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互联网金融与互联网民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互联网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已经成为重塑人类社会形态的关键性力量,而作为人类社会结构的两大基本支撑,政治和经济,亦不可避免地受到互联网技术的冲击和改造。本文试图从比较的视角出发,通过对“互联网金融”和“互联网民主”这两个新兴政治、经济现象的比较,探寻其共同的属性特征和治理之道。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民主 比较分析
  互联网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已经成为重塑人类社会形态的关键性力量,而作为人类社会结构的两大基本支撑,政治和经济,亦不可避免地受到互联网技术的冲击和改造。本文试图从比较的视角出发,通过对“互联网金融”和“互联网民主”这两个新兴政治、经济现象基本内涵和发展现状的比较,探寻其共同的属性特征和发展趋向。
  一、互联网金融的基本内涵和发展现状
  互联网金融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金融服务和资源配置体系。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中,互联网技术所发挥的作用并非简单的支付工具,而是从根本上重塑和改造了现代金融体系。其核心机理就在于互联网极大地降低了交易成本,通过金融信息的公开透明和支付方式的即时直接,从而极大地减少了金融中介在资源配置中的成本消耗与信息扭曲。
  本质而言,互联网也是一种金融中介,但随着网络技术的成熟与发展,它较其他“人化”(相对于互联网技术的“物化”而言),中介而言其边际成本显著降低。而且互联网能够较好地保持价值中立,避免中介“人为”地干预信息流通,且就信息处理能力而言,互联网在理论上具有无限拓展的可能。
  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并不长,但发展十分迅猛①。以支付宝、余额宝、微信支付等为代表的中国互联网金融产品,在很短的时间内便伴随着中国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进入了千家万户和普通人的生活,成为日常支付和理财的重要工具选择。由于这些互联网金融产品在技术层面上界面友好、操作简易、安全性也有较高保障,所以使用者的年龄范围逐渐从高度年轻化向正态分布转变,涉及金额从余额状态向大额状态转变,交易属性也从尝试性、娱乐性、偶发性向日常性、严肃性和支撑性(主体性)②转变。政府、学者、民众对互联网金融的认识也从不知道、不看好、不关注转变到到普遍认识、迅速接受和高度重视的状态。
  与人们对互联网本身的价值判断相同,虽然自其诞生之日起就不断地受到质疑、批判乃至抵制,但其迅猛发展的趋势却从未被阻挡,互联网金融也一样,其高速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但无论如何,所有的弊端和缺陷都属于“成长的烦恼”范畴,并不构成互联网金融不可治愈的先天致命缺陷,通过一系列的政策设计和技术规范,完全可以得到很好的免疫效果。现实中,我国政府对互联网金融的治理更多采取的也是顺势治理之道。
  二、互联网民主的基本内涵和发展现状
  相较于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民主的内涵更加丰富和复杂,其发展速度和形态也比互联网金融更缓慢和曲折。
  互联网金融尽管在中国是一个新兴的经济现象,从2012年才开始进入大众视野,但作为一个特指概念,在2014年3月5日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被提到①,这是互联网金融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也成了一个新兴词汇被迅速纳入政府工作报告的成功典范。反观互联网民主(或称之为“网络民主”),尽管其以各种形态早就存在于政治领域并影响深广,但却迄今尚未被纳入政府官方表述,足见互联网民主的敏感和复杂。
  互联网民主,顾名思义,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民主(实现)形式,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分析,至少可以有如下几层含义:
  1.互联网作为政治参与的意见表达工具。相较于传统的意见表达形式,互联网具有直接表达、充分表达以及自由表达的特点。直接表达亦即互联网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可以直接对政治现象发表观点和意见,无须经过塔状的层级代言机制②;充分表达指的是在政治表达的过程中成员可以充分发表意见,意见表达的内容多少不受技术限制;自由表达意味着在不同的情境中,互联网成员可以选择匿名或实名表达,这对表达自由和民主投票等具有特殊的意义。
  2.互联网作为民主决策的意见整合工具。现代互联网技术,已经超越了粗放的信息生产状态,而具有很高的信息分析、整合、综合能力,亦即海量的民众政治参与信息,并不会导致决策信息的原子化和分散化。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整合分析,可以综合出决策的关键参考信息,互联网已经具有高度自动化和技术化的民意综合功能。
  3.互联网作为超地域政策网络和政治动员的平台。在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技术普及之前,政策网络③和政治动员通常是在一个固定的地理区域内,要想实现超地域的网络构建和集体行动,将是耗费大量沟通和组织成本的艰巨工程。但在互联网技术普及的今天,跨地域政策网络的构建和政治动员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进而产生对某一政治事件产生实际影响。无论是对政府政策的支持、怀疑抑或反对,互联网都极大地拓展了政治博弈地图,人们的政治社交和利益同盟潜力得到挖掘和提升。
  作为一种依托技术载体的民主政治形式,互联网民主和互联网金融可以说几乎同时诞生,但和中国的改革进程类似,经济领域总是较政治领域更深入、更快。政府对互联网民主的态度,也较对互联网金融的态度要谨慎保守的多,一方面开放依托互联网的政治参与模式,另一方面对这种参与的规模和范围进行严格限制和规范,避免不可控的风险。
  本质而言,这种区别是基于风险的控制和承担,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承担者主要是投资者个人,所以从经济人假设出发,每个投资者(或大多数投资者)应该进行了理性的判断和风险控制;但互联网政治的风险承担者是政府,所以风险控制的任务也主要落在了政府的身上。在理性与感性之间,互联网政治参与者可以兼顾甚至感性大于理性,而互联网金融的投资者则基本上是纯理性的。
  尽管中国的互联网政治发展速度缓慢,但已经显示出它强大的生命力,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网民的政治参与热情日益高涨,政府对互联网政治的态度也更加开放,各种新的网络技术工具不断出现,这些都为政府舆论监督和民主政治参与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条件和政策保障。
  三、互联网金融与互联网民主的共同特征
  互联网金融与互联网民主的不同显而易见,但由于它们都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事物,所以也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值得我们关注。
  第一,互联网金融和互联网民主的共同核心价值在于降低了交易成本,减少了信息的不对称性。凭借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优势,在互联网金融和互联网民主领域信息的公开、透明、迅捷是显著特征,信息的对称性特征得到加强,没有任何一方可以完全垄断交易(博弈)信息,亦即任何一方的信息优势都不明显,各方在信息趋于均衡对称的状态下进行金融交易和政治博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15266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