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和发展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欧 岚

  【摘要】 高职院校作为高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程改革后也逐步发展出有自身特色的体育课程,这也对体育教师在道德品质、思想观念、知识品质、心理和身体素质等教师素质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键词】 教师素质;体育课程改革;高职院校
  
  体育课程是高职教育的基础课程,对于培养高职学生思想道德,促进身心健康,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高职院校的迅速发展,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也有了巨大的变化。2002年,教育部颁布了新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并于2003年开始在全国所有高等院校施行。高校体育的教学模式已经逐步由传统的教学模式,向健康性、保健性、娱乐性、休闲性体育转化,终身体育的思想和理论,将贯彻于教学的始终。新的体育教学模式的转变也使体育教学的目标、内容、手段和方法、评价体系等都发生了转变。体育课程改革以后,高职院校逐步有了适合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这也对体育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关于“教师素质”一词《教育大辞典》给出的定义是:教师素质是教师为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所应具备的心理和行为品质的基本条件。对于体育教师的素质主要应包括:道德品质、思想观念、知识品质、心理和身体素质。
  一、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和发展趋势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是高职院校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培养对体育运动的兴趣,陶冶品格和人格,获取体育知识、技能、体育锻炼方法,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重要手段。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本着“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教育理念, 遵循体育运动基本规律,开发以“职业健康”为目标的素质拓展课程,增加学生与各种职业相适应的体育健康教育内容,为未来职业人提供“身体”、“心理”的适应能力和从事未来职业所需要的特殊体育素质,建成独具职业教育特色的“职业健康教学”,完成对学生职业性体育素质的培训,培养大学生“认识自身价值、找到自我定位、提高沟通能力、塑造团队精神、实现自我超越”的综合能力,使这些“准职业者”完成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的目标。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编写适合高职院校自身特点的教材,来指导教学实践。要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以“终身体育”、“全面发展”为指导,精选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模式、改革考核评价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质和健康水平,以适应高职学生未来职业的需要。
  二、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和发展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1.道德素养。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应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教师道德素养包括:个人道德修养、教师职业道德。首先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着示范的作用,除了专门的对于德育教育以外,教师本身的言行是学生学习社会道德规范的重要途径。教师直接影响着学生道德标准的形成,很难想象一个道德素质差的教师会培养出品德高尚的学生。其次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会影响他们学习的兴趣。教师尊重学生同时也会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只有这样才能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畅通的沟通渠道。这样才有利于了解学生的需求,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也使学生从中学会尊重别人。最后热爱体育教育事业是搞好体育教育工作的前提,也是各体育教师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素质。
  2.思想观念。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终身体育”的体育教育思想,体育教育应该实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必须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及他们的需要,教师也有义务使学生明白究竟什么是他们所需要的。体育教育的目的是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是身体、精神、品德与人格的全面提升。除了身体健康的提高和知识、技能的习得以外,更加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勇敢、乐观、坚韧、自信、自制、进取、热心等的个人品德和人格,以及仁爱、无私、宽容、友善、诚实、信任、协作的团体品格。体育教育应该使学生终生受益。全面发展并不是仅仅只是人的某一阶段的需要,而是人终生的需要。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学生自身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最终实现素质的终生全面发展。
  3.知识品质。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知识包括:体育专业知识及技能、教育学知识、心理学知识,及其他与教育、教学相关的知识。除此之外,还应有终生学习的观念和能力。首先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应该熟练掌握多项体育技能。精通自己的专项,对于其历史沿革、运动技术、理论基础、规则及裁判法、该运动的前沿动态等要了如指掌,并且还要具备较高的运动水平和技术传授能力。还要尽可能多的掌握专项以外运动项目。体育教师还应该在第一时间掌握新兴的体育项目,特别是那些学生感兴趣或者对学生将来工作和生活有帮助,易于长期坚持的运动项目,并能将其运用于教学当中,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其次高职院校体育教师不但要知道“教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要教”、“怎么教”,这就要求体育教师掌握教育学、心理学、体育专业基础知识,以及和学生自身专业有关的知识。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学的规律、学生的兴趣和学生的现实和潜在需要有针对性的、科学的实施教学。最后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应具备社会学、统计学、管理学、计算机应用等知识。这样在完善教师知识结构的同时,提高教学能力,开拓教师视野,提供更广阔的个人发展空间。提高科研能力,推动体育教育事业向前发展,充分发挥教师潜能。
  4.教师的心理和身体素质。教师应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和渊博的知识及高超的教育能力,教师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指人的心理过程及个性心理结构中所具有的状态,品质与能力之总和,其中包括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在智力方面是指获得知识的多少,心理潜能的自我开发与有效的利用,在非智力方面,主要指心理健康状况的好坏,个性心理品质的优劣,心理能力的大小以及所体现出的行为习惯与社会适应状况。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应该具备的良好心理素质包括:明确、深刻、细致的社会认知,强烈的工作意识、成就动机、竞争意识,高水平的情绪、情感体验,和睦、友好的人际交往关系,良好的个性和自我调节能力及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等。国内外的大量研究结果说明,教师的心理素质尤其是个性品质,如情感、意志、性格、自我意识等是直接影响教育工作成败的重要因素。
  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的身体。身体素质是人的基本活动能力,是人的各项生理机能状态的反映,应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敏捷性、柔韧性、协调能力、平衡能力等。体育教师工作的特殊性要求体育教师需要有对外界环境的良好的适应能力,优秀的运动能力,充沛的精力,旺盛的生命力,能坚持长时间工作,疲劳消除快。一方面由于体育课需要教师进行示范,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也需要教师亲身参与运动,这都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运动水平,良好的身体素质是运动水平的保障;另一方面体育教师良好的身体素质,直观上是体育生物效益的客观再现,是对体育健身功能的一种宣传,这对激发学生体育的兴趣具有积极的诱导作用。由于身体素质和教师身体健康和年龄等有很大的关系,体育教师保持良好身体素质的同时要注意身体健康。避免疲劳过度或运动过量,对于年龄较大或身体有伤病的教师,可以多利用技术录像等多媒体技术补充示范上的不足。
  综上所述,随着高职院校迅速发展,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在培养高职院校学生思想道德,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提升高职学生素质的实践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为了使体育教师的素质发展与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发展相适应,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必须在道德品质、思想观念、知识品质、心理和身体素质等方面也都需要相应的改变和提高,以符合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对体育教师的要求,并推动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常毅臣.袁敦礼体育教育思想及体育观的当代价值[J].体育学刊.2008,15(4):48~52
  [2]曲宗湖,顾渊彦.大学体育课程改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104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