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托达罗模型的人口流动因素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基于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定性分析我国城乡人口流动因素,认为我国城乡人口流动不仅取决于城乡劳动力收入的差异,还受生活成本、心理成本、交通成本等因素的影响。与托达罗城乡人口流动会引起城市失业率上升的观点不同,我国城乡人口流动即使对城市失业率有影响,其程度也是很有限的,原因在于从农村流向城市的那部分人口主要就业于城市的非正式部门,而这些部门大部分是城市人口所不愿意就业的。
  [关键词]人口流动 生活成本 心理成本 交通成本 就业
  作者简介:冯林杰(1980-),河南许昌人,济南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生;陈建东(1983-),山东潍坊人,济南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生。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是刘易斯在其《劳动无限供给下的经济发展》中首先提出,后来经过费景汉、拉尼斯、哈里斯、托达罗、乔根森、拉西克等人的诠释逐步完善,成为发展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理论。二元结构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一个最明显的特征是存在二元结构和条块分割。从产业上是工业和农业的分割,从地域上是城市和农村的分割。城市的边际生产率高,农村的边际生产率低甚至几乎为零,由此导致了城乡收入的差距和人口由农村向城市流动的一个城市化的过程。结合我国情况,有人估计我国流动人口已达1.4亿,从现在到2015年,农村还有至少2.5亿的人口要转移到城市,届时我国流动人口规模将达4亿。[1]流动人口,在这里主要指在现行户籍制度下离开原户籍,到异地居住、滞留和从事各种活动的人口。
  本文旨在通过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分析导致人口流动的因素及其对我国城市就业率的影响。
  
  一、托达罗模型及其主要观点
  托达罗假定导致人口流动的原因是城乡预期收入的差距。其主要模型表达式如下:
   M=f(d)f>0
  其中d=wπ-r,w为城市平均收入,π为在城市找到工作的概率,r为农村平均收入,M为人口流动量。从模型中可以看出,wπ为城市的预期收入,r为农村工作平均收入,即转移到城市的机会成本,人口流动量M为转移收益与成本差的函数。只要这种差异为正,农村人口就会源源不断的转移到城市,在城市就业机会不变的情况下,这必然会导致城市失业率的上升。
  托达罗认为,大量的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的转移必然会导致城市失业率的上升;农民教育程度的提高会提升在城市找到工作的概率和预期收入,因此会导致更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因此政府不宜扩大对教育尤其是中高等教育的投资,否则会加剧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这将导致城市更大规模的失业。
  托达罗抓住了发展中国家人口流动因素的根本,对分析人口流动有很大的启迪作用。例如,加快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过程,必然会提高农村人口的收入水平,也会降低整个国家的收入不平等程度。苏雪串(2003)就认为加快城市化进程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战略性措施。[2]陆铭、陈钊(2004)通过实证分析认为城市化对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有一定作用,并且区域城市化差异是导致区域农民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3]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也必然会导致更大规模的人口流动。而要减少这种人口流动的唯一途径便是提高农村平均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改变城乡二元结构。
  
  二、中国人口流动因素分析及对托达罗模型的修正
  除了城乡预期收入差距因素外,影响我国人口流动规模的因素还有:
  (一)生活成本
  与在城市生活成本相比,农民在自己家的生活成本要小得多。农村有很多隐形消费是不用花钱的,更不用交纳在城市要交纳的管理费如暂住管理费、体检费等。而在城市的生活成本要高很多,特别是在一些大城市,生活成本一个月高达1000元。所以城乡生活成本的差异也是影响我国人口流动的一个重要因素。把C0=CU-CR引入模型,其中CU为城市生活成本,CR农村生活成本。
  (二)心理成本
  心理成本是由城乡二元结构的巨大差异形成的,这种差异在大部分发展中国家都存在。主要有两个方面:(1)心理舒适感的差异。背井离乡和在家享受天伦之乐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感觉。城乡二元结构形成的巨大差异无形中把城里人和农村人分成了两个等级的人,“低等级”的农村人来到城市往往受到种种不公正的带有极大偏见的歧视待遇。衣衫不整的农村人被禁止进入一些场合、在发生失窃时首先被怀疑、被打上农民工的称号、和老板就工资谈判时处于弱势和不对等地位。另外城乡巨大差异会使外来务工者来到城市后产生巨大的无所适从感和自卑感。(2)生活习惯和文化差异。有些地方的农村人习惯于蹲着吃饭,“有凳子不坐蹲起来”的怪现象,而这在城市被看做不文明现象。北方人喜欢吃馒头,口味重;南方以大米为主食,口味清淡。四川、湖南等一些省份居民喜欢吃辣椒。地域环境的变化要求是外来人口改变自己原来的生活习惯。所以城市工资相对与农村工资的溢出部分除了补偿生活成本之外,还要补偿这些心理成本。把心理成本用C1表示,并引入模型。
  (三)交通成本
  这里的交通成本是指由人在不同地域之间的转移所引起的费用在这里主要指交通工具引起的费用。把交通成本以C2表示,并引入模型。
  总之,适合中国国情的城乡人口流动模型应该表示为
  M=f(d)f>0
  其中d=wπ-r- C0-C1-C2,C0、C1、C2分别生活成本、心理成本和交通成本。
  
  三、城乡人口流动对城市就业率的影响
  首先把城市就业部门分为正式部门和非正式部门。正式部门是指那些工资收入较高,工作较为稳定,工作条件好,单位在国家有关部门有登记,有医疗、养老和失业保险的部门,如我国的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大中型企业等。非正式部门是指城市中没有在政府有关部门登记,很少纳税,不遵守最小工资法,没有退休计划和失业医疗补贴,处于城市边缘地位,容易被政府忽视的部门,这些部门又是人们生活所必须的,如理发、保姆、保洁、修鞋、街头小贩等。[4]
  托达罗认为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流动会导致城市失业率的上升。对此我们要首先注意的是我国政府公布的是城市登记失业率,这是以户籍为基础的。由于户籍不在所在城市,外来人口的不可能被登记在内。所以这部分流动人口的就业情况不会影响到目前我国的城市就业率。幸好,我国目前流动人口能在城市找到工作的比率还很高,达到98%。
  从另一种角度分析,我国流动人口基本上都就业于城市非正式部门,这些部门工作环境差,收入低,劳动强度高,社会地位低,城市失业人员即使吃政府救济也不愿到这些部门工作,农村流动人口的补缺根本就不会增加城市失业率,甚至会增加城市就业岗位。如非正式部门就业的增加必然会创造出更多的城市人口就业管理岗位。所以不能笼统地说农村人口流动对城市就业率造成威胁。
  
  四、结论
  目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如何提高农民收入成为党和政府面临的艰巨任务。根据分析,我们知道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良好的途径,而且这种转移并不会影响到城市就业率。因此,政府应该采取各种鼓励措施鼓励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加大其有利因素,抑制其不利因素,特别是尽早取消阻碍人口流动的户籍制度。
  
  参考文献
  [1]王秀庚,李晶晶,积极应对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访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研究室主任尹中卿[J],今日中国论坛,2008,第1期
  [2]苏雪串,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2,第3,42-45
  [3]陆铭,陈钊,城市化、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与城乡收入差距[J],经济研究,2004,第4期,34-37
  [4]德布拉吉・瑞,发展经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06206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