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问题与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民营企业的存在及迅速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首先,民营企业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民营企业以市场为导向,给国有企业带来巨大竞争压力的同时也为其提供了现代市场经济主体的样板,推动了国企改革的进程。其次,民营企业还具有不可替代的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的作用,在国有企业战略重组的过程中吸收了大批下岗职工。据统计,目前再就业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中有70%在民营企业工作,这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社会动荡,减弱了国有企业改革的阻力。然而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突出表现为由融资渠道单一导致的融资结构不合理。
  
  一、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结构的优化分析
  
  虽然国外企业融资理论和实践都证实了内源融资――债务融资――股票融资是企业最优的融资顺序,但由于我国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社会经济的许多领域还有计划经济的影子,在很多层面上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还有差别,因此,我国民营企业的最优融资结构也有自身的特点。
  1.内源融资。内源融资来源于企业自身生产经营活动所形成的利润积累,包括资本公积金、公益金、未分配利润以及企业职工持股。在我国民营企业的融资结构中,内源融资也是最主要的资金来源,这一点在表面与国外融资结构理论及实践结果相契合,但实际上却是我国民营企业在严峻现实之下的无奈选择。我国民营企业中成规模的大型企业只占一小部分,绝大多数民营企业或者规模较小,或者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市场占有率和盈利能力比较低,内部积累资金不足以支持其资金需求的85%以上,然而实际上内源融资确实占到大部分民营企业融资总额的85%以上,其结果必然导致企业发展受阻。因此,我国民营企业的资金需求还要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外部渠道,只有为其打通这些渠道,民营企业才能得到迅速发展,进而增强盈利能力和内部积累能力。
  2.信贷融资。信贷融资主要包括企业从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取得的贷款。信贷融资一般具有操作简便易行、融资金额大、借款方式灵活、融资成本较低、利息可在税前抵扣等优点,因此目前仍是各国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之一。一般商业银行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吸收的存款,这一点决定了其资金运用的短期性,因此,普通商业银行不愿也不能发放5年以上的长期贷款。而我国政策性银行的长期信贷资金一般都有投向限制,普通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得到长期信贷支持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此,银行信贷资金一般只能解决企业的部分短期资金需求。
  3.债券融资。一般而言,企业债券在期限、偿还方式等方面都比较灵活,可以满足企业对中长期资金的需求,有利于企业的自主经营;负债经营还会对经营者产生激励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其过度投资。在我国,虽然企业债券从诞生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但其发展形势却不尽如人意,突出表现在发行规模一直偏小、债券种类单一、债券流动性差等,远不能满足投资者和企业的需求。其原因主要来自金融体制、政府政策和企业自身三方面。企业债券市场的发育不良使之对很多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来说成为不现实的融资渠道。但不可否认,企业债券融资由于其自身的优势仍是我国企业融资长期的发展趋势。对于信誉良好的大型民营企业来说,债券融资不仅可以解决企业资金难题,还可以迫使企业走上建立自我约束机制的道路。与股票融资相比,债券融资更有利于企业自身素质和市场价值的提高。
  4.股票融资。股票融资一般受到管理部门对发行条件、发行周期和发行价格等方面的限制,灵活性较低,在使用不当时还可能会发生企业控制权甚至所有权的丧失。我国股票市场还存在着很大的缺陷,上市企业没有任何市场外在压力,具体表现为:没有市场化的遴选机制和定价机制;上市企业只有进入壁垒,没有退出机制;上市企业多采取配股的股利分配政策逃避还本付息责任;股东不注重对企业的监控,只看重股票价格变动对自身收益的影响,投机目的高于投资等。民营企业被认为具有更大的动力,但如果上市仅仅只是解决了资金瓶颈,而没有获得改善经营机制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压力和动力,目标未免显得短期化,企业价值的提升也无从谈起。因此,在尚未得到规范化以前,股票市场并不是民营企业的理想融资渠道。
  
  二、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结构的优化对策
  
  伯杰和尤德尔的金融成长周期理论认为:在企业成长过程中的不同阶段,随着信息、资产规模等约束条件的变化,企业的融资渠道和融资结构也将随之发生变化,具有动态性。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民营企业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必须积极拓宽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促进其融资结构的合理化。
  1.提高民营企业素质,增强内部积累能力,为外源融资创造条件。要使民营企业实现高效运行,首先要提高民营企业管理层的素质,转变经营观念,克服家族制管理的弊端,积极引进高素质的职业经理人,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内部管理制度和现代企业制度,这是稳定的经营绩效和良好的企业信用的基础。其次,要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不仅体现在企业经济实力的增强上,还与企业财务状况、企业对社会的贡献以及企业的发展前景息息相关。这就要求在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同时,还必须重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信用观念建设、财务会计制度建设、内部审计管理以及市场营销管理等等。
  2.促进企业债券市场发展,鼓励优质民营企业债券融资。首先,要建立偿债保障机制。有效的偿债保障机制可以防止企业由高负债率导致的财务风险过大,减少企业经营中的“道德风险”,确保企业债券得以按期还本付息是企业债券市场得以发展的前提条件。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发行的债券均为政府提供隐性担保的企业债券,但民营企业并没有同样的待遇。因此,其“道德风险”的存在愈加突显了偿债保障制度的重要性。其次,要推进企业债券发行利率的市场化。推进债券发行利率的市场化改革已经成为建立我国企业债券市场风险机制和价格弹性,促进其正常发展的客观要求。再其次,要建立多层次的债券交易市场体系。目前我国缺乏层次性的交易市场体系难以满足不同种类、期限、地区的企业债券的上市要求和不同投资者的投资需求,不利于企业债券的流通,抑制了投资者的投资热情。因此在我国建立多层次的交易市场体系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现实问题。
  3.推进银行系统改革,增加对民营企业的信贷资金支持。首先,要积极转变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机制。要解决民营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必须要转变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机制,减少行政干预,让商业银行从根本上建立起独立自主、自负盈亏的经营机制和风险约束机制,以自身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的,按照市场规律确定资金流向,积极寻找、培育和扶持有市场、有效益、有潜力、有信用的民营企业,通过扶持这些民营企业来带动银行自身资产质量的优化,达到银行与企业双赢的目的。其次,大力发展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有必要由政府出面建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这也是许多市场经济国家对中小企业普遍采用的金融支持手段。再其次,还应建立一批产权清晰、治理机制完善的区域性中小金融机构,吸收民间资本参股,提高金融服务水平,还有利于将民营企业热衷的民间金融纳人正规的融资体系,降低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和融资风险,改善金融环境。
  4.规范股票市场,为民营企业股票融资创造条件。首先,要矫正股票市场功能定位。要加快民营企业上市融资的步伐,必须矫正股票市场的功能定位,把企业素质、业绩和潜在发展能力作为公司能否上市的首要标准。还要淡化政府对国有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的保护,解除政府对国有上市公司的隐性担保契约,使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可以公平竞争,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争取上市机会。其次,建立完善的上市公司退出机制。目前我国股票市场只有进入壁垒,而不具备有效的退出机制,从而影响了股票市场的运行效率。因此管理层应该尽快启动强制性的市场退出程序,并借鉴目前国际上流行的由绩优上市公司廉价收购绩差上市公司的退出途径,在股票市场上建立良好的竞争机制。
  5.规范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提高民营企业的信息透明度。民营企业债券融资难,除了体制和政策上的因素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我国中介机构体系不发达导致的投资者对民营企业信誉的不确定性。积极引导民间成立市场化运作的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并积极发挥其在民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作用,实现民营企业信息咨询、信用评估服务的专业化,是树立民营企业信誉的保证,有利于加强社会对民营企业的监督,进而有利于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
  目前,我国政府正在积极地采取各种措施为民营企业融资结构的优化创造条件。应尽可能地为民营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在税收、信贷方面给予民营企业一定的特殊优惠,以弥补其与实力雄厚的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竞争时的竞争力不足,并为民营企业创造一个相对宽松的竞争环境。只有从软、硬两个方面改善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环境,才能真正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最大限度的发挥其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05527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