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陆玉盘 段自臻

  [摘要]在提出人才就是资本这一新的人才理念基础上,指出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包括管理思想创新、管理观念创新、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手段创新、管理策略创新、管理组织创新和管理职能创新等7个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创新;创新理念;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一、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创新
  
  (1)人力资本和人才资本化理念。要破除单纯的“资源观”,实现“人才就是资源”,向“人才就是资本”的认识转变。(2)企业文化激励理念。企业文化的产生是因为仅仅靠企业制度,根本无法完全保证企业的快速发展,好的企业文化可以把企业员工团结在一起,发挥出团队作战优势。企业文化建设包括要建立一系列的文化理念:一是要在观念上承认人力资本的地位和作用;二是管理差别理念;三是收益差异。(3)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理念。首先要依靠人、激励人、培育人、关心人,不再是将人看作是实现企业经济活动的主体和目的;其次把员工个人的价值与企业的价值融为一体,为员工良好的智慧、才能和个性的全面发展和充分的施展,创造有利的学习条件与工作环境;再次要顺应人性、尊重人格、激发员工的主动精神和创造潜能,充分尊重人的价值,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
  
  二、人力资源管理观念创新
  
  第一,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从传统的主要是从事人事行政管理和事务工作中走出来,把人力资源能力的开发与广纳人才放在战略的位置,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第二,必须打破常规去发现、选拔和培养杰出人才。第三,人才工作的立足点、着眼点,不是以静止的目光着眼于留住人才,而是要以动态的目光着眼于吸引、发现和发挥人才的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吸引人才,不能简单靠一两项措施,应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在整个企业造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环境、氛围。
  
  三、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创新
  
  首先要把完善用工制度和塑造企业(组织)的新型劳动关系结合起来,建立一种灵活的引进人才和推动人才的成长机制;其次完善工作绩效评价系统,将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结合起来,结合用工制度,建立起有效的晋升、晋级制度与灵活的激励机制,体现公平与公正原则,使奖励、晋升有助于激励员工勤奋工作与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尽可能降低其负面影响;再次建立健全先培训后上岗和培训I终身化相结合的制度,不断地提高员工素质,增强创新能力。
  
  四、人力资源管理手段创新
  
  所谓人力资源管理手段创新包括两大类:一是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手段,包括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制度手段等,这可以称为“软件”手段;二是具体管理手段,包括电子计算机、现代办公设备的应用等,这可以称为“硬件”手段。无论是“软件”手段还是“硬件”手段,目的都是为了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水平。
  
  五、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创新
  
  (1)人才类分策略。人才类分策略是指从客观的人才需求和人才体系的建设目标出发,按照特定的选择口径和标准对所需的人才进行分类和细化,然后寻找目标群体,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引进,从而提高人才引进的效率和减少成本。(2)推断策略。推断策略是指人力资源的管理和规划者要有预见性、前瞻性以及未来概念,要综合社会经济形态和市场环境及竞争格局的演变,并结合区域经济的发展目标,据此推断在未来若干年内对人力资源在规模、结构、质量上的要求,从而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建设规划,并积极吸纳和储备优秀的人力资源,做到“未雨绸缪”。(3)规模策略。人力资源作为一种经济资源,也存在规模经济的问题。规模策略,就是指注重人力资源的规模和总量,通过构建一定规模的人才群落,实现人力资源的规模效益。
  
  六、人力资源管理组织创新
  
  人力资源管理组织创新在建立高效的组织结构时,应当着重考虑两方面的问题:权力结构和信息沟通方式。随着组织结构的变化,经理人员的作用也在发生变化。在传统的组织结构中,经理人员的主要作用是指挥员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贯彻和实施上级的变革。在目前的网络化组织中,经理人员的作用是发展合作伙伴、帮助多元化工作小组积极合作以及实现公司全局的目标、促进持续的技术创新,以不断满足客户的需要。
  
  七、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创新
  
  首先要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职能向直线管理部门回归。直线管理部门是指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行政管理部门,有时甚至还有财务会计部门合并为一个部门,称之为直线管理部门,统一为企业提供综合职能支持;其次要分化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可概括为四个方面:人力资源配置,培训与开发,工资福利,制度建设。这些职能相互联接,原来由人事部门一揽子管理,现在由于内外环境变化,有些职能向社会服务网络转移,有的在组织部门各层次间分工,以达到其在特定环境下的最佳管理并降低成本:再次人力资源管理要柔性化、扁平化。所谓柔性化,就是在新时代,劳动者文化素质日益提高,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知识差距日益缩小,整个劳动市场上双向选择,劳资双方(组织与受聘者)的关系,从“契约关系”日渐演变为“盟约关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108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