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煤矿新颜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在山西省平朔安太堡、安家岭露天矿区,如果不是看到巨大的露天矿井,很难想象这就是煤矿。
  在这两处露天矿井的周围,没有沟壑纵横的采挖痕迹,没有大量裸露的废弃地,而是树林灌木错落分布,长满玉米、土豆等农作物的台地层层相连,一派绿色天地,与人们总体印象中煤灰肆虐、环境污染严重迥异。
  露天矿井挖出的大量土石方、留下的废弃地哪里去了?平朔煤炭工业公司公共关系科科长贺振伟告诉记者,1985年起,该矿开展了以造地造土、水土保持、土壤培肥、植被重建为核心的矿区土地复垦工程,排土场、废弃地早已为绿色植被所覆盖。
  
  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与美国石油大王握手诞生的企业
  
  1984年4月,邓小平第三次会见有“红色资本家”之称的美国石油大王哈默,中美合作经营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的最终协议在北京签字。1987年平朔露天煤矿正式投产。20年后的今天,平朔煤矿已经年产4500万吨原煤,成为我国重要的现代化煤炭基地。
  其实,哈默带给中国的不仅是资金、技术和管理手段,更重要的是现代理念。这些理念不但成就了一座现代化煤矿,也拉开了中国利用现代科技进行矿区植被覆盖和土地复垦的大幕。
  众所周知,露天煤矿采煤,就是挖开煤层上面深厚的植被和土层,将土层移走,然后再对露出的煤层进行直接采挖,这实质意味着大面积的土地和植被被破坏。平朔煤矿探明储量面积为370平方公里,其中安太堡、安家岭和东露天矿占地近120平方公里。每个露天矿的土层深度都在100米以上,其转移的土石方数量之大,足可以“造”十几座、甚至几十座大山,术语称之为“排土场”。
  一个最大的难题就是这些“山”如何处理。如果对排出的土石方丢下不管,一座座排土场将对周边的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山西平朔一带原本就干旱少雨多风沙,加上这毫无遮盖的大量黄土肆虐,平朔乃至晋西北恐将常年黄沙遮日、尘土满天。为获取煤的效益,各方面将付出难以估量的环境和资源代价。
  平朔煤矿对排土方、废弃地没有选择丢弃,而是选择了治理。中美合作开发平朔安太堡煤矿的伊始,就在《环保篇章》中提出复垦方案,并纳入总体开发建设规划。环境治理与矿山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基本做法是,开采挖煤层的同时,将挖出的土石方整理成平台,经过沉降、改造等过程,使其成为可种植的地块,种植树木、灌木等,恢复地面植被,保持水土,减少环境破坏。
  然而,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且不说整理这些山一样的土石方是一项浩大的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和物资,仅仅植被覆盖一项,就是一个系统复杂的活动。土壤性质如何、如何改良,种植什么、如何种植、如何布局,都需要科学论证、科学试验、科学规划、科学实施。
  为了解决这一系列难题。平朔煤炭工业公司在煤矿建设初期就与有关科研单位、大学建立了联系。对地形地貌、气候土壤、植被等相关难题进行专题研究,根据晋西北的气候和土壤,引种乔木、灌木、花草等,对排土场实施了植被覆盖。在安太堡矿的南排土场,记者看到,上世纪80年代末种植的近千亩树木、灌木,现在已经茂密成林,层次分明,对净化空气,调节矿区小气候,保持矿区水土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土地管理法》再助力
  
  如果说,现代企业理念为平朔煤矿的矿区环境治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那么,《土地管理法》的修订则使平朔煤矿环境治理更上一个新台阶,即由单一的植被覆盖转变为植被覆盖与耕地复垦整理、农作物种植综合进行的新格局。
  1998年,《土地管理法》修订,修订后的土地管理法将土地占补平衡上升到了法律的高度,要求占用农地进行建设必须补充相同数量、质量的耕地。这使占地数百平方公里的平朔露天煤矿面临补充土地的巨大难题。能否将排土场整理成耕地,种植农作物,既解决植被覆盖,又解决部分占补平衡问题?
  这是一个比一般植被覆盖要求更高的课题。因为这涉及土壤改良、地形改造、水利设施建设等一系列难题。为此,平朔煤炭工业公司联合科研单位、大学,结合近10年植被覆盖的实践经验,深入分析研究,总结出半干旱黄土区采煤废弃地生态重建的理论与方法。确定了“地形重塑、土壤重构、植被重建”的战略构想和技术体系,对排土场、废弃地进行了大规模的土壤改良,地形整理,将安太堡、安家岭露天矿的西排土场、东排土场、内排土场等改造成可耕种的土地。目前,已累计投入1.5亿元,完成复垦面积26000多亩。复垦引种各类植物80多个品种,其中,乔木27种,灌木8种,草22种,药材30余种,农作物12种。矿区复垦率达40%,排土场可复垦率90%以上。
  贺振伟告诉记者,土地复垦不但治理了环境,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通过复垦,现已获得有生产力的土地面积为4500多亩,每公顷土地平均升值5.25万元,土地升值达1575万元;矿区现有刺槐地1200亩,约60万株,以10元/株的价格计算,价值600万元。
  同时,由于煤矿完成了水土保持工程,每年免交1000多万元的水土保持治理费和水土流失补偿费;按环保局收费要求,每吨煤矸石收费5元,该矿年产矸石500万吨,因全部用于土地复垦造地工程和发电,仅此一项每年为企业节约2500万元。
  土地复垦还大大改善了矿方与地方政府、当地农民的关系。土地复垦和开发吸纳了不少当地搬迁村民就业,增加了当地农民的就业机会。此外,矿区的草地还保证了附近农村约3000~4000头牲畜的放牧和储存冬饲料,使矿方与农民的关系得以改善。
  
  矿区生态环境综合开发,现代科技提升复垦层次
  
  与平朔煤矿有长期合作关系的中国地质大学土地科学技术学院院长白中科教授认为,平朔矿区的土地复垦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某个单一地块的整理复垦,而是包括土地整理复垦在内的矿区生态环境综合开发。特点十分突出。
  其一,将土地复垦、植被覆盖作为煤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整体规划,使其与整个煤矿建设发展具有同步性和持续性。平朔煤炭工业公司在建设安太堡矿伊始,就把土地复垦提到重要的位置,纳入总体规划。之后,安家岭矿从立项开始,就积极主动编制《水土保持规划方案》和《土地复垦规划方案》,与整个矿区开发规划同步实施。使土地复垦、植被覆盖与整个矿区开采形成了有机的联系,成了可持续进行的系统工程。
  其二,土地复垦费用列入生产成本,保证了土地复垦资金的来源。在我国,土地整理复垦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资金问题,尽管每年国家用于土地整理复垦的专项资金很多,但对于整个土地复垦需求而言无疑是杯水

车薪,市场运作和社会投资机制也远未形成。而平朔煤炭工业公司则开国内煤炭企业之先河,将土地复垦专项费用打人生产成本,从而保证了资金的及时到位,资金使用有计划、有落实、有监管。平朔矿区的1.5亿元土地复垦工程费用,全部由企业自筹。
  其三,以现代科技提升土地整理复垦层次。平朔煤炭工业公司没有将土地整理复垦简单地视为平整土地、种植作物,而是将其视为科研项目,采用多学科交叉融合、多专家联手攻关的方式,先后承担了国家“八五”、“九五”、“十一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课题,致力于土地复垦新技术、新方法的研制与应用。
  2005年,平朔煤矿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联合建立“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产学研基地”,将矿山煤炭开采方案优化、矿区人为地质环境灾害控制、矿区生态环境改善、废弃土地再利用等项目全面系统地纳入科研范围。通过科学分析研究,及时为这些项目提供合理的规划、设计和实施方案。从国家层面上,为揭示半干旱生态脆弱区极度退化采煤废弃地的生态重建机理,整体推进我国矿区土地复垦事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废弃地的再利用,为矿区所在地人居安全、粮食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支撑。
  例如,针对矿区高寒、干旱、水蚀风蚀并重等实际情况,通过科研重点攻克的技术难关有:“新造地水土流失防治与环境灾害控制综合集成技术”、“土地资源再生利用与生产力快速提高综合集成技术”、“草、灌、乔合理配置与植被重建综合集成技术”,该技术的应用,改善了土壤结构、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和水分利用率,使复垦土地质量和土地生产力已好于原始地貌的土地质量和土地生产力。
  
  产业化,未来的道路还很长
  
  尽管平朔煤矿的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已经处于领先水平,但平朔煤炭工业公司似乎并没有满足于现状,在运用现代科技提高土地复垦水平的同时,又开始从另一个角度关注土地复垦,那就是:这些运用科技手段复垦出来的土地如何利用?产业化,成了平朔煤矿十一五期间“123”战略工程重要部分。其中,“2”就是打造两条产业链,一条是以煤为主,电、化、氧化铝、建材并举的黑色产业链,二是围绕复垦土地开展生态重建,种养殖一体化发展的绿色生态产业链。
  贺振伟告诉记者,产业化基本构成是:利用复垦的土地资源建立苗圃基地,中药材、饲料种植基地,开展蔬菜、食用菌种植和牛、羊等家畜养殖等,以后还要实现复垦土地农副产品的深加工。“在土地复垦和利用上已经尝到了甜头,看到了希望,总之,我们是不会停步的。”他说。
  白中科分析,平朔煤矿仅仅排土场就有数千公顷,加上各种废弃地,将是一个巨大的土地资源,通过整理复垦,足可以支撑一个产业。所以,将其产业化是一个有战略意义的选择。近期,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农业部规划研究院等单位的专家,正在进行《平朔矿区生态经济重建及产业链延伸的总体规划设计与实施管理》研究。该规划将在全面分析矿区土地、水、生物资源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平朔矿区解决土地复垦、耕地占补平衡、生态重建、复垦土地综合开发利用、促进失地农民就业等方面的规划设计,对实现复垦土地利用产业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其实,邓小平似乎早就预见了故事的结局: “中国最大的对外合作项目――山西平朔安太堡煤矿的建成又一次表明,中国改革开放的路子走对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515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