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利用外资推动我国自主创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在当今全球化步伐不断加快的情况下,一国的自主创新都不可能是封闭式创新,我国也应立足全球市场,更多、更好地利用国际科技和智力资源,推动自主创新。利用跨国公司大量投资所产生的技术推动力,快速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完成自身产业技术结构的升级是我国目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全球直接投资新特点及我国利用外资新形势
  
  (一)跨国公司研发的全球化
  跨国企业在全球进行研究与开发投资日益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一种新趋势,而且这种研发全球化有了新的特征:一是跨国公司正开始在发达国家之外建立研发设施,并且超出了适应当地市场的范围;二是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的研发活动日益以全球市场为目标;三是随着新兴市场的兴起,发展中国家的研发活动逐步融入跨国公司的核心创新能力培养。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跨国公司也扩大了在华的研发投入,这既为中国提供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
  (二)我国利用外资新形势
  据商务部的资料显示,截至2007年7月底,中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60多万家,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200亿美元。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中国吸收外资已连续十多年居发展中国家首位,2006年居全球第五位。这说明中国已经从资本匮乏国转变为资本相对充裕的国家。我国利用外资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对外资的需求开始从以数量为主转向以质量为主,引进外资的收益也主要集中在弥补技术缺口上,即技术缺口引发FDI需求。因此,技术是否先进应是衡量外资进入的首要条件。
  
  二、外资推动东道国自主创新的机制
  
  FDI能推动东道国的自主创新主要是通过其技术溢出效应产生的。FDI对东道国的技术溢出主要通过示范、竞争、关联和人员流动这四种途径产生,但溢出机制比较复杂,其结果既可能是正向的技术溢出,也可能是技术挤出,因为示范、关联效应会对东道国产生技术溢出,而竞争效应和人员流动对东道国的技术溢出效应则不明确。当在良性竞争下,外资企业给东道国企业带来压力,迫使其建立“赶超意识”,更新观念,加大技术投入,改善资源配置,推动当地技术效率的提高。然而,在恶性竞争下,东道国的内资企业可能会将资源更多地投入到业绩的短期改善上,而不是进行风险高且见效慢的研发活动。如果东道国企业的生产效率不足以同外资企业竞争而被逐出市场,导致发展中国家众多企业的研发活动由于失去产品市场的依附而被迫削弱或取消,其结果将是“技术挤出”而非“技术溢出”。人员流动效应也一样,当外资企业的人才向内资企业流动或者外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进行自主创业活动时,这将迅速提高本土企业的技术能力和竞争力。而当人才大规模向外资生产部门流动而导致内资生产部门人才流失时,便会削弱内资生产部门的技术发展能力。
  从FDI对我国自主创新的影响中可以看出这一点。刘云、夏民和武晓明发现,技术含量越高、技术生命周期越短、技术溢出性越强、产品竞争越激烈的产业领域,跨国公司对投资东道国的专利申请垄断倾向就越高;由于专利技术的外溢性特点,在华外商投资企业及其母公司在华申请专利对我国国内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有积极的影响,但与国内专利申请之间直接存在明显的替代和竞争关系,其内在动力是市场竞争和技术独占。蒋殿春和夏良科运用板块数据模型分析了FDI对我国高技术行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及作用途径,研究发现FDI的竞争效应不利于国内企业创新能力的成长,但会通过示范效应和科技人员的流动等促进国内企业的研发活动。因此,对于我国FDI与自主创新关系的实证研究,不同的学者得出的结论也不一致。
  
  三、制约我国外资技术溢出的因素分析
  
  就理论上而言,外资的技术溢出能够提升东道国的自主创新能力。笔者认为,在华外资有一定的技术溢出,但是这种效应并不是很明显,对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贡献有限。这是因为我国存在一些明显制约外资技术溢出的负面因素:
  (一)跨国公司在华的独资化趋势和技术封锁策略对我国的自主创新造成了很大的制约
  在跨国公司对东道国的投资形式中,独资是最不利于技术外溢的,而在华投资的跨国公司独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从2000年起,独资企业的比例开始超过合资企业,并呈逐年上升趋势,到2004年以后,外商独资企业占外资企业总数比例都在70%以上。而一直以来跨国公司对华采取技术封锁战略,对与高新技术产品相关的核心技术实行严格控制,导致我国引进的技术以二、三流为主,层次较低,进入的外资企业也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使得我国成为发达国家的装配加工基地,外资进入形成的产业分工,使得跨国公司不断占领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高端,将中国企业锁定在产业链的低端,走资源消耗型的发展道路。因此,我国外资技术溢出效应在源头上就大打折扣。而跨国公司母国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的政策限制也影响了跨国公司对华的技术溢出。
  (二)外资政策和市场的不完善影响我国自主创新水平的提升
  我国的外资政策对引进外资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但是也有一些弊端:如过于注重数量而忽略了质量,外资的技术含量不高;各地方政府为了政绩而相互竞争,给予外资很多超国民待遇,挤占了本土企业的生存空间,限制了市场竞争。
  目前,我国的自主创新市场环境存在很多不足,如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缺乏技术交流、产权交易等高效平台,市场秩序不规范,地方保护、恶性竞争和要素价格失真等。这一方面导致了在华的跨国公司利用自己在技术、品牌、资金、管理等方面的优势阻碍、限制市场竞争,形成行业垄断,阻隔了本土企业获得外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另一方面,也使本土企业存在较高机会成本,市场风险大,弱化了企业自主创新的内在动力。这是因为靠投机、公关以及低廉的劳动力企业就可以获得高利润。此外,由于知识产权保护不够,创新企业开发的新产品很快就被其他企业仿制,导致企业享受高额利润的时间极短。
  (三)我国本土企业与跨国公司技术差距大,不利于外资技术溢出
  我国企业自身的整体研发能力不高,对先进技术的吸收能力有限。由于我国的历史原因,国有企业在利用外资方面还是主导,但是很多国有企业存在生产设备老化、研发能力薄弱等问题,与跨国公司的技术差距比较大。而且如果企业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不进行自主研发和创新,也容易对外资的技术产生依赖,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此外,由于大部分在华外资企业两头在外的特点决定了其与我国企业之间的产业关联度差,从而降低了其技术效应,也不利于我国企业消化吸收外资企业的先进技术。
  (四)人才流动机制不完善削弱了我国自主创新的能力基础
  人才是创新之本,而我国由于缺乏高效的人才流动机制,不但跨国公司人才向本土企业流动存在障碍,还导致了本土企业人才的逆向流动,既不利于外资的技术溢出,也削弱了我国自主创新的能力基础。这是因为跨国公司提供的丰厚待遇和优越的科研环境吸引了我国大批优秀的科研人才加入,一方面引起本土企业人才的流失,另一方面也导致中方核心技术的逆向扩散。同时跨国公司不断面向高校招收优秀毕业生,使我国的企业和科研机构在人才储备上也处于不利的地位。
  四、利用外资提升我国自主创新水平的对策建议
  抓住跨国公司研发向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向中国转移的机遇,克服外资技术溢出的限制因素,完成企业从模仿到自主创新的转变,是我国政府今后在制定和调整相关政策时需要考虑的重点。
  (一)调整引资政策和方向,完善市场机制,为内外资企业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

  如果没有适当的竞争环境,即使东道国政府对跨国公司提供政策优惠,也不能促使其外资技术效应的扩散。目前,我国政府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税率统一为25%,正是要逐渐调整引资政策和方向,改善市场环境。今后,我国应主要从巨大市场这一独占性优势出发,抓住跨国公司研发向中国转移的趋势,将外资政策融入产业政策中,对技术先进、本地研发投入大的跨国公司和本地企业给予政策倾斜。
  同时必须完善市场机制,构建与完善有利于外资技术效应溢出的市场结构和竞争环境。一方面要制定《反垄断法》,用法律手段对在华跨国公司的行业垄断进行规范,对其坚持技术垄断、滥用技术壁垒的行为进行纠正,防止不正当的竞争。另一方面,完善风险分担机制,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激励,破除行政壁垒和地方保护主义,使企业更多依靠自主创新而不是特权或不正当竞争手段获得竞争优势,维护市场竞争的有序和公平,从而减少创新企业的市场风险。
  (二)增加研发经费的投入,增强企业的技术吸收创新能力
  要进一步提升外国投资者在华的技术溢出效应,关键要不断提高我国企业的技术水平、竞争实力,“以竞争求技术”,通过竞争促使外资企业主动地提升在华的技术水平。只有这样,溢出效应发生过程中内外资企业之间的传导机制才能成功建立。因此,首先要增强和提高企业自主创新的观念和意识,建立以创新为核心的战略。其次,政府要建立利益补偿机制,完善财政税收政策,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机制。提高创新基金的资助强度,扩大资助范围,积极研究相关税收政策,充分调动企业研发投入的积极性。
  另外,我国也需要不断开放市场,在各行业引进技术先进的外资,产生竞争压力,促使本土企业增加研发经费投入、改进工艺,提升整体技术水平。
  (三)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平台
  由于我国历史上的原因,科研院所和企业是彼此独立的体系。两者之间横向联合的关系不紧密,在形成合力开创企业自主创新方面还缺乏紧密的合作意识,科技资源尚未得到有效配置,从而制约着科技成果迅速转化成现实生产力的能力。目前最主要的是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平台,推进企业和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使企业获得持续创新的动力。另外要完善为合作创新服务的专业化服务体系,为产学研合作提供成果交易、成果转化、科技评估、创新资源配置、创新决策和管理咨询等专业化服务。
  (四)培养高质量人才、完善人才流动机制
  员工流动是技术外溢最有效的途径。因此,培养高质量人才、完善人才流动机制是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方面。在培养人才方面,可以仿效美国的做法,在中小学全面开展创造教育,培养青少年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改革高等教育模式,以素质教育为主,建立起面向产业成长和技术进步的高等技术教育体系,培养高质量人才。同时完善我国的人才流动机制,主要是指本土企业要不断完善用人机制,充分尊重和依靠人才,吸引跨国公司掌握重要技术的人才回流。
  (五)促进我国企业或研发机构与跨国公司开展研发合作
  抓住跨国公司研发向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转移的机遇,创分利用跨国公司技术优势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在华跨国公司为了分散研发风险,在研发本土化的过程中需要中国企业或研发机构的合作。因此,一方面政府应该向愿意与我国企业和机构进行研发合作的跨国公司倾斜,在税收、土地等方面给予一定优惠,为它们提供便利的服务。另一方面,为我国企业或研发机构与跨国公司开展研发合作提供平台,与跨国公司共同开发国内一些科研项目,并且加强向这些跨国公司的学习。
  (作者单位: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655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