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路路基施工及其注意事项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路基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路线的主体,又是路面的基础。路基质量的好坏,关系到整个公路的质量及汽车的正常行驶。因此,随着公路等级的提高,对路基的作用越来越重视,要求也越来越高。
【关键词】公路;路基;施工;注意事项;
路基是承托线路轨道的基础,要保证轨道经常保持在平顺的位置上,使列车通过时能在允许的弹性变形范围内平稳、安全地运行,必须把路基填筑坚实和稳固。坚实是指路基本体须有足够的密实度,有承受轨道和活载的强度,使其不发生不允许的沉落。稳固是指路基边坡和基底要保持固定的位置不发生位移。路基是在各种复杂条件下工作着的构筑物,有各种自然因素影响它的坚实和稳固程度,如风雨雪、大气温度变化、地震、水流等常会对路基起破坏作用。在设计中要考虑这些自然因素影响,采取相适应的措施。
1 路基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1 做好路甚设计前的勘测、调查工作
路基设计工作开始以前,首先在线路通过的沿线进行野外勘测和调查,了解沿线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及水文地质情况。并调查填料、砂石料的来源和性质,沿线已有建筑物的稳定边坡坡度,排水条件,取弃土的位置以及支农措施等等。当调查中遇到下列情况的路基,考虑作个别设计: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或路基边坡高度超过《规范》规定高度的路基;填筑在陡坡上的路堤需要设置防护或加固建筑物的路基;需要设置特别的排水设施的路基;浸水路基;不良地质地段路基;聆殊土地区路基;采用特殊施工方法施工的路基。
1.2 做好路基的排水设计
水的作用是造成路基病害的主要原因。在路基设计和施工中,若路基排水做得不好,常常使路基工程质量不高,影响路基的稳定,造成路基的损坏事故,为了保证路基具有足够的坚固性和稳固性,路基必须有完善的排水系统和良好的排水设备,将路基附近的地下水和地面水尽快排泄出去,使路基经常保持干操状态。因此,查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活动规律并提出相应的排水措施,是路墓工作者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
1.3 施工准备
修建生活和工程用房,解决好通讯、电力和水的供应,修建供工程使用的临时便道、便桥,确保施工设备、材料,生活用品的供应,设立必要的安全标志。
2 施工过程
路基施工阶段是路基施工全面展开、生产出成品的阶段,是按照已制定的施工计划和施工方案进行组织落实阶段,是施工过程中遇见实际问题的阶段,也是对施工计划、施工方案调整、完善的阶段和保证落实工程质量、工期的阶段,要抓好下面几个关键环节。首先,路基施工试验段。在对路基施工全面展开以前,首先要分别对一般路基基底、坑塘路段、软土路基、路基回填层按照制定的施工方案进行试验段施工,通过试验段的施工检验施工方案是否可行、有效,通过试验来确定不同机具压实不同土质的最佳含水量、适宜的松铺厚度和相应的碾压遍数、最佳的机械配套和施工组织,作业段的流程时间是否满足工期要求,工程质量是否满足技术要求,施工方法是否经济,通过对试验段的总结、研究,选择出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人机组合,进行下一步的施工,经过工程质量、经济、工期的验证施工方案可行,然后全面进行施工作业,不可盲目不分情况展开大面积作业。第二,加强碾压质量控制。碾压质量控制包括选取合适的压路机吨位、型号、压实遍数、压实方法及压实的均匀性等。城市道路采用重型击实标准和要求较高的压实度,这就要求大吨位的压路机与之相配套。不同种类的压路机对不同土质的压实有不同效果。振动碾压砂砾土能得到良好的压实效果,而振动碾压粘性土能的到最佳压实效果。同一种型号的压路机对不同土质的压实效果也不一样。这就决定对不同土质,同一压路机碾压采用不同的压实遍数。压实方法对压实效果也有影响,压实均匀性要求控制被碾压路段的压实度一致,不致于出现一部分超密,而另一部分欠密的不均匀现象。填土表面平整性也是影响压实均匀性的因素之一,因此,严格控制路基碾压前的填土表面平整性也是很有必要的。第三,质量控制。路基填筑之前的质量控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原地面的质量检验,检查是否已经清淤、清场,清淤是否彻底,有无软土地基,二是对下层路基的质量检查。
3 路基施工质量监理
施工阶段是工程质量的形成阶段,也是监理工程师进行质量监控的重点。但在施工中,施工单位往往对坑塘填筑、原地面填前压实以及路基排水等问题考虑不周,导致路基底部存在质量隐患,威胁成型后的路基整体质量,为此监理工程师在公路路基工程施工过程中应重点抓住各个关键环节,对路基填挖、路基排水、支挡结构等重点工序严格按质量管理程序进行检查,未经监理工程师抽检和签认的,不得进入下一工序的施工;对于其它非关键工序,也要有现场监理旁站监督。
4 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注意事项
4.1 路基施工阶段对环境的影响
开挖施工中表土保护是一个重点环境保护问题,表层土流失除引起水土流失外,也可能引发一系列生态平衡失调,如植被丢失、景观破坏等。地表清理将对沿线植被及动物栖息地造成永久性的破坏易造成土壤结构的破坏和肥力的下降。
4.2 路基施工阶段环境保护措施
第一,清除表层淤泥、 杂草前,应明确清理对象和范围,不应仅考虑方便施工而任意破坏沿线两侧的植被。对于古树名木等有保存价值的植物,应事先联系当地林业部门,采取移植等异地保护的方法加以保护。树根挖除深度以正好挖出为宜。清除物中的树木、农作物、杂草,除部分可作为肥料外,应尽快运至经审批的水土保持方案所确定的弃渣场,不得随意丢弃。对于挖出的表土,应在施工区域附近选择地形平坦的地点集中堆置,可用于将来沿线绿化和地表恢复,堆置期间应有防雨设施覆盖,以防止雨水冲刷和水土流失,并设置相应的排水系统。第二,路基开挖,应有相应的土石方调配方案,尽可能利用。开挖应自上而下进行,不得乱挖和超挖。若发现实际与设计勘测的地质资料不符时,特别是土质较松散时,应修改施工方案及挖方边坡,保证坡面稳定。施工过程中如修建平台边坡仍然不能稳定或大雨后立即坍塌时,应考虑修建石砌护坡,在边坡上植草皮或做挡土墙。 在雨水充沛地区,应及时设置排水沟及截水沟,避免产生边坡坍塌, 滑坡。剥离表层土予以保护和利用,若不用于本地恢复的,应直接转运至可供耕作的地块加以平整和利用;如果需用于本地生态恢复的, 应在施工区域附近集中堆置,并设置相应的防雨和排水设施。第三,弃方处理。在有弃方的路段开工前,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应明确弃方的数量、调运方案、弃方位置及堆放形式、坡脚加固处理、排水系统的布置等相关安排。弃土堆应堆置整齐、稳定、排水畅通,避免对周围的建筑物、排水及其他任何设施产生干扰和破坏,避免造成环境污染。开挖中挖出的未被利用的剩余材料、清理场地的杂物和废料,以及不适合作路堤填料的材料,不得任意废弃,都应运送至图纸所示地点 ( 弃渣场) 堆放。沿溪流及沿山坡和图纸规定不能横向弃置废方的开挖路段,必须严格在弃方场弃方。弃方运输过程中应有覆盖,并严格按照指定路线行驶,将因运输造成的沿线土壤和植被损失控制在最小程度。运输路线经过住宅区、学校等敏感地带时,注意调整作业时间,避免交通噪声干扰人民生活。
5 结语
目前我国交通事业正以前所没有的高速度发展,公路工程占地多、线路长、施工期长的特点决定了在施工过程中面对环境保护问题种类繁多、数量巨大,所有这些决定了公路的施工建设和环境保护必须结合起来,要做到公路环保与国家经济、交通事业齐头并进、共同发展,修建生态路,环保路。
参考文献:
[1]孙红兵.浅议公路工程路基施工的质量控制管理[J].中国科技信息, 2008(19).
[2]谭荣生.公路工程中路基施工质量管理控制策略探讨[J].科技信息, 2010(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552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