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一代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实施后浙江地震安评工作的几点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新一代地震区划图基本完成即将颁布实施,由于基础资料的积累、技术方法的改进以及社会公众对于地震安全的需求,新一代地震区划图相比第四代地震区划图有了较大的变化。重大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应衔接新一代地震区划图的地震带划分、潜在震源区确定及其地震活动性模型。本文对浙江地区重大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与新一代区划图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地震区划图地震安评潜在震源区
  中图分类号: P315 文献标识码: A
  
  Several thoughts on seismic safety evaluation of Zhejiang after the enactment of the next seismic zonation map
  Lu Jianbo
  (Zhejiang Earthquake Research Institute, Hangzhou 310013)
  
  Abstract: A new generation of seismic zonation map of china has been completed essentially, which is about to be issued for implementation. Because of accumulation of basic information, improvement of technology and demand of the public on seismic safety, the new seismic zonation map has been greatly upgraded as compared with the fourth generation of map. The seismic safety evaluation on critical projects shall be coordinated to the seismic zoning, potential source determination and seismic activity model of the new seismic zonation map. This paper discusses on the issues existing in coordination of seismic safety evaluation on critical projects of Zhejiang region with the new zonation map, and gives proposal.
  
  Keywords: seismic zonation map, seismic safety evaluation, potential source
  
  []1 引言
  中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又是世界上遭受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大地震对于城市和农村的各类建、构筑物的破坏更是灾难性的。为了最大限度的减轻地震灾害,减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就必须把地震工程、工程抗震和抗震设防工作结合起来[1]。地震区划是为了贯彻地震工作“预防为主”的方针,提供全国各个地区未来一定时间内可能的地震危险性信息,成为了各级政府和建设部门的抗震设防依据。由于全国地震区划图是针对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应当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按照经过审定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所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2]。新一代地震区划图编制采用了新的地震危险性分析模型和参数确定方法,结果的表达方式也有了一定的改变,尤其在浙江地区,变化很大。如何保持重大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与新一代地震区划图的协调一致,进一步改进地震安评工作,提升地震安评质量,是当前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2 新一代区划图在浙江地区的变化
  2.1 PGA图及Tg图的变化
  新一代全国地震区划图相对于第四代地震区划图在浙江地区的变化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取消<0.05g地区变为0.05g地区(即全省考虑抗震设计),二是扩大0.1g地区。根据新一代地震区划图征求意见稿,原来浙中及浙西地区的<0.05g地区(包括金华、衢州、丽水、台州部分地区)均提高为0.05g。宁波地区0.1g地区范围扩大,在第四代地震区划图中只有北仑区为0.1g,而新一代地震区划图中,几乎整个宁波市全部提高为0.1g。嘉兴市和杭州市在第四代地震区划图上为0.05g地区,新一代地震区划图提高为0.1g地区。经统计新一代地震区划图在浙江地区PGA变化如下表所示。新一代地震区划图PGA图征求意见稿见图1。
  表1新一代地震区划图浙江地区PGA变化汇总
  Table 1PGA changes of the new generation seismic zonation in Zhejiang region
   PGA提高 PGA降低 PGA不变 四代图<0.05g
  分区城市数量
  省会 1 0 0 0
  地级市 6 0 4 4
  县 33 0 26 30
  另外,新一代地震区划图的Tg在洞头县、苍南县、平阳县和玉环县均由0.35s提高到0.4s。
  
  
  
  图1新一代PGA区划图浙江部分(征求意见稿)
  Fig 1PGA of the new generation zonation in Zhejiang region (draft)
  2.2 技术方法的变化
  与第四代地震区划图相比新一代地震区划图在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地震资料处理等均有鲜明特色。新一代地震区划图采用三级潜在震源区划分方法并建立了相应的地震活动性模型和参数确定方法。在原有地震带划分及其地震活动性参数确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划分了地震构造区,更加合理地刻画了地震带内部的地震活动空间非均匀性[3]。地震带内部中强地震采用了非均匀性分布的地震活动性模型。地震带内部不同构造区潜在震源区震级上限的构造类比意义更加明确。各潜在震源区空间分布函数的确定采用新的模型,包括新的加权函数和参数确定方法。在地震资料处理方面,新的地震活动性模型着重考虑了地震资料的完整性。采用历史地震资料和40年来台网记录资料的混合使用的方法,使得大震和中强震的活动性参数都不被低估。同时采用了新的震级转化关系,中强震的样本量有了一定的增加。为保证结构抗倒塌能力,推荐了常遇地震作用、罕遇地震作用和极罕遇地震作用参数的比例关系。
  3 重大工程地震安评与区划图衔接工程中的问题
  3.1 潜源划分存的问题
  目前重大工程地震安评工作普遍采用考虑地震活动时空不均匀性的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核电厂等Ⅰ级工作还需要确定性分析方法),该方法概括为:以考虑地震带未来地震活动性水平趋势预测的地震活动性参数反映地震活动时间不均匀性;以地震带及潜在震源区划分及其地震活动性的差异来反映地震活动性的空间不均匀性[4]。简而言之就是潜在震源源采用二级划分。而新一代地震区划图采用三级划分,即在地震区、地震带和地震构造区的基础上划分潜在震源区。同一地震带的地震构造区背景震级上限是不同的,所以,目前地震安评中的二级潜源划分可能会低估地震带内不同构造区的背景震级上限。
  3.2 抗倒塌能力
  新一代地震区划图的一大特点是不低估罕遇地震作用,以此保障建筑的抗倒塌能力,根据高孟潭[4]研究罕遇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应按照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1.9倍取值,然后根据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调整系数由Ⅱ类场地转换到其他类别场地。而目前地震安评工作中罕遇地震取值为50年超越概率为2%的峰值加速度,其与基本地震取值(50年超越概率10%)的关系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尤其在浙江温州、嘉兴等深厚软弱土层的Ⅳ类场地,50年超越概率2%的峰值加速度并没有达到50年超越概率10%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1.9倍,这种情况下是否能保证重大工程的抗倒塌能力是一个值得商榷的事情。
  3.3地震地质灾害方面的问题
  新一代地震区划图中规定地震地质灾害评价与防治应考虑罕遇地震动的影响,而目前安评规范中对于地震地质灾害的评价基本上是参考各行业规范来做,比如砂土液化判别是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来判别,软土震陷、崩塌、滑坡等则是根据相关的地质或者勘察规范来评价。这些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是均很少考虑地震的作用,更没有考虑罕遇地震作用的影响。
  3.4 与地方法规的矛盾
  新一代地震区划图中对于幼儿园、小学、中心的教学用房以及学生宿舍和食堂,医院的门诊、医技、住院等用房的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除0.4g地区外均比一般建筑提高一档。在浙江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中规定医院、疾控中心、急救中心等需要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而一般情况下安评结果不会超出地震区划图的范围,这就导致安评结果低于地震区划图直接提高后的结果,从而使业主对于安评管理或者说地方法规的不满,非常不利于安评工作的开展。
  4 结论
  新一代地震区划图发布后,2005年颁布的地震安评技术规范《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已逐渐不能满足需要,不光是地震安评工作与新一代区划图的相衔接,更重要的是目的是切实保障地震安评结果的质量和提升评价结果的工程可应用性。故建议尽快修订国际标准《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使地震安评工作技术方法更加合理、更易操作、工作质量更加保证、使其工程应用性更加广泛和实用。另外与相关规范存在矛盾的地方法规进行相应的修订,以免出现矛盾使的具体工作人员无法执行。
  参考文献
  [1].时振梁,李裕澈, 中国地震区划[J].中国工程科学, 2001, 65-68.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2008.
  [3].高孟潭,新一代地震区划图颁布实施后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J] .震害防御, 2012, 18-19.
  [4].卢寿德,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宣贯教材[M].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6.
  [5].高孟潭,卢寿德, 关于下一代地震区划图编图远程与关键技术的初步探讨[J].震害防御技术, 2006, 1-6.
  [6].浙江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
  [7].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征求意见稿
  
  
  
  作者简介:路建波(1984-),男,工程师,浙江省工程地震研究所,主要从事地震工程方面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6056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