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燕窝“神话”的破灭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不久前,在广东、浙江抽检的血燕产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竟然最高超标了近330倍。亚硝酸盐是一种食品添加剂,有发色和防腐的作用,但亚硝酸盐在酸性的环境下和蛋白质产物会生成可能致癌的亚硝胺。于是,工商抽检、海关退运、商家下架……就连此前对购买燕窝趋之若鹜的高端消费者们,也如同“闪客”,纷纷弃“珍品”于不顾。“燕窝神话”在短短的两周之内如同梦幻泡影一般破灭了。那么,燕窝到底是什么物质?这个流传了千百载的补品“神话”是怎样形成的呢?
  
  燕窝是燕子的窝吗?
  
  燕窝是金丝燕做的巢。金丝燕属于雨燕类,它与家燕、金腰燕等燕类在民间都被人们统称为“燕子”,就连一些科普文章中也常将它们混为一谈,因为它们的长相和行为的确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例如它们的体形都比较纤小,两性相似,体羽大多为黑色或黑褐色,嘴形宽阔而平扁,先端稍向下曲,嘴裂很深,都具有狭长的翅膀,脚、趾都比较短弱,都喜欢结群,一边在空中迅速地飞行,一边捕食昆虫等等。但雨燕类和燕类在形态和生态等方面还是有很多区别的。雨燕类的上嘴没有燕类所具有的缺刻和嘴须。雨燕类翅膀的初级飞羽为10枚,比燕类多1枚,双翅折合时翅尖远远超过尾端,而燕类双翅折合时翅尖是不超过尾端的,这一点也是它们在飞行时最易识别的特征。雨燕类的尾羽为10枚,比燕类少2枚,尾羽一般呈平尾状、方尾状或具针状的刺突,而不像燕类那样呈叉状。最重要的一点是,雨燕类脚上的四趾均向前,或者后趾能向前转动,所以雨燕在停歇时,不能抓住树枝、电线等物体,也不能在地面上行走,而只能用四趾像钩子一样挂在墙壁或陡峭岩石的垂直面上,所以它们被归为攀禽类。
  在我国,雨燕类中的白腰雨燕、小白腰雨燕和夏季常常成群结队地在天安门、故宫等城楼附近的空中相互追逐的楼燕(又叫北京雨燕)等都很常见。它们和燕类一样,也是著名的食虫益鸟,在消灭害虫方面所起的巨大作用。
  燕类的巢大多以泥土与杂草营筑而成,每窝产3―7枚白色的卵,有的卯上有赤色的斑纹;雨燕类通常以草和唾液营巢,每窝产2枚左右纯白无斑的卯,其中金丝燕等少数几种雨燕类的窝是完全用唾液来做成的。金丝燕共有27种,主要分布于东南亚一带及其临近地区,其中我国分布有2种,短嘴金丝燕主要分布于西南地区,为留鸟或夏候鸟;爪哇金丝燕仅见于海南岛东南沿海及岛屿,为留鸟。
  金丝燕的身体主要为黑褐色,背面和胸羽都有如锦缎一般柔软的羽毛,能够在阳光下闪耀金丝一样的光泽,因而得名。它的体长只有9厘米左右,差不多只有家燕体长的一半。金丝燕的唾液腺非常发达,能用自己的唾液在海边悬崖峭壁上的洞穴里营巢。筑巢开始时,雄鸟和雌鸟要反复地飞向选择好的岩壁,每次接触时,就把嘴里的一些粘液吐到岩壁上去,遇到空气便迅速干涸成丝状。一般需要20天-30天,经过无数次的吐抹,首先在岩壁上勾勒出一个半圆形的轮廓,然后再逐渐向上添加凸边,一层层地形成了一个肘托形的已辔延,外围整齐,内部粗糙,有如丝瓜网络,色泽晶莹,富有弹性,也具有很高的强度和粘着力,外观犹如一只洁白晶莹的半透明杯子,直径6―7厘米,深3―4厘米,重约10-15克。
  金丝燕筑巢的崖洞里黑暗幽静,最多时有成千上万只的金丝燕在一起,一盏盏白色的燕窝密密麻麻、井然有序地排列在洞壁和洞顶上。那么,这些金丝燕是怎样在漆黑的洞穴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个燕窝的呢?科学家发现,金丝燕可以像蝙蝠一样用回声定位的方法,发出由频率1500赫兹到5500赫兹的咔嗒声,每秒约6次,从而在洞穴中任意飞翔,并能快速而准确地找到自己的燕窝。
  每年春天是金丝燕的繁殖季节。然而,一对金丝燕往往要一口气连做三个燕窝才有可能把雏燕抚养大,其原因就是燕窝被人类当作珍贵的“白色黄金”而被一再采去。
  当人们把第一次做的燕窝采去以后,金丝燕在一片悲鸣中,又顽强地开始再筑新窝。经历无限艰辛,一个多月后,生命的摇篮又在岩壁上架起,然而这次唾液已没有那么多了,金丝燕只得忍痛把身上的绒毛啄下,掺着唾液粘结而成。当第二窝又被采走以后,繁殖季节已所剩无多,弱小的金丝燕只得强打精神,呕心沥血地赶做第三窝。燕窝是怎样采集的?
  在野外采集燕窝是一项危险的工作,必须爬上悬崖峭壁,借助从崖顶上放下的绳子才能采集到。有的采窝者甚至没有任何保护设施,仅凭借自身娴熟的绝技和胆量穿梭于几十米高的悬崖之上,偶尔或有人失手坠落身亡,其惊险场面令人瞠目结舌。因此,采窝者在每次采摘燕窝之前都要祭祀奈娘娘神,奈娘娘神是保佑平安的神,是采窝者自古就有的信仰。在经过严格的祭祀仪式后,采窝者就携带着一个吊篮、几盏烛火、一把粗绳、几捆竹竿等简单工具出发了。
  燕窝洞悬在山崖之上,巨石矗立,峥嵘嶙峋,下面浪涌谷应,雷鸣震耳,海涛卷雪,水雾漫天。洞口位于狭窄的缝隙之中,里面弥散着刺鼻的气味。洞穴的入口并没有路,要依靠临时用竹竿搭建起来的竹梯才能攀爬进入。
  采窝者将一串串细长的竹竿,用一种看起来很脆弱的酒椰纤维绑接起来,每隔一段便有一块横板让他们歇脚。在竹竿上还铺有一层白布,用来接掉落下来的燕窝。采窝者站在摇摆不停的竹梯上,用长棒从岩壁上把燕窝撬下来。按照规矩,采窝者一天只能吃两次饭,这是为了控制他们的体重,因为这项工作需要敏捷轻盈的身手。
  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燕窝需求量倍增,价格飞涨,各地加剧抢购货源,大量金丝燕失去了繁殖后代和栖身之地,其数量锐减。泰国、缅甸和马来西亚的沙捞越等地的金丝燕都减少了40%左右,我国金丝燕的主要产地――福建、广东沿海一带也已经所剩无几。金丝燕因此遭遇到严峻的生存危机。
  现在,市场上80%到90%的燕窝都是“屋燕”,与上述在野外洞穴中采集的“洞燕”有所不同。事实上,“屋燕”的产生还是印尼华人的一大“发明”。
  东南亚金融危机时,印尼沿海地区一些华人将停工的厂房、不景气的商业建筑改成了“燕窝旅馆”,吸引金丝燕来做窝。这是一个半人工的燕窝产业,燕屋通常不会超过三层楼,结构与普通房屋没有区别。金丝燕仍是野生的,靠自己觅食,燕屋可以吸引它们聚居,让它们把巢筑在燕屋里,这样就有大量的燕窝可以采集了。
  屋燕的采摘期一般是三个月,通常三层70平方米的燕屋平均每期可采得8到15公斤的燕窝,最多可以采摘到50公斤。对于“燕窝旅馆”屋主来说,投资“燕窝旅馆”比开采金矿还要赚钱,仅印尼的年产量就超过500吨,产量占全球的80%。其他国家的产量所占的比例大致为:马来西亚占13%,泰国占5%,越南占2%。
  
  华人为什么喜欢吃燕窝?
  大多数西方人邦认为燕窝是令人反胃的东西。即使是在燕窝产地,很多人也不喜欢吃燕窝。有人曾问过采窝者:“你吃过燕窝吗?”他会不屑地回答遘“没有味道。我也不懂中国人为什么那么喜欢吃燕窝。”
  在中国,燕窝有“峭壁上的白金”之美称,自古即为王室珍贵贡品,位列中国四大传统名贵食品――燕、鲍、翅、参之首,至今仍被全球华人奉为食补极品和名贵药材。
  中国人是怎样养成了吃燕窝的嗜好呢?传说明朝三保太监郑和奉明成祖之命远征,船队在海上遇到了大风暴,停泊在南洋的一个荒岛上,无意中发现了峭壁上的燕窝,于是采摘、洗净后用清水炖煮,用以充饥。在船队回归时就带了一些献给明成祖。因此,郑和也成为传说中最早食用燕窝的人。
  事实上,早在元代贾铭的《饮食须知》一书中就提到过燕窝:“燕窝,味甘平,黄黑霉烂者有毒,勿食”。但最早的燕窝贸易始于唐朝,当时北婆罗洲所产的燕窝就已被用来交换中国的瓷器和金属制品。到了明代,这种贸易已具相当规模。据说,那时候每年约有400只燕窝从爪哇的巴达维亚(即雅加达)运往中国。
  对中国人来说,燕窝不仅是一种珍肴,而且还是一种补品。明朝《本草纲目》记载,燕窝入肺生气、入肾滋水、入胃补脾、补而不燥。清代乾隆年间浙江嘉善人曹慈山的《老老恒言》也有:“上品燕窝,煮粥淡食,养肺化痰止咳,补而不滞”的记载。清代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也说:燕窝“味甘淡平,大养肺阴,化痰止嗽,补而能清,为调理虚损劳瘵之圣药。”有的书中还说燕窝可以“补肾益气,和中开胃,已劳痢,止久泻,益小儿痘疹”,除此之外,燕窝还能治许多其他病症。
  燕窝也曾多次出现在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仅《红楼梦》中燕窝就出现了16次之多,其中涉及忧虑伤肝的秦可卿;多愁善感、体质虚弱的林黛玉;痴呆古怪、伤神虚腹的贾宝玉,均系用于食疗,根据他们的病情给燕窝粥或燕窝汤予以调补。很显然,曹雪芹认为燕窝是一种食疗补品,薛宝钗对林黛玉说的一段话也证实了这一点:“每天早起,拿上等燕窝一两,冰糖五钱,用银吊子熬出粥来,要吃惯了,比药还强,最是滋阴补气的。”
  到了现代,燕窝更是被当成美味佳肴、高档补品,成为人们饮食消费的一大时尚。
  
  燕窝真有那么神奇吗?
  
  燕窝在上市前需要经过一番处理。燕窝采下后,首先要泡在水里,再由女工们用长镊子拣去杂物,然后压成饼或其他式样,再用硫化法或日光漂白,装入铁罐或盒子里。当这些燕窝被包装成精美的商品摆上货柜时,已经身价倍增。
  在华人的眼中,燕窝是滋补上品,有“白色黄金”之称。不过,营养学家的测定结果是:燕窝中含水分10.4%、氮物质57.4%、脂肪微量、纤维1.4%、灰分8.7%、蛋白质数种共计18.2%。还有人指出,燕窝中所含的蛋白质多为不易被人体吸收的不完全蛋白。
  由此不难看出,燕窝虽可以吃,但是真正有益的营养成分含量很少,对人体来说营养价值并不高,对于养颜美容、延年益寿更没有多少作用。至于燕窝的药物作用,专家认为,真正有效成分甚微,且不易提取。因此,燕窝对疾病的疗效也远不如人们想象的那么好,也许只是起到一种心理暗示的作用而已。
  在销售燕窝的宣传品中,有部分商家声称燕窝还含有大量的生物活性蛋白分子,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多肽类激素――表皮生长因子,它被誉为“美容基因”,能使人的皮肤变得光滑而有弹性。但是,专家指出,燕窝是否含有这种物质目前还没有严格的科学检测证明,而且,即使表皮生长因子在人体内真有这些功能,来自食物中的表皮生长因子也无法被人体利用,它在燕窝被煮熟后就会失去活性。
  据说燕窝有白燕、毛燕、血燕及燕根等区别。金丝燕初次做的窝,色洁白透明,无杂质,称为自燕,或夜傺嘤。如果燕窝被采去了,金丝燕续筑的窝依次是毛燕、血燕和燕根等,它们的质量也应该依次降低。奇怪的是,血燕在市场上的价格更高,原因是人们认为血燕是金丝燕在唾液吐尽后呕血建成的,因此营养特别丰富。
  关于燕窝中的红颜色到底是怎么来的,一直以来缺少科学的求证和根据,因此莫衷一是。还有一种说法是,金丝燕在山洞中筑巢,有些山洞石壁含有铁离子等矿物质,呈现出红色,燕窝被所附红色岩石壁渗出的液体渗润,就会因含有一些矿物质而变成红色。但是,虽然很多矿物质对人体有益,也有一些对人体有害,尤其是铅、汞等重金属,况且在处理血燕时还需要使用更多的化学药剂。
  事实上,无论是浸染了岩石矿物质的血燕,还是金丝燕偶尔呕血而筑的血燕,颜色都只会在白色的基础上带有淡淡的红色。而市场上大量销售的颜色过于鲜艳、浓重的血燕,都是经过人工加工的。
  嗅觉灵敏的商家仅仅依靠一些传说和民间滋补信仰,就在中国凭空打造出了一个庞大的“血燕产业”。近年来,燕窝的功效不断被“神话”,人们对各类燕窝产品趋之若骛,利润空间很大,诸多诱惑催生了这个行业走私案件的频发。“吃燕窝的人比筑窝的金丝燕还多,能不造假?!”一位燕窝经销商的话说出了这个行业的“秘密”。据说,中国每年消费的燕窝制品是全球产量的25倍,即在正常情况下,每吃25次燕窝才有一次可能品尝到真货。
  燕窝的实际有效成分测定十分复杂,不仅需要由内行者观察外表,而且还要用气相色谱仪、紫外分析仪等进行定量分析。伪燕窝常用猪皮、琼脂椰汁、蛋清等混合,这些东西与真燕窝很相似,所以仅凭目力观察很难奏效,使伪燕窝得以在市场上逍遥自在。
  在东南亚,甚至专门有教授如何给燕窝增重、美化或直接造假的课程,整个课程只需付出约200港元学费、耗时一天即可学成,所需工具也只是一种主要成分为木薯粉的胶水粘合剂和猪皮、海藻等原料。
  所谓“血燕”,其实是在加工作坊里,对白燕进行熏制或染色后制成的,目前这种造假工艺已经日趋系统化。造假者把鸟粪厚厚地铺上一层,然后隔着木板或网架在上面放置白燕,由于东南亚天气很热,只需一、两周的时间,白燕就变成了“血燕”。
  面对汹涌的燕窝潮,人们心态各异,莫衷一是。对保健品的盲从、对养生观的迷信、对健康的惶惑,只会为乱象的市场提供温床。如果没有对健康医疗的认知、没有对良好习惯的养成,燕窝乃至更天价的补品,一样滋补不了人们对身心的安全感。
  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和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人们远离燕窝的日子将为时不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05489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