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今高职院校大学生人际关系特点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赵增娜 陈明 吴淼
【摘要】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他们的人际关系和谐与否关系到和谐社会能否顺利实现。本文就高职学生的自身特点以及“90后”青年的时代性总结出当今高职院校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际关系
一、前言
中国有句古话,“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充分说明了和谐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性。然而,当今社会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并不乐观,很多大学生深受人际关系问题的困扰,而高职院校大学生既具有一般大学生的普遍性又具有其特殊性。高职院校大学生属于专科层次,录取分数较低,而且在实际录取工作中,由于高职生生源不足,部分考生是降分录取的,文化基础较差,综合素质较低。而目前“90后”已悄然加入大学生行列,成为大学生的主体。
二、当今高职院校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的特点
1.交往目的具有功利化倾向。在当今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时代,面对着激烈的竞争和就业压力,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注重人际交往的“实惠性”。做公益事,首先想到的是自己能得到多大好处。他们在交往中,喜欢与富有同学交往,跟班干部、老师、领导交往。女大学生在选择异性朋友时更注重物质条件,甚至出现了个别女生“傍大款”的现象等。
2.交往过程以自我为中心。90后青年在交往中更习惯于从自己的立场、观点去对待周围的人和事,对别人期望过高,要求过严,难以认同、宽容、理解别人,缺乏与人合作的观念和换位思考的能力,经常以自己的思想、情感和需要为出发点,不顾及别人的感受,这种自我为中心的态度,给他们的人际交往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进入大学以后,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长大成人,仍然沉浸在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下。因此很难真正适应大学的集体生活环境,更加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
3.交往道德的不确定。一方面,他们思想更加活跃,自由,开放,能跳出传统视野,用更广阔的视角看待问题;另一方面,他们又缺乏社会经验,文化选择能力薄弱,批判鉴别能力不强,思想意识不够成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有少数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出现了偏差,导致伦理道德缺失现象的发生。少数学生道德品质下滑,出现了盗窃、打架、聚众斗殴等现象,甚至出现了令人发指的“李刚事件”等一系列的恶性事件。
4.与异性交往失度。目前大学生在异性交往方面,总的来说,是得体和健康的。校园情侣关系的同学生活在一个很小的圈子里,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一起上课、吃饭、自习,与其他同学接触很少。但是大学生在行为上缺乏自我监督、约束、控制的能力,考虑问题过于主观化、情绪化和理想化,容易导致异性交往失范,异性交往极端浪漫、外出租房居住、在异性宿舍留宿、发生两性关系、怀孕堕胎等现象也时有发生。
5.交往对象的同质化。现在大学生内部的贫富差距显著拉大,在大学生中间形成了一条逐渐蔓延的裂痕。当代大学生的现实人际关系表现出了某些不平等,主要体现在物质生活贫富的差别上。有些学生特别是贫困家庭的大学生和那些家庭经济条件优越的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形成了两个不同的群体。在人际交往中,经济条件优越的学生居高临下,盛气凌人,而经济上拮据的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往往主动性差,甚至个别人还会产生自卑、孤僻等不良心理和不喜欢参加社交活动、对人冷漠等行为。久而久之,不利于和谐高校的建设。
6.“活”在网上的一代。出生于上世纪80、90年代的这批人,他们的成长环境优越,同时也体会着作为独生子女的孤独。他们渴望交流,又惧怕现实中复杂的人际交往,于是,网络游戏便成为他们排遣孤独、找寻自信的重要渠道。“网聊”似乎是生活中与人沟通的最好最直接的手段。这就不可避免地破坏了千百年来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模式,增加了心灵上的隔离,使当代人陷入一种高频率沟通掩盖下的不可改变的孤独或冷漠。
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中呈现的不和谐现象是令人堪忧的,其影响因素来自于包括社会环境因素、家庭环境因素、学校环境因素、个体自身方面因素等多个方面。江泽民同志指出:“从一定意义上讲,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有希望,未来的发展就有希望。”作为一名辅导员,作为一名学生管理工作的直接实施者,我们应当将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教育,贯穿于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始终,把思想教育和严格管理结合起来。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大学生不和谐行为进行制裁,对和谐行为大力褒奖,通过和谐行为的不断实践,带动大学生和谐品质的形成,使和谐真正成为大学生的行为习惯。而全校上下的所有教职员工也要彻底走出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是主管学生管理工作的领导、班主任、辅导员的主要职责的误区,所有教育者都应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作学生的楷模和表率。在学校管理中始终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指导思想,从学生的主体需要出发,切实做好管理工作,把和谐人际关系教育真正落实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1998:32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083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