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供应链金融模式下的信用风险评价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邓惠刚

  【摘要】传统的银行对规模较小的企业做出信用风险评价大部分是把企业当做主体,并且主要关注的是企业制作的财务才具,但是在供应链金融环境下,银行对中小企业进行风险识别以及评价视角变了。本文主要针对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银行对中小企业如何进行风险评价做出探讨。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 信用风险 评价 分析
  一、供应链金融模式的信用风险评价
  大部分的银行对企业做出信用风险评价主要是从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以及规模实力,还有抵押物以及保证等方面做出评价。此外,第三方信用风险评价机构对我国企业实施信用评价也主要是通过考察一个企业的素质以及经营能力,还有获利能力以及偿债能力等方面展开。例如中国银行对企业信用评价测评表中的主要因素包含的指标主要有企业的偿债能力情况,还有企业的财务效益情况,以及资产运营情况等等。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银行对企业实施信用风险评价大部分都是通过考察这个企业在财务方面的指标是否达标,但是对于我国中小企业而言,因为在财务制度方面不健全以及企业管理方面存在透明度不高的原因,再加上无法给银行提供任何担保或者是抵押资产,因此,我国银行对此类企业做出的信用评价是非常低的,也很难得到银行方面的授信,最终导致企业出现资金短缺但是却无法实现融资的情况。
  和传统的银行授信进行对比,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的企业风险评价对于企业财务分析以及准入控制方面的评价减少了,大部分都是以企业的物流以及资金流方面的动态控制进行缝隙,以此作为对企业信用评价最为基础的评价。在进行风险评价的过程中,银行不仅仅对企业进行财务指标进行评价,并且还考察了企业对手的资信,主要涉及到的内容有商品的价格稳定性以及交易流程方面的控制能力,还有企业的历史家记录以及所有供应链的整体运营状况等等,因此在风险管理制度方面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创建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的银行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必须遵循科学性以及全面性,还有针对性以及公正性等相关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当中主要内容包含以下四个方面:
  (一)申请人资质。
  主要有企业素质以及经营能力,还有盈利能力以及偿债能力,最后还有企业的发展潜力等等。其实申请人资质和一般的传统的银行贷款业务当中的银行作出的评价指标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大部分的都是为了考察提出申请贷款的企业主要的财务状况还有企业管理能力以及发展能力等等,重点对传统评价体系当中选取一些主要的指标进行评价。
  (二)交易对手资质。
  主要包含了交易对手的经营能力以及信用级别,还有行业特征以及偿债能力等等。这个评价指标主要考察的是建立在供应链金融模式当中的企业资质,所以在这个夜晚当中大部分的核心企业对于我国中小企业基本上可以起到反担保的作用,对于核心企业做出的信用状况评价影响到了整个企业和其发生交易的整体质量。因为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的信用评价是对单笔交易做出授信,因此,比较关注企业每一笔交易质量。
  (三)融资项下资产情况。
  主要包含了应收账款以及质物的特征。银行重点对企业融资项下的企业资产情况作出分析和评价,主要原因在于大部分的银行对企业在实施每一笔交易资产所具有的价值做出评估,再根据相关的评估结果进行授信,一旦授信人做出任何违约行为,那么交易资产就可以被看做是银行对其进行变现以弥补损失的强有力的保证。假如是融通仓以及保兑仓融资,那么就应该充分考虑到质物价格方面的变动,也就是质物所具有的变现能力,还有在贷款过程当中有可能出现的任何磨损。
  (四)供应链运营状况。
  主要包含了行业状况以及合作亲密程度,以及历史交易毁约履约情况等等。对于供应链运营情况这是银行对具体的授信企业在进行交易过程中产生的交易质量做出的整体评价。从整体上来考虑被授信企业的业务能力以及履约情况,还有和交易对手之间的合作情况,这种做法对于银行而言其评价范围明显增大的,有利于坚强我国企业出现隐瞒信息造成信息不对称方面的问题导致的评估质量下降的情况。评价指标及其表述如下表1:
  二、供应链金融模式信用风险评价方法
  信用评价使用较多的方法,包括判别分析、Logistic回归、线性规划法、神经网络方法以及分类树法。判断评估方法或模型的优劣,不应仅仅以错误分类率为唯一标准,而应同时结合该模型的稳健性。模型的稳健性是针对模型对训练样本以外的样本的预测能力而言的。稳健性较好的模型在对训练样本以外的样本进行预测时,其预测精度不应该有较大幅度的下降。若仅从预测的精度考察,神经网络等非线性方法具有独特的优势。虽然判别分析、Logistic 回归及线性规划等线性评分方法的预测精度比神经网络等非线性方法低但这些模型的稳健性要强于神经网络等非线性方法,这一点对信贷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的中国而言可能更加重要。由于市场的快速发展,当模型投入使用后,新的信用产品申请人总体可能很快就与建模总体有差异,一个稳健性较强的模型的预测能力反而更好。
  三、总结
  本文在分析供应链金融模式下的信用风险评价基础上,提出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并用主成分分析法和 Logistic 回归方法建立信用风险评价模型,从而有利于对现有信用评价体系的修正和完善,提高其准确性。
  参考文献:
  [1]陈泽鹏,何月湄,陈泽娟.新创小型企业间接融资的信用风险评价研究[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9.
  [2]周宗放,肖珉,陈林.企业集团内部关联信用风险的演化特征与评价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7.
  [3]马丁・弗里德森(Martin Fridson)、费尔南多・阿尔瓦雷斯(Fernando Alvarez)、 朱丽.财务报表分析[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1460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