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辉林

  摘 要: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高职院校在取得发展的同时,对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方面的培养却显得相对落后。无论是在对职业道德教育的认识、师资队伍建设、教材配置还是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都值得我们重视与反思。高职院校应当探索一条校企合作的道路,改革教学与评价模式,培养德技双馨的高素质职业技术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校企合作;教学与评价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6-0226-02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对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丰富了高等教育体系结构,形成了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框架;顺应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高等职业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一部分青年学生的职业技能。然而,与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知识、技能和技术方面取得的成效不相一致的是,高职院校毕业生在道德教育方面尚存在着道德观念薄弱,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一定程度上缺失的现象,特别是职业道德观念与职业道德素质的缺失。早在2006年党中央与国务院就已经提出要求:“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为指导,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高职院校要提高认识,完善各方面的配置设施,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
  从总体上来看现有的高职院校以理科工科偏多,以技能类与服务类的专业偏多。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德育要偏重于职业道德教育。就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言,特别是技术型人才而言,职业道德在学生的未来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德育目标要有针对性,德育内容要有侧重性。高职院校应当把职业道德教育作为切入点与突破口,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与修养。本文就现实情况考察当前的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并作对策研究。
  1 当前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1.1 对职业道德教育的认识不正确,职业道德教育观念滞后
  职业道德教育应该在就业前的学校教育过程中还是职业实践中?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直接关系到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成效。部分高职院的德育工作者,这其中也包括主管德育工作的领导层,普遍存在着这样的认识:“职业道德教育只有同人们的职业内容和职业生活实践相互联系,甚至认为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和职业习惯的养成要在职业实践中慢慢实现。认为职业道德是在职业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不是学校教育应有的一个模块。就长远地看,这种认识是错误并且有害的。这种认识导致的后果是,许多的高职院毕业生,在毕业离校直接进入企业就业后,第一时间就面临着工作技能与职业道德素质的双重考验,在这种考验面前,不少学生往往难以应对来自职业领域异于学校环境的挑战而陷入困境,难以在短时间内适应工作环境,也难以自如地把在大学里学习到的技能应用到工作领域里去。这种情况不但影响到学生个人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发展。
  时代与社会的变化迅速的特点,在某些高职院校的道德教育课堂却没有得到体现。通常的教育观念就是模式化地照搬执政党的理论政策,原本不动地传授源自领导阶级的指导思想。坚持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同时却没有对变化社会的形势与素质需要,特别是价值观、职业观的变化作出新的解读、新的研究,得出新的教育观念。更多关注学生的当前状况,却甚少关注学生在今后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及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与思路。职业道德在学校里成为这种理论式教育而不是素质方面的培养,这将导致学生踏出校园后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社会与用人单位在职业素质与道德方面的要求。
  1.2 职业道德教育配套教材单一、专业性不强
  承担高职院德育任务的主要是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该教材内容宏大叙事,包罗万象。整体而言,理论体系占据重要组成部分。宏观层面的理论诉求与高职学生的道德生成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间隙,基础课的泛道德教育脱离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形势、职业规范要求,与现代企业与现代管理制度的发展相脱离。职业道德教育在学校教学体系里并没有专业的教材,职业道德教育失去了有效的载体。
  1.3 师资队伍整体力量薄弱,素质不高
  在部分地区部分高职院校,原本由中专与中职学校合并升格而成,规模与档次上了级别,但人员以及教师队伍方面却远远跟不上变化的需要。在中等教育的层面上改变身份而一跃成为本学院的思政课教师。就学历与知识深度方面来讲难以适应高职院校发展的需求。部分高职院校由于思政部门办学年限较短,暂时无法形成统一的专职的道德教育方面的教师队伍,往往采取兼职与外聘的方式充实本部门的教师人员。这种人员格局在一定程度上无法统一形成凝固的专业团队。某些工科、理科性质较强的高职院校,学生接受意向比较薄弱,担任本课教学任务的老师素养与讲课技能一般的情况下德育再次被批判成为一种理论说教,原本应该是人类心灵思想的交会,却变成了理论的反复。
  1.4 评价方法过于简单,流于形式
  大部分高职院校在考核学生道德素养时,基本上都是采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开卷考试的分数作为本门课程的最终成绩。在学生综合素质的测评里基本上没有具有可操作性的其他各种立体的方式进行评价。教学效果评价方式也流于形式,未能形成科学的综合量化标准,绝大部分院校局限于对职业道德课某些问题的考查及对学生们对书本知识点的认知和情感的表达方式等抽象评价,局限于在理论层次定格学生道德修养以及前职业阶段的职业道德认知。
  2 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各层次的专业性技术人才,探索一条校企合作的教学与教育模式道路,有助于拓展学校的办学空间,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与此同时,改革教学与评价方式,全方位完善高职院校的道德教育工作。
  2.1 校企合作增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
  2.1.1 共同建设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要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同时要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形成一种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规模,一方面保证在专业教学方面能够更深入体现学以致用,实践出真知;另一方面,发挥来自企业与第一线行业的兼职教师的职业道德榜样示范作用,起到言传与身教相结合的双重教育方式,确保专业技能与职业道德素养同步发展。
  2.1.2 共同编写专业课程教材
  职业道德教育需要实质的载体。而以往的根据与平台则是通行的全国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本通用教材,其内容指向性相当宽泛。校企合作,可以在学校一方由专业学科带头人、思政部门道德教育方面的专家人士携手来自企业的能工巧匠,共同编写教材。除由国家教育部门规定的规划教材外,可以在政策与法律的范围内自行编订校本教材。依托来自行业与企业的高级人员在编订专业课程教材时,共同研究将职业道德规范融入教材,改变过去专业课程教材与行业职业道德相分离的状况,对专业课程教材内容进行丰富完善,融进时代发展过程中新的知识与新的理论,融进具有创新意义的科技与人文精神,编写文理结合、工学结合与校企结合的高职院校校本教材,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效果和改善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2.2 改革教学与评价方式.充分发挥思想道德修养课的职业道德教育功效
  2.2.1 教师队伍多元化建设
  考察高职院的职业道德课的教师队伍可以发现,担任本课程的教师以本校思政部或社科部的两课教师为主,同时集中部分行政兼课人员与辅导员。这部分校内专兼职教师队伍大部分以思想政治类的文科专业为主,一般较少从事有关企业与人事方面的工作,较少接触有关现实的具体生产生活过程中的职业道德规范,不能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能把教材内容与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有机融合起来。因此除文科类的专职教师外.还应该充实企业中德高艺精的能工巧匠、专家、高层管理人员参加到学校来组织和实施教学。
  2.2.2 教学方式多元化建设
  传统的教育场所都在课室。课室内的教育基本上落实的是理论学习。而职业道德教育却是体验型的、直观型的。理论层面的学习更需要身体力行去感悟。这就要求这门课除却课堂、报告、讲座之外,还必须把课堂搬到企业与生产的现场,让学生亲身体验真实情景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体验源自生产与生活第一线的道德要求。“加强专业课实践性教学环节,将职业道德教育与企业生产现场活动密切结合职业活动中涉及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确保职业活动健康有序进行的职业道德规范之间是一个有机整体,不容分割,否则,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就不能发挥应有效力,职业道德规范也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2.3考核评价多元化建设
  “科学的考核评价方式,是促进教与学有效进行的杠杆。”传统的“一纸试卷评定法”已经严重落后于现实的需求。突破传统的单一考试评价的方式,改革评价方式,做到多样化、多元化。担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专业教师、辅导员以及有关学生道德教育方面工作的学校教师与工作人员挂职到学生工作的各个部门,如学校团委、学校学生处和与学校挂钩的企事业单位,担任职业道德的指导工作。把对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的结业成绩的评定放在一个立体平台上,综合笔试、平时答辩以及学生在各种活动实习中职业道德的表现,得出相对客观公正的评估。通过这种多元化的考核方式。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和践行行业道德的自觉性。
  2.2.4校企共建职业道德教育网络平台
  互联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师生的交流提供了无限宽广的平台,而网络信息又丰富和充实了道德教育的课堂与实践。基于网络,搭建道德教育空间,拓展学校课堂,把道德教育的研究与讨论放在网络。教师与学生可以通过建立现代流行的QQ群体空间互动平台,也可以建立公共邮箱方便非即时交流与沟通,甚至可以通过网络提供的引擎与搜索功能加强信息的往来共享。与此同时,学校与教师可以配合合作企业按照统一的指导思想和教学计划,各自在本单位网站上开辟职业道德教育栏目,校企互动,共同提升职工与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与问题不容忽视。探索一条适合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道路,大力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培养一批高素质、德技双馨的综合型高级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E].教高,2006.
  [2]杜学礼.高职院校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J].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版),2006,(20).
  [3]张灿全.常永青.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问题探讨[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
  [4]袁景.对当前我国高职学院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J].职业教育,2009,(9).
  [5]丁志强.校企合作增强职业道德教育实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7).
  [6]何成江,王学利.职业道德修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173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