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建设特色高职院校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由原苏州高级工业学校、苏州机械学校、苏州市虎丘中专三所学校合并,由江苏省人民政府2003年7月批准成立的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学院坐落于苏州国际教育园,占地面积35公顷,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在校师生近万人。在竞争激烈的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学院凭借着先进的办学理念、务实的服务宗旨、鲜明的校企合作特色,赢得了学生、家长、企业和社会的广泛赞誉。
  
  发挥专业优势 强化服务功能
  
  记者:虽然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前身有着六十多年从事职业教育的历史,但是作为一所新组建升格的高职院校,学院要想在众多职业院校中办出特色来,一定经过了很多探索,具体是怎么做的?
  钱东东:作为一所年轻的高职院校,学院从2003年三校合并组建起,就加强了与地方经济的发展互动,主动融入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社会缺乏的高级职业人才。经过几年的摸索和奋斗,深刻感受到,一定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这是高职发展的必由之路。
  高职院校的建设应该与地方经济紧密结合,办出特色来,我们没有热衷于搞硬件的规模建设,而更多的是关注办学质量,明确了办学定位和功能,根据社会需求发展培养人才,从多方面着手,注重“质”的提升。
  凝练“三为”服务办学新理念
  2003年学院在组建之初,明确提出了办学理念:为学生服务,为企业服务,为社会服务。“三为”服务理念是在实践过程当中总结出来的。职业院校自身良性发展的外部“驱动力”来自于企业对人力资源的大量需求,顺应、服务、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是实现职业教育自身价值的必然选择。学校为学生服务,培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人才,不仅是学校的根本任务,同时也服务了企业,服务了社会。“三为”服务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为学生服务。学生作为学校最大的主体,也是学校服务的对象。职业教育面对的是相对“弱势”的群体,家长、学生选择了职业院校,绝大多数人的愿望是能够学得一技之长、谋得工作岗位。学校给学生提供的服务不仅仅包括让其学到技能,找到工作,而且也包括培养他们职业发展力的问题。
  为企业服务。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要看企业的需求。从广度来讲,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联系最密切,职业教育要寻求与社会经济互动的连接点,就要看企业的需求。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苏州工业园区的兴办,很多外资企业来到苏州办厂,苏州职业技术学院加强了与企业的合作,培养其缺乏的人才。同时加强与民营企业的合作,在了解企业需求,为企业服务的同时,也得到了企业很多积极的反馈,提高了专业建设能力。
  为社会服务。为社会服务是高职院校最重要的功能之一。首先,学校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做出了贡献。其次,在社会经济转型当中,会出现需要深造学习的人群,比如不具备技能的下岗工人,城市化进程中不再农作的农民,部队的退役军人,还有已步入社会需要再学习来提高自己适应能力的工人等,高职院校承担对他们的培训教育,也是为社会服务的一种表现。近年来,学校开设了很多培训班,成效显著,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另外,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作为走在苏州职业教育前列的院校之一,拥有较雄厚的师资和设备资源,学校承担了苏州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培训任务,为苏州职业教育教师队伍能力的提高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总的来说,我们认为以服务为宗旨,需要细化、需要落实到行动当中。
  强化特色,建一流机电专业
  与普通高校相比较,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以应用开发为主线,建设应用性专业,强调专业的应用价值。学校一直强调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积极在专业设置、教学实施和素质培养上动脑筋、想办法。
  早在1996年,江苏省教育厅颁布《关于进行职教专业现代化建设试点的通知》开始着手加强骨干学校和专业现代化建设时,学校作为机电一体化专业现代化建设试点学校,就开始了加强特色专业的建设。
  另外,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大众化教育的实现,作为一所高职院校,我们也在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来调整专业的设置。学院在制定招生计划时充分听取就业工作人员的意见,根据毕业生需求状况、就业前景等变化,认真进行市场调研和论证,及时设置、调整各专业领域、专门化方向及招生计划数。如:苏州人才市场上长期紧缺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人才,就适度扩大了相关专业的招生人数;对于省级试点专业动漫设计专业,经过广泛的市场调研,由原计划与日方院校合作改为立足于民族文化产业,并且与艺术院校的相关专业错位发展,侧重于软件应用方向、动漫的后期制作辅助岗位;缩减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等出口较窄的专业招生,增加市场短缺的电子检测专业;根据市场预测,超前地在数控技术专业中加强数控设备维修课程,以培养未来将急需的设备维护人才。当“校企合作”的对象由原先的外资企业为主拓展为多种经济成分企业、行业协会、政府相关部门和科研院所等之后,学院优势专业和专业优势更加突出,为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征程中,我国既需要高科技人才,更需要大量技术应用性人才和高技能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的自身地位是由社会需求决定的,越是符合社会需求的,就越是有价值的。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必须确立科学的质量发展观,坚持市场需求原则,以就业为导向,准确定位,搞好专业建设,培养市场真正需要的人才。
  注重职业发展力,培养双高人才
  为了构建和谐校园,学院倡导“我在乎你”的学院精神,这既是“以人为本,关注师生的成长进步”的一种办学目标的要求,也是“明确使命,增强师生的责任意识”的一种个人发展的要求。今天,学生在校园中接受教师的“在乎”;明天,走上工作岗位也将“在乎”企业、社会、家庭、国家,只有具备和谐社会所需基本素质的人才,才能拥有远大的职业发展前途。
  学院秉承“我在乎你”的学院精神,也体现在对人才的培养上,力求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双高人才。
  以“专业能力贴近生产岗位实际”求得就业时的市场竞争力,以“从业素质符合现代企业需要”打造学生的职业发展力;这是学校在培养人才方面的认识。在继续深入分析职业岗位(群)对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要求之后,学院坚持不断推进课程改革与建设,系统设计、整体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最终目的是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与素质。如:加强指导学生依据所学专业、个人志趣以及就业需要选择相应的选修课程,培养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又如:试行优秀骨干教师“工作室”模式,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问题探究意识和团队协作意识等。再如:推广理论学习、实验实训、生产研发“教学工厂”的运行机制,促进学生综合实践环节学习质量的提高,培养科技创新的能力与素质。
  我国的高职毕业生远没有达到饱和、过剩的程度,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高职毕业生仍然是短缺的,高职毕业生是财富而不是包袱。我们也有信心培养出高素质的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结合经济发展 加强产学研合作
  记者:产学研结合,被各界高度认同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学院在这方面做了哪些探索,又是如何根据苏州当地的实际情况,加强产学研合作的?
  钱东东:教育要服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融入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一直坚持“校企合作奠基础、产教结合筑平台、国际融合为背景”三大办学特色,根据苏州经济的不断发展,得益于苏州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开发区、昆山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得天独厚区域优势,开创性地进行了多层面的“校企合作”。

  
  加强与外资、民营企业的合作
  
  几年来,学院成立了由企业高级经理参加的“专业现代化建设指导委员会”,与100多家世界知名企业建立了学生定向实习、毕业生就业和教师专业培训基地,2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学院建立了专业技术培训室,设立了企业奖学金。企业技术、管理人员经常来院讲学,将企业生产第一线最先进的技术和企业文化融入学院的教学实践和教育管理之中。
  不论是和外资企业的合作,还是和民营企业的合作,学院都经过了一番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世纪90年代,苏州外向型经济发展比较快,学院寻求多种渠道,主动和外资企业沟通,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比如和百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建立了百得技术(装配技术)培训室,后来随着企业的研发中心转移到苏州,学院“抢占”新领域、增强“贡献能级”,把实验室升级为“百得工程设计室”进行产品设计,包括外型设计、功能设计以及创新设计等,公司全方位地渗入“订单”培养产品设计工程师助理,校企双方共同制订教学大纲、共同编写适用教材、共同组织各类教学、共同负责考核事宜。
  此外,学院老师还带领学生共同参与东菱振动、胜利精密等民营企业的技术更新与产品开发工作,加强与民营企业的合作。在合作中,学生得到了锻炼,企业也得到了学院的帮助,借鉴了外企先进的管理经验,得到了成长。校企合作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学院为使模具研发中心工场实现产教活动,以租赁设备的形式,与苏州宇田数控设备有限公司签定了校企合作协议,通过加工生产来带动专业建设、教学和师资队伍不断发展。 “工厂化”的校内实训基地,让学生面临真实的加工机器,消去“教学模拟”的心态,置身于现代化的“教学工厂”,接触到一流的先进设备。
  拓展领域,加强多层面合作
  和不同企业的合作,有收获,也有局限。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学院开始和行业协会合作,拓展了校企合作的层面。
  通常行业协会更能宏观的把握技术的变化发展,洞察行业的需求,从而能为学校的办学方向提出宝贵的建议。现在学院所有专业的指导委员会里都有行业协会的成员,比如精深电路制造协会、电子信息行业协会、模具协会、电子商务协会、台商协会、工商联商会、人力资源经理协会等,都是我校的合作伙伴。在合作中,学院得到了行业设备需求、人才需求等很多有意义的反馈,同时也也提高了学校为社会服务的功能,合作开展了多项职业资格坚定培训等。
  另外,学院还加强了与科研院所的合作,比如建立了电子产品检验室。通过合作提高了教师的研发能力和实战的能力。
  产教结合创办联合体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了进一步发挥校企合作功能,巩固校企合作成果,推进校企合作健康持续发展,加强了联合体建设,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场地、高新技术设备等优势,创造性地吸引了多家企业实体入驻学院,共同进行人才培养、产品技术开发、科技成果转化,对学院师生研发的科技成果进行孵化和再开发,实现责任共负,义务共尽,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几年来,学院先后注册成立了“产教合一、前校后厂”经济实体――以精密制造为主项的“苏州精技机电有限公司”,以工业自动化为主项的“苏州瑞思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学院还借鉴了企业机制,在影响教学就一票否决的前提下,通过租赁运营基地和设备的方式,引进了以“电为花”加工为主项的苏州市达盛机电科技有限公司,实现了“校厂合一”的实训基地。
  近十年来,教师结合教学实际,与企业合作成功研制了电工试验台等10余种(套)教学仪器设备,其中自动控制教学系统、小型柔性制造教学系统等产品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使用,“产学研结合,开发机电专业教学设备”获市专业现代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教学用模块化自动生产线拆卸装置”等已有四项成果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这就形成了一个“依据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的良性循环的联合机制,为产品的中试与推广,为“双师型”队伍的建设与培养,为特长学生和创造性人才的培养起到孵化器的作用。 为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回顾走过的路,虽然学校组建为高职院校的时间较短,经验不足,但是在产学研结合等诸多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们将在探索和学习中朝着建立特色高职院校、为地方经济服务的目标迈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495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