30米设一个;
   人流聚集处应增加行人休息设施如街凳,建议每20米设一个。
   4.5电话亭
   电话亭:可参照相应市政设施标准设悬挂式电话亭等,约100米设一个,设置于道路红线范围内。
   4.6公共厕所
   新区流动人口密集的街道、商业闹市区道路、公共场所和居住区每隔400-800米设1座公共厕所,一般街道间隔不大于800米设1座公共厕所。每座公共厕所建筑面积不应少于60平方米,其中7-10平方米可作为环卫工具房。
   公厕周边绿化宜采用绿篱或枝繁叶茂的树木作为遮挡,公厕入口既需标示清晰,也要注意其私密性,不宜直接对人流较多主路开口,其入口通道可以稍微曲折。周边常用植物品种较多,有鱼尾葵、棕竹等,应结合各个绿地地块的品种具体处理。
   5、结束语
  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道路的景观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所以在规划道路景观时应该因地制宜、实事求是,设计出适合该城市和道路特点和发展方案。
  
  
  注:文章内的图表及公式请到PDF格式下查看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993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