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信贷规模以及外汇储备对货币供应量影响的简单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常靖雪

  【摘要】关于我国货币政策工具有效性的实证模型没有一个和经济学完全一致的模型,本文是基于这样的基本思想: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在有一套完备的中央银行体系的背景下,对于基础货币的控制是靠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体系、社会公众三方面同时完成的。目前我国的货币供应机制基本上是市场化,按照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普遍模式,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我国的本文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进行回归设计,从一定的意义上来讲,能够反映我国货币政策执行的真实情况。
  【关键词】货币政策有效性 模型 国债
  一、研究现状及其目标
  货币政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长久以来,西方经济学界争论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所谓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是指名义货币存量的变动对实际经济变量是否产生影响,是否带来价格水平的变动,进而影响经济最终产出,其实质就是货币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关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研究主要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主要表现为从中央银行操作目标到中介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央银行通过操纵各种政策工具影响货币供应量或者利率以及其他中介目标变量;第二个层次主要表现为从中介目标到最终目标的实现过程,中介目标的改变通过微观经济最终影响到产出、物价和就业。
  近十几年来,我国不断增大货币政策调控力度,但是货币政策的效率却受到了很多学者的质疑,对于货币政策的效率,应当从以上两个层次进行分析。但是,现在绝大多数的研究都集中在第二个层次(中介目标对最终目标的影响)的研究上。实证研究方面,弗里德曼和舒瓦茨在其名著《美国货币史》中用历史的试验方法证明了货币的确能带来产出的变化。很多研究都致力于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与最终目标的关系分析。
  简而言之,从中央银行操作工具到中介变量来研究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第一层次的研究成果非常少见。我国1984年建立中央银行体制迄今,央行逐渐从直接的调控方式向间接的调控方式转变,公开市场操作、再贴现、指导性信贷计划这些市场化的调控方式逐步占据了主导地位,影响一国货币供应量的因素有很多,仅就中央银行系统而言,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主要是通过基础货币控制、利率控制和信用控制实现的。
  二、模型设计与数据
  根据弗里德曼的单一规则理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主要是货币供应量。在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是货币供应量,同时会兼顾利率。本文以广义的货币供应量M2为被解释变量;以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运用规模、外汇储备为解释变量,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
  从长期来看,国库余额变量对我国货币供应量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在我国国库由中央银行代理,国家财政的收支都表现为基础货币的回笼与投放,这样无形中就带来了基础货币的剧烈波动,对货币供应量的平稳产生了负面影响。国库中的余额越多,基础货币的投放也就较少,则货币供应量就较少,实证结果表明,当其他变量保持不变时,国库余额每增加1%,就会带来货币供应量0.052%的减少。虽然,国库余额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力不是很大,但它却是影响货币供应量波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可以预见,随着国库收付制度改革的深入,国库余额绝对数字还会不断增长,国库余额的波动将会对货币供应量的波动产生更大的影响。
  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对货币投放有非常强的影响,商业银行信贷规模每增长1%,都会带来货币供应量0.85%的增长。虽然我国中央银行不断改变其对货币政策的调控方式,目前已经放弃了以控制信贷规模为主的货币政策调控方式,但我国的市场机制尤其是各金融子市场尚未发育完善,央行的各个间接调控手段很难发挥作用,或者说有些市场间接调控手段虽然开始发挥作用,其在国家货币投放中的作用还非常微小,因而,在国家对金融市场的改革不断推进中,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仍然是当局控制货币投放的最主要渠道。
  根据分析,我国的国债余额与货币供应量之间存在着很强的线性关系。传统凯恩斯主义认为,一国在出现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政府可以通过扩大财政支出和收入之间的差额向经济体系中注入额外的购买力,从而这部分购买力通过乘数作用增加产出和就业。哈佛大学的汉森和“功能财政”的创始人勒纳强调,国债政策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被政府用来作为管理总需求的有效工具。在这里,国债政策不仅是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货币政策的组成部分,关于国债的其他货币政策效应暂且不谈。在我国,国债的主要认购对象是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以及其他一些机构投资者,如果国债的发行是由中央银行认购的,这无疑表现为央行基础货币的投放,肯定会对货币供应量产生影响。
  三、结论与政策含义
  第一,我国中央银行手中的确拥有得力的政策工具能够有效控制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一般政策如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再贷款政策仍然是我国央行调控货币供应量最得力的工具;第二,在目前的市场发育程度下,货币当局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手段控制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是货币投放与回笼的最重要途径,它对我国的货币供应量产生持续性的非常强的影响;第三,在我国目前央行代理国库管理的制度下,国库余额以及财政资金对M2有显著的影响,国库资金的收支具体表现为基础货币的回笼与投放,或者更具体的说,目前国库余额的波动是我国货币供应量波动的重要原因;第四,目前影响我国货币投放的最重要因素是如下三个:商业银行的信贷量、财政国库存款以及国债发行量。最后,值得强调的是国债是连结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结合点,发行国债不仅直接影响政府支出,而且影响货币供应量。若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实施宏观调控时,忽视财政国库资金和国债已成为我国货币供应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其效果将因此而大打折扣。
  参考文献:
  [1]陈奉先.中国高额外汇储备: 成因, 影响与数量管理[D].西南财经大学,2012.
  [2]路程.外汇占款对我国基础货币供给影响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9.
  [3]陆玉.中国货币政策规则有关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1460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