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畔畔

  摘要:如何建设新农村,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提高农民收入,一直都是委、市政府关注的问题。委、市政府一直都在致力于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在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为更好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在对民主乡胜利村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掌握第一手材料,找出典型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提出对策,以期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研究
  一、民主乡胜利村概况
  1.胜利村概况。胜利村位于民主乡乡政府所在地北一公里处,全村共有6个自然屯,总户数1286户,总人口数4242人,其中全村有党员56人,劳动力人数1296人外出务工777人,输出劳动力比例为59.95%,其余40.05%留守胜利村从事劳动生产。从事种植业518人,占40.05%,这部分人中包含从事养殖业100人。住房总数880栋,砖瓦房855栋,占97.15%,土房25栋,占2.85%。胜利村耕地面积15559.12亩,水田面积为5715.52亩,占36.73%,旱田面积为9843.6亩,占63.27%,鱼池面积237亩。
  2.大项目建设情况
  (1)都市村庄建设情况。为加强村屯整合、改善村民居住条件的需求,胜利村投资2.5亿元。将小七队原有76户村民全部搬迁,利用小七队现址10万平方米土地开发建设都市村庄,胜利村为保护本村利益,只提供长期租赁,不作商品房销售,采用不同的户口政策,本村的村民购买居住有房照、外来人员购买则为集体户口政策。
  (2)蔬菜园区建设情况。为增加农民收入,胜利村整合土地1500亩,建成现代农业蔬菜标准化园区。共建节能温室40栋,大棚200多栋,总投资2650万元。实行边生产边建设,部分温室大棚已经投入生产。所生产的无公害蔬菜顺利打入市场,并参加了世界农博会和农科院园艺博览会,参展的蔬菜达十几种。
  (3)滨江湿地建设情况。由于松花江上游修建大坝、大顶子山节流、水憋在了胜利村、部分土地为滩涂地,形成了湿地。道外区沿江水上生态湿地保护区共106公里,民主乡40公里,主要分布在胜利村,胜利村为增加百姓的收入,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开始修建湿地公园。2012年3月份,围绕滨江湿地公园建设18处风景区、胜利采摘园、民富野钓园等服务基础设施和娱乐项目。
  二、胜利村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新农村建设的规划不完善。新农村建设面临的最大、最难的问题就是规划问题。抓好新农村建设,一定要把规划搞好,尤其是规划中涉及的细节问题,必须事先想好,必要时要较真,并在建设中结合实际加以完善。如胜利村在新农村建设中缺少相对完善的“大”规划,一切只靠村主任带头,四处取经,摸着石头过河。胜利村的很多决策都是在民主乡“大”的规划框架下,自行研究决定,而这些决定往往是缺少专人指导、明人指路,可操作性不强。
  2.政府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1)程序方面。在土地和建筑的审批上存在着审批程序繁琐、复杂,审批时间长,审批效率低,如胜利村近年引进大项目,与大型企业合作,土地在审批过程需要盖章有40多个,而每一个章在盖的过程中都很波折,40多个章盖了一年多都没盖完。
  (2)建设纳税方面。在新农村的建设中,为促进经济发展,建设一些大型项目、大型建筑是必不可少的,然而许多建设都需纳税,且数额较大。如胜利村在新农村建设中,大部分资金是自筹,主要是通过招商引资,这些资金搞建设勉强充足,基本上是没有能力来支付相关建设税费的。比如在人防方面每平方米是2160元,随着建筑面积的扩大,人防费用也随之增加。
  3.配套设施中水、电等相关设备无存放地点。配套设施至关重要,水电能否处理好,决定着这个建筑水平高低。有时单位为节约资金忽视配套设施建设,导致专用电线、专用水管等设施材料没有专门地方存放,造成不必要损耗。如胜利村都市村庄需要变电设施6400多个变电所,但现有条件只建设了4000多个,缺少2400多个,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4.资金不足。建设就要资金,目前资金缺乏已成为困扰新农村建设的最大难题,受经济条件限制致使一些规划搁置的现象时有发生。如胜利村都市村庄项目,就是由于资金不足才没能建设专用库房来存放水电等专用建筑材料,造成不必要的损耗。资金短缺也使胜利村其他项目跟进不上,建筑规模受到限制,不能实现预期目标,甚至在建设中被迫减少开发或延迟开发,失去有利时机,抑制经济发展。
  三、胜利村新农村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1.政府支持力度不够
  (1)规划支持力度不够。规划不仅是图纸上规划,还包括布局布点、建筑风格及历史风格保留等方面。在新农村建设中有大规划,但仍存在细节性问题,这些问题在建设中却能体现出来,转化成一些无法解决和忽视问题。胜利村由于经验不足,专业不精,缺乏专业人才指路,规划中存在无法忽视的问题,而规划有时得不到政府重视和支持,得不到明确指示方向,出现走偏现象。
  (2)政府扶持力度方面。虽然新农村建设许多项目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但落实不到位、效果不理想。繁琐复杂的审批程序、通过审批的难度系数较大等等导致了很多项目在时间上产生滞后现象,拖慢新农村建设脚步。
  2.历史遗留问题造成的。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已经换过多届的领导干部,难免在职责中产生一些偏差和漏洞,有些离退休村干部在任职期间,为促进经济发展,将本村机动土地进行出租或出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遗留的问题,新的领导干部上任后在清查自己的财产时知道这是本村的土地,但却不能证明是本村的,造成土地无法回收。
  3.资金来源少、管理不佳。新农村建设的资金除了政府拨款以外大部分都是自筹资金,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资金筹措难度大,数额小。从目前资金筹措途径来看,政府对新农村建设帮扶力度是比较大的,但带动作用不明显,出现了有些该农户出资、投工投劳能解决的问题,也用有限财政资金去支付的现象。   四、对胜利村进一步完善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建议
  1.完善胜利村的规划。胜利村应积极主动和市里、区里和民主乡进行沟通,完善“小”规划,做到细致、明确、有理、有据。如遇到什么不理解地方要主动询问,避免由于长时间的积压造成建设中由于沟通问题产生偏差。
  2.对胜利村新农村建设提供政策倾斜。胜利村是新农村建设的典型代表,政府应给予优惠政策,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特事特办,鼓励新农村建设。在本次调研中胜利村主任也表示希望政府给予的支持力度再加大些,希望像深圳那样,放宽土地政策,时刻注重新农村的建设,加大支持的力度。
  3.政府牵头增加资金筹措力度。市委市政府对胜利村新农村建设进行了拨款,但是还不足以解决所有问题,为使胜利村新农村建设的更好,应在一定程度上给予补贴,来缓解建设的压力。可采用政府财政补助、财政贴息、税收和贷款优惠等方式,引导各种经济成分投资农业,鼓励和扶持各类工商业进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五、胜利村发展对新农建设对的启示
  1.加大规划力度、政府支持力度、对新农村建设提供政策倾斜。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要科学规划、长短结合,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点面结合、整体推进,建设大规划的同时还要建设小规划,注重规划细节完善,避免不必要的障碍。要采用政府主导、农民主干,城乡互动、互促共进的原则,循序渐进,追求特色而不强求一律,坚持一切从农村实际出发,实施分类指导、重点突破、整体推进,扎扎实实地推进新农村建设。同时政府要注意和建设主体沟通,了解实际,结合村情,重点规划,专人指导,政府扶持、牵头、跟进、鼓励农民参与,让农民感受实惠及政府诚意,全身心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来。
  鼓励村镇建设大型的项目,政府在土地的审批过程中要积极主动,简化繁琐复杂的手续。借鉴对有利的政策在示范村镇实施,充分调动新农村建设的热情和积极性,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共识,为新农村建设减少阻碍。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建筑、项目等方面缺少资金、人才,而这两者是新农村建设不可缺少的,因此更需要政府政策倾斜,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减免税收都是最直接的带动新农村建设有效手段。
  2.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加大融资力度,扩大来源。可修建大型库房来存放水电专用电线、管道等相关配套设施材料,等到完全建好之后库房可改做它用,减少浪费。或是修建简易大棚,防晒防冻,防止在强日光下或寒冷天气中老化和冻裂。还可和供应商协商送货的时间和数量,尽量减少自己保存的时间,绝不能为了节约资金来减少变电设施的数量、降低质量。
  新农村建设要加大融资力度,推进村企合作。同时融资不能只把目光看在大型企业上和大额资金上,还要注意小型融资和小企业的引进,小企业和大企业各有千秋,只有大小同时引进才会降低风险,对抗复杂的社会环境。建立完善的资金保障体制,新农村建设需要庞大的资金支持,只靠财政资金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建立财政资金以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养老医疗教育等公益性资金需求为主,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以支持新农村生产和发展的资金需求为主,同时以民间资金和引进外资为补充的多渠道、分工明确的融资供给体制。
  3.鼓励村民创业、加强人员队伍建设。新农村建设要鼓励村民积极主动创业,要征集底层的想法,要注重村民想法,形成创意,找专家进行指导后付诸行动,尤其是对农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有更多经验,发挥这些长处,政府牵头,和大型企业接洽,形成我有资源有经验,用大企业的资金来进一步的发展,达成互利共赢的局面,开发资源带动经济发展,实现农民价值,增加农民收入。
  增加大学生村官和选调生数量,从严选拔,让更多的毕业生投身到新农村的建设中,选调一些拥有先进思想和拥有先进科学技术的大学教授到基层进行新农村建设,给农村注入新鲜血液。加大村级干部知识素养,扩大知识面,了解前沿知识,告诉农民应该怎么想,怎么做。镇级、村级干部及相关人员应定期派出学习,尤其是具有一定知识素养,学习能力较强的人员出去考察,学习别人怎么做,研究成功思路,及成功经验,形成报告,为没出去的人进行讲解、和本村的人进行探讨、研究本村实际情况是否适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 1500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73478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