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的利弊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雨

  【摘要】交易性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有利有弊,虽然能改改有利于反映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价值,但是不利于确定,也有别人为操纵的危险,因此,会计人员的个人素质对公允价值的计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交易性金融资产 公允价值 优点 缺点
  一、公允价值简介
  公允价值在国际会计准则会员会的概念框架中定义为:“在一项公平交易中,由熟悉情况并自愿交易的双方,能将一项资产进行交换或在一项负债进行结算的金额”。 在我国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公允价值计量是指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从定义上看,我国的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定义和国际会计准则是一致的。 公允价值计量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维护产权秩序的必要手段,也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途径,它代表了会计计量体系变革的总体趋势。
  2006年2月15日,我国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增加了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其中之一,并在金融工具、投资房地产、债务重组、资产减值、租赁和套期保值等17个具体会计准则中,不同程度地运用了该计量属性。引入公允价值计量能够适应金融创新的需要,提高财务信息的相关性。有学者则认为,公允价值的会计准则加速了金融危机:在市场良好的情况下,投资者盲目追捧,导致资产价格虚高,在市场低迷的情况下,就引起集体恐慌这样的恶性循环。公允价值除了增加财务报表项目的波动性之外,容易导致利润操纵,信息成本较高、实际上难以操作等问题。因此,科学运用公允价值是一个系统工程。
  二、以公允价值计量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优点
  (一)符合会计信息相关性。
  传统的会计计量是历史成本为基础的,对交易性金融资产来说,历史成本反映的是交易性金融资产取得时市场对其价值的评价,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迅速,交易性金融字长的价值不断在变化的。假如以历史成本属性计量,一经入账,就不能随便更改。因此历史成本入账无法反映市场价格变动时交易性金融资产价值的影响,很不利于信息使用者作出决策。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方式对交易性金融资产进行会计处理,可以动态的反应出不同时期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价值,从而符合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要求,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过去,现在或者为了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二)符合配比原则。
  配比原则通常是指收入与相关的成本、费用进行配比,如果采用历史成本法,交易性金融资产收入按现行价格计量,而成本却用按历史成本计量,由于计量属性存在差异,不符合会计信息配比原则的要求。同时也不利于正确评价企业的经营成果。为例使会计核算符合配比原则,提高会计质量的要求,会计核算中推行公允价值计量,更能体现会计的相关性,稳健性。
  (三)满足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求。
  为满足广大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的需要,提供的会计信息用围绕决策者进行,那么所要求提供的信息不仅仅是过去的,还应该包括现在和将来,因为决策总是面向未来的,更强调信息的相关性。公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能合理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客观地反映经济实质的公允价值,从而提高信息的相关性,满足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要。
  三、以公允机价值计量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弊端
  (一)容易被违法操作。
  公允价值是参与交易的双方对市场价值的一种判断,而市场环境是复杂多变的,有的会计事项可以确认或寻找相类似的交易价格,有的却无法寻找而只能估计。由于存在商业秘密的保密原则,信息阻断等因素,公允价值的取得和公允性判断难度较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计数据的客观性,进而其可靠性也大为减弱。由于存在对公允价值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主观判断,这留给公司管理层的可操作空间,利用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变动已经管理当局的主观判断,可以调整当期的损益以到达违法的目的,这就损害了外部信息使用者的利益。
  (二)难以获取公允价值。
  新会计准则仅规定了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而且很多规定非常复杂,会计人员不但要系统学习价值评估技术和方法,而且需要做出更多的专业判断,这直接增加了会计核算的难度。特别是当市场交易不活跃或缺乏市场价格时,公允价值不容易确定,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运用现值技术估计公允价值。但是,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点和折现率等都是不确定的,在计量操作上往往面临着很大困难。因而现值计量的复杂性亦是公允价值计量不易应用和推广的难题之一。
  四、解决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问题的措施
  (一)完善公允价值应用的市场条件。
  首先,建立充分竞争的生产资料市场和二手交易市场,尤其是房地产市场和金融工具市场,从而使公允价值的取得更客观、更及时、更经济。其次,规范、约束政府行为,使政府依法行政,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自由的市场交易主体,保证市场价格公允性的实现。同时,全国市场价格信息数据网络的建立将极大推进价格信息的公开化、实时化,方便企业会计人员在采用公允价值对资产定价时选取适当的数据。企业历史实现的收益,往往是预测未来收益的重要依据,通过数据库里过去的现金流量资料可以预测未来的现金流量,从而使现值技术由复杂变为简单。
  (二)提高企业管理者和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
  公允价值会计的应用增加了大量的职业判断的内容,如对现值技术的运用,需要会计人员合理估计现金流量,确定折现率,这对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提高我国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已经是当务之急。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主要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强化法制教育,要求会计人员在不违反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处理会计业务;同时,切实加强诚信建设,保持职业良知,牢固树立务实求真的职业操守,从根本上消除虚假现象的发生。二是通过后续教育加强业务培训,帮助会计人员熟悉和掌握新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总之,合理的评估技术以及娴熟而讲求诚信的会计队伍是正常使用公允价值模式的前提,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是使用公允价值模式的保证。
  参考文献:
  [1]荆艳侠.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存在的问题.时代经贸,2008,6.
  [2]叶继英.制约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运用的因素,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1461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