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低收入家庭空间分布特征与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市场经济下,中国的住房问题日渐严重。特别是对低收入家庭来说,经济适用房是政府为他们提出的住房解决方案。本文研究了它们的空间分布,总结其特点和相关领域的负面影响。最后总结出几点可行的建议,以改善现状。
  关键词:低收入家庭 特征 负面影响 空间分布
  中图分类号:A715文献标识码: A
  
  一 绪论
  1.1研究背景
  随着中国城市化和经济发展的进程,相对明显的社会分层现象已经在中国发生,并开始对住宅空间分布进一步影响。随着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入,市场机制已开始在住房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作用,但是,市场机制的内部和外部缺陷逐渐严重,导致了市场区的隔离。有一系列的住宅空间和社会问题由此产生,如低收入家庭的郊区化,日益恶化的居住环境等等。
  1.2研究目的
  与其他国家相比,相关研究在中国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以来,虽然相关问题在城市地理学,城市规划和社会学领域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这些研究大多停留在不同的层面。在城市地理学的角度,研究更侧重于基于人口普查的研究。然而,由于缺乏微观层面的探索和研究,它很难指导实际的做法。在城市规划的角度看,这些研究集中在两个层面上。其中之一是对宏观政策和微观空间的设计。这种类型的研究没有获得足够的重视。因此,它应该进一步被研究使用。
  在上述背景下,本研究从低收入家庭在杭州的空间分布入手,针对找出其特点和可能造成的影响。最后一部分将总结建议,为进一步的城市住宅领域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二 相关定义
  2.1.低收入家庭
  低收入家庭的定义是基于对整个家庭的可支配收入。在一般情况下,低收入家庭符合国家要求获得负担得起的住房。(马可,张侗族,2005)对于杭州的特殊情况,低收入家庭指处于杭州收入水平后10%的家庭。
  2.2经济适用房
  经济适用房是由政府主导的项目,由财政补贴开发商直接投资。文件《解决低收入家庭在杭州的住房困难的办法》明确指出,保障性住房体系包括经济适用房,定价房,廉租房和重建房屋。
  
  三 低收入家庭的空间分布情况
  杭州住房体系目前有两套系统。一个是供给和需求的营销体系,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另一种是针对低收入家庭的经济适用住房制度。
  3.1保障性住房制度建立
  保障性住房的开发被认为是由政府引领的最重要的领域,旨在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经济适用房的投资已超过9.8亿,从2001年至2005年,平均增长率为每年34.2%。新建面积7.84平方公里,其中5.36平方公里已经完成。超过30,000个低收入家庭从中受益2006年至2010年,新建面积达到了4.11平方公里,其中3.85平方公里已经完成。 2011年以来,经济适用房的发展已经放缓,政府开始思考如何改善其结构和区位。保障性住房的最新的社区位于津南新城。该项目总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投资640万元。将在2017年完工,可提供1530个低收入家庭的住房。
  3.2低收入家庭的空间分布
  3.2.1距离
  一些激励措施已经实施在由政府开发的经济适用房上,比如,减免税费,土地分配等。开发经济适用房将降低土地收益,因此大部分的经济适用房将设在土地价值相对较低的城市边缘或近郊区域。 (马可,张侗族,2005年)
  保障性住房的空间分布在杭州相对宽敞,与其他城市相比。现有的经济适用房聚集在北部和东部,主要是下沙地区。经济适用房的位置主要是土地价值低廉的区域。
  3.2.2规模
  保障性住房在杭州的另一个明显的变化是,规模不断扩大。社区如常德公寓等,在第一周期是比较小的,具有大约300,000平方米面积。在下文中,该区域逐渐扩大。规模扩大是如此之快,甚至达到100万平方米的一个社区。在北京的三里屯,上述保障性住房的最新计划中的社区已经2200000平方米。
  3.23平均背景
  要求申请经济适用房导致居民的平均背景:基本都来自于低收入家庭,有共同的特点如下。这些家庭大多有36-45岁低收入或无收入的人口,或年龄超过65岁的老人。 居民大多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并有65%的居民是工业,商业或服务业的工人。 (吴,2003)
  3.2.4缺乏基础设施和设备的
  设计和保障性住房的规划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它的低利润。例如,相对低的环境和性能管理。此外,基础设施和设备,如学校和医院,在保障性住房的附近地区都很缺乏。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开发商的目的是最大化利润,因此,必要的基础设施和服务的建设正在由于其低利润而推迟。
  
  4.目前的空间分布影响
  4.1对社会公平的影响
  低收入区域居住隔离的不便与基础设施和教育设施缺乏,这很有可能增加马太效应,使他们的经济和社会地位可能会变得更糟。换句话说,穷人被剥夺了机会,无法改变社会经济阶层。例如,接受高质量的教育是改变中国命运的关键途径。然而,来自低收入家庭的许多孩子有较少的机会接受优质教育。反过来,贫穷可能被复制,而更多的社会问题出现。
  此外,目前的经济适用房的另一个负面影响是文化和社会隔离。目前,在大尺寸的社区能够形成自己的邻里文化活动,从其他群体中分离的居民。社交网络只会形成在同一个班级。 换句话说,低收入家庭将成为他们新的社交网络,在低阶层社区甚至摆脱了被广泛接受的行为准则。
  4.2 对环境的影响
  保障性住房的开发会对城市环境显著影响。 首先,保障性住房在郊区的位置以前是开发前的农田和绿化带。例如,经济适用房在丁桥,面积超过120万平方公里,75%以上是农田或绿化带。这不适当的发展是非常有可能导致能量的浪费和加强污染。
  其次,立面设计无法合格,由于预算有限,因此将有城市形象的负面影响。例如,北京三里屯的保障性住房,粗糙的立面质量降低了整个街区的质量。利润最大化的追求让开发者忽略的居住品质的关注。
  4.3对交通的影响
  低收入家庭的空间分布都会对交通系统产生负面影响。为了让居住的地方的附近的工作场所是他们最好的选择,他们更喜欢骑自行车上下班,或者步行和公共交通。低收入会使生活和工作的距离越来越近。经济适用住房的当前位置,强迫他们迁出本市,导致越来越多的通勤距离。同时,由于缺乏基础设施和设备也增加了他们的通勤时间和费用。由于其位置远离市中心,他们只能依靠公共交通。因此,公交运载量将大幅上升,尤其是在高峰工作时间。
  
  5结论和建议
  要找到负担得起的住房在郊区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选择,考虑到城市有限的可用土地。在土地经济的角度来看,这种空间分布有如下级差地租的规律。大规模的保障性住房可以降低安置成本,也解决了中低收入家庭的大量生活问题。然而,大量经济适用房的建造却导致了郊区出现不同维度的问题。
  经济适用住房的开发应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考虑就业问题,减少了城市中心的压力,摆脱市中心和郊区之间的交通堵塞。另一种是平衡发展。换句话说,要能提供足够的基础设施,包括教育,医疗和交通。
  多类型的住宅建筑融和是我强烈建议的改善措施之一。建设合适比例的经济适用房的公寓社区,在法国的经验证明了其可能性,中国也可以学习这种做法。把公寓社区和经济适用房的建设结合起来,可以提高不同群体的融合。
  总之,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以确保不同群体的融合,减少社会隔离。同时,也应该兼顾不同文化和生活方式的融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3890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