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陕西省农村公共就业服务供需现状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莉娜 李雪荣 王颖 姚春芸 周洁

  摘 要:公共就业服务是政府解决就业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干预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一项重要手段。目前,陕西省农村富余劳动力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就业压力巨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通过为农村劳动力提供用工信息、职业介绍、就业培训等工作来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水平。据此,从供需的角度分析了陕西省农村公共就业服务的供给现状、需求现状,并提出了完善农村公共就业服务的对策。
  关键词:公共就业服务;供给;需求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08.043
  1 陕西省农村公共就业服务问卷调查分析
  本次调查主要在西安农民工自发聚集的地点、蒲城、铜川、榆林等地区。本次调查共发放了800份问卷,回收了720份,其中有效问卷为646份,调查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80.75%。针对就业服务机构的问卷发放13份,回收13份,同时主要走访了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西安市就业服务局、雁塔区人力资源市场、铜川市就业管理局、渭南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从表1可看出,调查对象中男性比例为64.1%,女性比例为35.9%。年龄分布总体偏年轻,主要集中在20~29岁间,占总体比例的62.7%,40岁以下的占总体的84.2%。从调查对象的就业状态看,新失业和长期失业的劳动者分别占总体的13.6%和11.0%,有30.2%的调查对象是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应届毕业生。调查对象的月平均收入在1500元以下的占总体78.1%。
  从表2可以看出,有169个调查对象处于失业状态,占总体的26.2%。在已就业的477个调查对象中,制造业、服务业以及加工业所占比重较大,分别在所有就业调查对象中占了16.1%、22.6%和17.6%。
  2 陕西省农村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
  2.1 农村劳动力接受的公共就业服务现状
  (1)农村劳动力接受现有的公共就业服务比例较低。通过调查发现,陕西省有35.19%的农村劳动力没有接受过任何公共就业服务。有40.72%的人参加过招聘会和接受过职业介绍。接受过单项服务的比例较低。
  (2)农村公共就业服务层次较低。调查显示,陕西省农村劳动力接受基础性服务的比例较高,例如,招聘会、职业介绍、就业信息和职业指导等,而接受技能培训及鉴定等拓展性服务的比例很低,在样本中,创业服务的接受率为0。
  (3)就业、失业管理未发挥实效。调查结果显示,陕西省农村劳动力接受过就业失业登记服务的比例也很低,仅为4.69%,一对一就业援助、岗位援助等针对就业困难群体的服务接受比例也很低。
  2.2 农村劳动力接受就业培训的现状
  2.2.1 接受就业培训的比例较低
  通过调查发现有53.67%的人未参加过任何就业培训。主要原因:一是劳动力培训时间和工作时间有冲突;二是不知道培训的地点和就业培训信息;三是培训内容不能满足需求;四是收取的就业培训费用太高。
  2.2.2 就业培训内容缺乏对职业的长远规划
  (1)技能培训偏重计算机操作。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绝大多数的工作岗位都需要求职者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水平。为了满足工作岗位的需求,40.12%农村劳动力接受了计算机操作培训,接受度相对较高。38.24%的农村劳动力参加了维修电工操作的培训。对于其他技能培训项目农村劳动力的接受比例不高。
  (2)职业指导培训偏向实用型。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劳动力更偏好参与求职技巧的培训,参与率为35.44%,而对职业引导以及规划培训参与率较低,为20.25%。因此,这足以说明对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培训缺乏对职业的长远规划,只重视短期的立即就业。
  2.2.3 就业培训的途径以政府为主导
  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的组织机构为多元主体。有51.27%的农村劳动力接受了政府相关培训机构的培训,因此,就业培训以政府为主导。同时,陕西省各地区的地方职业院校也成为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的主力军,调查显示,26.59%的农村劳动力接受过这些院校的就业培训。此外,营利性私人就业培训机构也是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的提供主体,但是调查显示,农村劳动力在此类机构中接受培训的比例只有19.36%。
  2.2.4 对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了解程度
  调查显示,只有1.5%的农村劳动力对完全了解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绝大多数劳动力对农村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不了解,比例接近79.4%。对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提供的服务内容以及服务机构都不是很了解。
  2.2.5 享受的公共就业服务项目及满意程度
  调查显示,没有享受过公共就业服务的调查对象占总体调查对象的68.9%。调查显示,接受过服务的农村劳动力对就业服务内容的总体评价偏向于基本满意。其中满意程度较高的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提供的用工信息,而满意度相对较低的服务项目是就业培训和就业指导。对服务程序、服务专业水平的满意度评价非常高,半数以上的调查对象选择了满意和基本满意,而服务机构的环境设施还有改进的空间。
  3 陕西省农村公共就业服务需求现状
  3.1 整体需求
  调查显示,农村劳动力对公共就业服务的需求较大,87.86%的劳动力表示需要就业服务,不需要任何就业服务仅有12.14%。农村劳动力需求率最高的服务项目为提供就业信息,需求率为38.69%。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农民工职业介绍服务项目的需求率已明显下降。尽管就业信息的提供并不能直接为劳动力推荐就业岗位,但它意味着劳动力可以自主选择的空间变大。办理就业失业登记是农村劳动力需求率最低的项目,需求率仅为12.56%。
  其中,在所有服务项里排名居中的拓展性项目为劳动保障事务代理、技能培训和创业服务,农村劳动力对其需求率也较大,特别是对劳动保障事务代理项目和技能培训培训项目的需求比例较大,分别占25.62%,24.38%。   3.2 就业信息需求
  3.2.1 信息内容
  调查显示,工资指导价位信息是农村劳动力最希望获得信息,需求比率有54.36%。这也反映出农村劳动力市场信息严重的不对称,农民工不太了解每个行业的工资标准。其次对岗位空缺信息的需求率为45.81%,对各行业用工供求信息和技能培训信息的需求率分别为30.24%和29.76%。最后,需求率较低的是对创业培训信息,需求率为24.05%,招聘会信息需求率为22.58%,政策法规信息的需求率为21.54%。
  3.2.2 信息发布形式
  调查显示,农村劳动力最喜欢的就业信息发布形式为网上发布,需求率为56%,希望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内公布信息的需求率较低,仅为18.1%。在农村劳动力居住密集的生活区内分发信息手册的需求率为33.86%,通过手机发送的需求率为30.12%,在报刊上刊登招聘广告的需求率为25.13%。
  3.2.3 就业培训需求
  (1)培训内容。
  农村劳动力对综合类培训的需求率较高,而且大于对技能培训的需求率。综合类培训中其中对法律法规的培训需求最高需求率为48.34%。对求职技巧的需求率为45.45%,对创业培训的需求率为42.13%。25.22%的人需要职业引导、安全生产知识的培训。在技能培训中对计算机操作的需求率较高,为51.68%。
  (2)培训形式。
  调查结果显示,最受欢迎的培训形式为现场培训,其需求率为72.87%。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电脑的普及,农村劳动力对远程网络培训的需求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需求率为24.42%。以前占有较大比例的广播形式将会被淘汰,需求率仅为9.61%。
  4 完善农村公共就业服务的对策
  4.1 加大、加快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建设
  信息网络的建设可以打破农村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因此,加强、加快公共就业服务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可以打破传统劳动力市场服务对象单一化的局限性。将劳动力市场建设成为城乡一体的、服务于所有劳动者的市场。通过信息化建设,可以建立覆盖城市和农村的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并实现地市之间的信息共享。通过这种信息一体化的建设,可以实现城乡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提升农村公共就业服务的运作效率。
  4.2 促进农村公共就业服务主体的多元化建设
  我国目前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主体构成还比较单一,应借鉴发达国家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运作的经验,遵循以政府主导,与社会机构合作的原则,建立多元化的农村公共就业服务网络体系。服务主体包括政府公共部门、非营利组织和营利性组织,农村公共就业服务以需求为导向,引入市场机制,政府可以通过购买服务、服务外包等方式来提供就业服务。
  4.3 创建公共实训基地,创新公共就业培训机制
  建立完备的公共实训基地是提高公共就业培训服务的重要手段,陕西省可以依靠自己的教育资源优势,依附某个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来建立。在院校原有的基础上,政府通过增加财政投入,对一些职业院校的硬件和软件设施加以改造,创造良好的实训环境,投入较高的师资力量来对社会上的农民工进行培训。
  建立职业培训工作委员会。成员可由各利益相关者的代表组成。该委员会对职业培训的重大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比如培训管理、培训方向、专业设置、培训课程、培训教材、培训方法、培训效果评估、培训成绩考核、职业资格证书发放、培训后的就业率等。并提出指导性的咨询意见,以供行政主管部门和基层职业培创机构采用。在基层培训机构一级也应建立培训咨询指导委员会,使职业培训能够更好地满足企业和社会的实际需要。
  参考文献
  [1]竺淑琴.澳大利亚公共就业服务模式[J].中国劳动,2006,(12).
  [2]刘昕.政府公共就业服务外包体系:制度设计与经验启示[J].江海学刊,2008,(3).
  [3]马永堂.澳大利亚:政府购买就业服务成果新机制[J],中国劳动,2002,(5).
  [4]李翔.完善我国公共就业服务制度的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7.
  [5]沈熙.中国公共就业服务多元提供体制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1.
  [6]严慎.农民工就业服务中地方政府作为的研究―基于宁波江北区的经验[D].杭州:浙江大学,200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78073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