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部分工业企业质量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我国工业企业综合质量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在某些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文章针对普遍出现的问题如:质量责任制、体系运行质量、过程控制、供应链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关键词:工业企业 质量管理 分析及对策
  
  一
  改革开发以来,我国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产品质量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从国家质量监督抽查结果可以查得,我国企业产品的平均合格率,2008年比1986年提高了20.6%。中国消费者协会关于全国消费者协会组织受理的投诉情况统计也显示,因质量问题的投诉件数占投诉总件数的比例显著下降,2008年比2002年下降了5.7%。所有行业的用户满意度指数都在逐年提高。产品的退换货率(返修率)较低,说明多数企业关注了制造过程质量。
  但是,在全球经济危机爆发的今天,我国的工业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的中小型制造企业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困难,原材料、人工费用等生产成本的上涨严重挤压了本来就不大的利润空间,使得大部分的中小企业在质量体系方面的投入越来越少,在某些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具体表现如下:
  (一)质量责任制基本建立,但覆盖性、有效性不足,质量责任尚未全面落实
  现阶段,在大部分企业已建立了较完善的质量责任制度;也有独立的质量管理部门行使质量管理职能;但大多数企业对质量的考核局限在生产、采购、质量部门;“质量是质量部门、生产部门的事情”的现象比较普遍,有些企业还有一些部门游离在质量考核之外。企业的质量文化理念初步形成,但是质量文化的内涵还需要大力充实,有数据显示,68.5%的企业实施质量改进的主要驱动因素源于企业的愿景和战略目标,95%以上的企业员工意识到“质量不仅要符合标准,还要让顾客满意”,但是大部分企业没有开展活动或仅有部分员工参加QC小组活动,或在技术部门、质量部门开展一些改进活动,说明一些企业群众性改进活动的参与程度还比较低。
  (二) 企业已普遍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体系运行质量和有效性亟待提高
  企业按照ISO9001的要求,建立了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大约80%的企业获得了ISO9001认证。除通过ISO9001认证外,有的企业还通过了其它的体系的认证。体系化的质量管理已经是大中型企业通用的做法,对保证产品质量水平起到了主要作用。ISO9001是一个通用的质量管理标准,只有与企业的实际结合起来,才能有效推动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另外,作业标准化是企业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也是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符合性的保证。但是能够及时修改、更新工作程序或作业标准以保持其动态有效性的企业还不够理想,表明企业标准化基础工作还跟不上企业的发展。体系运行的有效性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同时,中小企业质量保证能力也值得持续关注。
  (三)企业基本建立了质量过程控制目标和规范,但科学有效的过程控制方法尚未普及
  质量过程控制提倡预防为主,主动管理,确保结果,以达到产品的规定要求。90%左右的企业建立了过程控制目标和工艺规范,95%以上的企业确定了关键质量特性,但是,做到“由设计制造团队(包括设计、制造、质量保证、供应商和顾客等)共同确定关键质量特性,并定期审查和再确定”的企业比例还比较低。在过程控制中,只有约一半的企业能够“在检验控制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订纠正和预防措施”,而经常应用统计过程控制技术的并不多,说明大多数企业还没有掌握制造过程控制的科学方法,通过合理配置资源优化流程,获得绩效提升存有较大的改进空间。
  企业对于采购的产品主要依赖于进货检验,供应商质量控制成为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企业普遍建立了合格供应商名单,并对供应商业绩进行评价考核,但大部分的企业并没有将质量管理延伸到供方的生产环节,对采购产品质量控制的事前预防能力比较欠缺。
  企业准时交付与售后服务体系基本建立,但主动服务意识还相对薄弱。准时交付与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是产品质量环上的一个主要保障环节,大企业准时交付管理要优于中小企业,但能够系统指导并开展个性化售后服务,主动帮助解决问题以及发现后续增值服务方面比较薄弱,难以形成顾客忠诚。
  再加上企业在质量教育培训投入不足,企业对各类质量专业人才企业管理者对抓质量作用的认识不一致,不懂质量、不管质量、不会抓质量等问题,少数企业未收集或收集了但没有对信息加以分析和利用,因此无法进行统计分析,测量和改进,质量信息化管理水平相对落后。
  二
  通过以上分析,了解我国部分工业企业质量管理现状和发展态势,提出如下几个方面的对策和建议:
  (一)强化“质量是企业生命”的质量意识,改变“质量是质量部门事情”的现状,树立加强质量意识教育,把质量看做是企业生命和信誉的保证。
  企业产品质量的形成要经过研发、供应、生产、储运、销售、售后等全过程,经过企业的每个岗位和每位员工,任何节点上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产品质量。质量意识没有高低之分,只有每位员工把质量都看做生命一样,才能从心底做好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因此要围绕企业的质量主体责任,采取多种方式,加强企业全员素质教育,强化全员质量意识。
  完善以“一把手”为首的全员质量责任制是提升质量的根本条件,调查表明“一把手”的质量责任最为关键,在很多企业中,与产品质量密切相关的部门(如:研发、营销和售后部门)还没有质量考核指标,这种质量管理“孤岛”的出现,责任就在于企业“一把手”没有将质量责任层层分解到每个部门、每个岗位,没有检查落实情况,所以,建立质量责任制必须“抓一把手”,落实质量责任制必须“一把手抓”。
  (二)从质量工作基础做起,扎实推进企业实施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推行30年来,对我国工业企业质量管理基础工作整体水平的提升起到重要作用,凡是全面质量管理扎扎实实开展的企业,绩效水平就高。目前国内外优秀企业质量管理逐渐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为基础,鼓励企业积极采用ISO9004质量管理体系或卓越绩效模式,不断追求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全员参与是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八大原则之一,也是质量管理的基础。我国企业在群众性改进活动的参与程度方面还有较大的改进空间,应鼓励企业建立全员参与的持续改进机制,把改进作为一项日常工作。
  标准化工作是对重复性活动实行的一种统一协调,是提高质量的最基础活动,也是日常管理工作的主要方式。企业应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积极采取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完善企业产品标准、作业标准、工作标准、工作体系标准,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执行,并根据内外部变化及时修订、更新标准。
  (三)加强供应链质量管理,确保产品质量的源头控制
  目前企业的产品,特别是复杂产品,大多是通过社会化整合方式生产,原材料和协作件对产品质量、成本和交货期等影响很大。产品的质量问题主要是发生在原料和零部件上,忽视供应链质量管理就等于放弃质量。所以企业必须把供应链质量管理作为产品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
  供应链质量管理在国外已开展多年,形成了较成熟的做法。日本的产品之所以能物美价廉,在世界竞争中取胜,主机厂和外协厂的命运共同体关系、共建质量保证体系的做法起到了重要作用。要鼓励我国的龙头企业将本企业在质量管理方面的成功实践和方法向供应链的两端延伸、输出
  (四)大力加强质量教育培训,提高培训有效性
  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技能对生产过程、产品质量有显著的影响。首先要大力加强领导干部的质量教育,解决企业高层管理者质量意识淡薄、质量知识匮乏,才能充分发挥领导在质量保证中的作用。其次要增加培训的普及面,特别是对以中小企业,质量教育开展情况还比较差,建议政府有关部门以补贴或者购买服务的方式,支持企业开展质量普及教育活动,进一步气话全员质量培训,全面提升员工素质。最后要采取有力的措施,解决培训有效性的问题,要引导企业正确识别教育培训需求、分层施教,将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整顿培训市场,规范培训提供者行为,鼓励质量协会、行业协会等非营利性组织开展质量培训活动。
  只有真正认识到“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一把手的生命,是每位员工的生命”,不断的引进和推广先进质量技术和方法,加快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鼓励企业根据竞争力需求,依据国外先进红火超越国外先进标准,形成该领域的话语权,才能占领技术质量标准的制高点,提升产品附加值,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作者简介:邢燕萍(1975-),女,山西晋城人,潞安矿业集团王庄煤矿经济师,主要从事煤矿企业管理工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05700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