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农产品由于存在含水量高、保质期短、运输储存过程中容易变质等特性,使得其质量安全一直被社会所关注,而随着供应链理念的出现和发展,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受到重视。全面构建农产品供应链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解决我国农产品安全质量问题,成为迫在眉睫的现实问题。针对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即农产品生产方式、农产品交易类型、农产品消费者需求,提出建立农合组织,加强内部监管;构建信息平台,及时信息传递;减少中间环节,压缩流通渠道;引进第三方物流,完善供应体系的措施,以确保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 农产品; 质量安全
  [中图分类号]F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95-3283(2015)05-0101-02
  [作者简介]冯琳(1978-),男,吉林长春人,副教授,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物流管理。
  [基金项目]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资助项目;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科研究项目“包容性增长视角下江苏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14SJB589)。
  一、供应链体系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
  1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农产品供应链是指以农产品为销售对象,从收购环节开始,通过流通、加工、分销等环节直至最终到达顾客手中为止的全过程而形成的链条;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定义为:在农产品供给和流通过程中,将农产品或相关服务提供给终端用户的上游和下游所有节点企业所形成的链状结构。在国外一般将其称为“种子――食品”,在我国则被叫做“田头――餐桌”。整个农产品供应链中各环节的参与者,通过供应链紧密结合,实现相互间的协调与合作,最终用最小的成本支出实现消费者利益最大化。
  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是将整个供应链作为一个系统来严格管控,同时通过一定的利益分配机制让链条上各节点的参与者提高经济效益,同时也促进整个农产品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2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农产品质量安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商品的质量,尤其是农产品(食品)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引起了全民的高度关注。农产品安全问题对消费者的健康带来了严重的损害,特别是对儿童和青少年的身体发育影响后果不可估量;而通过问题曝光,不仅生产农产品的企业损失惨重,乃至整个农产品供应链条都会面临毁灭性的打击,严重者甚至会影响整个食品行业的持续发展,更有甚者会制约我国食品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因此,全面构建农产品供应链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解决我国农产品安全质量问题,成为迫在眉睫的现实问题。
  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的过程涉及到产前的农资供应者、产中的农产品生产者和深加工者、产后的流通渠道和中间商(包括分销商、批发商、零售商等)共同组成的一个长而繁杂的供应链条,这种农产品特有的“多点、长线、面广、时间短”的供应链特征及我国的横向切割式监督管理模式,使得对农产品的安全监管存在很大难度。但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物联网产业的逐步壮大和广泛应用,农产品物联网技术为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提供了可能。农产品物联网技术通过网络、卫星定位及电子数据的有效使用可以实现对农产品从生产(种植、养殖)、深加工、包装、运输、配送、交易直至末端消费等进行全过程覆盖,做到对农产品供应链各环节的数据获取和时时有效监测。如果我国能有效利用此技术,就能有效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二、影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
  当前我国农产品特别是食品存在供应链长、中间环节多、空间转移范围广等现实状况,冗长的中间环节使农产品安全风险的发生概率持续升高。以一种食品为例,其从农场到消费者的餐桌,往往要经历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诸多环节,食品在每一个环节都有被污染的可能性,而较长的链条除了导致成本上升之外,还会延长农产品的周转时间,这对保质期相对较短的农产品来说相当致命。农产品质量安全产生于从初级农产品生产到终端市场消费的相应各个环节,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
  1农产品生产方式
  目前我国农产品的生产主要以家庭农户为主体,这种小规模生产本身就会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首先,从农产品安全追溯机制来看,农户是农产品最基本的生产者和交易者,生产规模小则意味着生产者数量众多,交易过程过于分散,必将对农产品的终端检测带来困难,使得投机主义和逆向选择盛行。其次,高质量农产品的生产对农民的自身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例如要求农民掌握精确施肥、病虫害防治和现代农产品生产器具操作等方面的技能,而小规模农户在我国却存在受教育水平低、农业专业知识不足、信息获取能力低等问题,使得他们往往只注重追求眼前利益,而忽略投入要素的安全性。
  2农产品交易类型
  农产品交易类型即指农产品供应链的组织形式,其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会带来较大的影响。目前,我国农产品市场正处于从单一的初级农产品市场向专业化、差异化的市场转变阶段。随之而来的将是初级原始农产品对升级后的市场依赖性不断减弱,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这种变化的结果造成供应链条中的企业对质量供给的投入不足,最终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识别)的成本大大增加,而希望通过提高产品质量获得更多收益的前期投资也将无法获得预期的回报。因此,农产品质量信息所反应出来的外部效应正是纵向协作替代市场直接交易的主要原因。
  3农产品消费者需求
  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的认知与其支付的意愿必将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消费者在整个农产品供应链中处于末游暨终端,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高低自然会对消费者的需求产生巨大的影响,但从反面来看,也正是消费者的选择偏好决定了农产品市场上的需求变化,即以“拉式”营销为主的供应链体系其终端需求必将逆向传导到首端,进而决定农户的农产品的市场销售份额。所以消费者的需求是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最好考量,也必将引起中间环节及上游生产者的重视。   三、确保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措施建议
  1建立农合组织,加强内部监管
  单打独斗的小农经济已经不适应日益激烈的国际化竞争,以农产品加工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对农户进行有效的整合是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农合组织成为确保农产品供应链上游产品质量安全的有力保障,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由于农户的分散经营和农产品品种的多样化所带来的农产品质量监管困难,监管成本高等问题。同时,通过建立农合组织内部监督机制,全面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2构建信息平台,及时传递信息
  要想保证供应链的高效运作,信息共享和及时畅通是根本。通过构建流通信息平台,农产品供应商就可以根据中间商和零售终端提供的实时信息需求,及时向其上游的农户发布生产指令、明确相应的质量标准和农产品收购指标。供应链上信息的快速传递极大减少了农户生产的盲目性,并为农产品的生产明确了质量指标,避免了一些无谓损耗,降低了农产品无效流通的比例,更有利于确保农产品质量达到终端消费者的相应要求。
  3减少中间环节,压缩流通渠道
  农产品流通渠道过长、中间环节过多在我国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从农户到农产品收购商到产地一级批发市场再到销地二级批发市场、零售商市场,整个过程存在众多的中间商,其层级复杂,最终导致了农产品物流成本的虚高。因此,应通过建立农户组织、产地直销等方式来精简合并各级渠道的中间商,促进流通渠道有效压缩。例如国外通过超级市场这样一个中间商来压缩、简化农产品的流通渠道。据苏州地区最大的超级市场公司华润超市(苏州)有限公司统计资料显示,华润超市目前在售的农产品中,通过直接采购的生鲜农产品比其他渠道获得的农产品成本低20%~30%,因此其零售价也可比市场平均价格便宜20%左右。
  4引进第三方物流,完善供应体系
  随着市场的专业化,供应链中第三方物流企业得到了快速成长,有效的管理和专业化的设施设备使得第三方物流企业能够实现高效率低成本的运转。农产品对温度、湿度和时间要求都比较高,如引进能提供一体化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将实现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高效流通。此外,通过第三方物流的专业化运作,也能减少农产品流通中的很多无效环节,最终降低流通成本,确保农产品的新鲜度和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1]冯琳苏州市生鲜农产品物流模式优化探讨[J]交通企业管理,2010(9)
  [2]孙衍林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的发展探讨[J]江苏商论,2008(3)
  [3]徒大伟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浅析[J]科技信息,2008(12)
  [4]邓俊淼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农产品质量保障模式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08(7)
  [5]陈秉恒,钟涨宝基于物联网的农产品供应链安全监管问题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
  (责任编辑:郭丽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18189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