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春季生”人文素质教育意义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崔於盈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蓬勃,培养了大批熟练掌握劳动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成为社会建设不可或缺的力量。但是目前,企业对离职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仅有生产技能上的要求。同时要兼备一定的综合素质。而随着高职院校生源结构变化,逐渐产生了部分“春季生”,他们在知识结构上,尤其是人文素质基础上相比高中生源的学生还有较大差距。如何利用高职教育的三年时间,帮助这些可能是最后一次接受系统学历教育的学生接上“短板”,成为摆在广大高职教育工作者面前一个非常现实的任务。
  关键词:人文素质;春季生;高职院校;培养对策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1)04-0217-02
  
  最近几年,我国的高等教育获得了蓬勃发展,培养出了大批人才,成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重要保障。而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等职业教育也充分适应社会需求,培养了一大批专门的技术人才,取得了较为可喜的成绩。但是,在取得成绩的背后我们也应该看到,高职院校对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视度远不及专业知识教育,造成学生人文素质偏低。结合实际谈谈我校的情况;我校生源结构与本科院校不同,除了部分高中生源学生外,也有部分春季生(春季生:即中职、中专、技校)。对于春季生关于人文素质方面的培养教育显得更加重要。应该看到,我校春季生的总体质量还是不错的。部分学生对知识的渴求程度甚至强于高中起点的学生。但是高中生毕竟经过较为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且整体学习氛围良好。虽然部分春季生起点的学生求知欲望强烈,但是人文素质基础知识薄弱也是客观事实。
  举一个发生在我个人身上的例子就能明显体现这种差距:我在一次课堂讲授中列举了一个关于“乌托邦”的事例给学生。秋招班进行阐述讲授时几乎没遇见太多的障碍。因为经过高中阶段历史政治的学习。学生了解“乌托邦”是一本小说,是发生在16世纪欧洲的一种理想社会的假想模式。但是在春季班级进行同样事例的列举时,我明显从学生的眼神中感觉到了学生对这个名词的陌生感。我在班里进行了一个简单的调查后发现,全班51名同学,只有一名学生“似乎”在其他杂志上看过相关内容。而其他学生由于没有经过高中阶段的政治课程学习,均表示“从未听说过”这个词。这件事对我的触动很大:在高职院校,我们一直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但是强调动手能力绝不意味着放弃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我突然间感觉到,作为教师在进行专业课教授的同时,应尽可能多的将人文基础知识补充给学生,尤其是春季生。帮助他们补上这一课。现阶段,社会对高级蓝领的定义绝不仅仅是“熟练掌握各种劳动工具和技能”这么简单,高级蓝领同样需要较为丰富的人文知识,高雅的谈吐和社交技能,书写能力,表达能力。这些都需要建立在学生求学阶段我们教师对他们人文素质方面的潜移默化。
  
  1、加强春季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包括人文知识、民族文化、人文精神三个层次。就在校学生而言,人文素质指的是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在人文科学、传统道德以及艺术修养等方面还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1)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我国当前进行的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素质教育与传统应试教育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更侧重于人的思想道德、个人修养等人文素质的培养。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院校也不例外。放眼世界来看,人文素质教育的广泛深入开展也是现代教育事业发展的潮流。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教育理念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不小的差距,由此造成了我国的学生的综合素质低于发达国家的学生。因此,在我国高校特别是在高职院校,更要转变思想结合本校实际,加强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2)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符合当前的社会需求。社会对学生的要求不仅仅是停留在专业知识技能上的,更为重要的就是看学生的综合素质,而综合素质的基础恰恰是人文素质,高职院校作为教育机构,也希望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充满竞争力的优秀毕业生,因此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也就显得重要而迫切了。
  
  2、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
  
  虽然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众所周知,而且不少高职院校已经开始开展了这方面的教育活动,然而当前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状况却不容乐观。
  2.1职业技能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失衡
  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着巨大的影响。由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而以掌握科学技术为目的职业技能教育便成为了高职院校人才教育最主要的内容。而反观人文素质教育,则是要通过人才的全面塑造来培养人才,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短期效果并不显著,使得“人文素质教育无用论”大行其道。而观人文素质教育自身,也受到职业技能教育思路的影响,出现了知识化倾向,即重视人文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人文精神的培养。相对于春季生来说,在这一点上显得尤为突出。很多春季生曾经对我谈过为什么人文素质基础较差。以前在中职阶段,教师不断强调的就是学生应具备熟练的各种劳动操作技能,只有这样,才能通过用人单位的面试走人工作岗位。而文化课程方面,教师往往不太注意,学生的人文素养积累主要依靠个人兴趣自学。再加上中职层次的学生,自觉性较低。所以造成了与秋招生较大的差距。
  2.2学生自身重视程度不够
  前面提到的,现阶段高职院校招收的春招学生大多数是没有经过系统人文知识学习的,其基础知识本来就不扎实,又缺乏自我约束力,容易受到外来诱惑,沉迷于言情小说、流行歌曲和网络,对人文知识兴趣不高甚至抵触,缺乏学习主动性,因而造成现阶段春季生知识面狭窄,人文知识贫乏,人文修养肤浅等现象。我在自己任教的春招班做过一个简单的调查:全体学生100%都接触过网络,定期或不定期上网。其中上网浏览时政新闻,查询专业资料的学生不到5%,绝大多数是游戏,其次就是交友和漫无目的的打发时间。其实如果春季生的自控能力强,完全可以依靠发达的网络形成自主培养人文素质的能力。可惜,现阶段社会和学校在引导方面做得还很不到位。只发挥了网络的娱乐功能,没有挖掘它的教育功能。
  
  3、高职院校春季生人文素质教育缺失的对策
  
  凭心而论,其实对于高职春招层次学生人文素质的要求,无需太高等级,但底线是:在学生毕业时不能与秋招起点的学生有明显差距。但是人文素质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我们采用什么方法才能做到呢?针对高职院校春季生的特点和现状,本人归纳以下几种方法:
  (1)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除传统的以能力技能培养为目标外,应对春招班学生予以人文方面知识的补充。高职春季生在中专阶段由于仅仅偏重操作动手能力,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均对人文素养的重视程度不够。所以造成了部分春季生在文化方面与秋招生有一定差距,但这种差距在理论

上只是空缺三年而已。如果高职院校教师在学生升入高等教育阶段,有针对性的,有的放矢的为春季生设计教案,平时有意识的培养灌输人文素质理念。例如:同样的案例,在给春季生进行传授时,不妨将案例的背景和曾经发生的意义顺便交代给学生,或是分析一下当前的政治经济格局,宏观政策。让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弥补原有人文知识的不足。这样不仅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同时也能增强课堂吸引力和培养学生兴趣。如果3年的高职教育坚持下来。学生的人文素质修养自然提升。当然,这也对我们高职院校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想给学生一碗水,我们至少要有一桶水。并且在选取案例和知识要点的时候应有所考虑大部分春招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生兴趣所在。
  (2)利用各种学生活动形成有特色的人文知识社团。让有该方面兴趣的学生能够有机会、场所进行学习。以我校为例:每年我校用于学生活动的资金其实是非常充沛的,各学生社团均能够享受学院给予的照顾补贴。可以利用学院的学生活动资金形成各具特色的人文知识社团,聘请在人文知识方面有一定深度的教授定期进行讲座。在学生中形成“真正的时尚是经典”的观念。并且,可以利用学院礼堂进行一些经典音乐,艺术品鉴赏。经典电影欣赏等活动,从学生能够接受的活动内容入手,进行兴趣培养。使学生感觉到人文知识并不一定是枯燥的理论,也可以是时尚的,有情趣的,又实用性的,可以分享的。
  (3)班主任在日常工作的同时,应加强学生求知欲望的刺激。促使更多的学生在课余时间走进的是图书馆而不是网吧。根据本人对我校春季生的了解,其实每名学生或多或少还是都有求知欲望的。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教师应在平时工作中加强学生求知欲的引导和激发。大力弘扬求知,思考的行为,摒弃好吃懒做的行为。同时,在学院中开设文艺、历史、时政、经济选修课程,给学生学习了解人文知识创造途径。争取在校园中形成风尚。
  (4)高职院校之间可多组织例如辩论赛,人文知识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根据心理学知识的阐述,人类几乎人人都有争强好胜的心态。而这种心态在20岁左右时是最强烈的。也就是说,我们在校的这些学生正处在竞争意识,好胜心态最强的年龄阶段。广大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好胜心强的阶段年龄心理特征进行人文素质培养的工作。例如,定期在两校或多校之间举办类似“开心学国学”节目的活动。在高校之间设立若干场巡演比赛。组织选拔学生进行比赛,邀请学生观众自愿参与节目。充分利用学生好胜心强的特征开展比赛。由人文社科方面的老专家老教授组成评委团。既对选手的答案进行评判又对题目的背景,进行阐述。使更多的学生更愿意参与其中,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和竞争带来的快乐。
  
  参考文献:
  [1]李学林,大学生综合素质概论[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2]马延龙,高等院校人文教育的缺失及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6,(12)
  [3]王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136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