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语言同化与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能力提升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作者简介:黎红(1970.11-),女,汉,浙江宁波人,宁波大红鹰学院,教育学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城市新移民的社会融合研究?
  摘 要:城市化进程中,实用动机和归附动机共同作用下,新生代农民工语言呈现同化趋势,对其就业能力提升起到促进作用?本文以社会语言学为视角,新生代农民工为对象,分析其就业能力现状及原因,从个体资产、就业岗位搜寻获得、社会网络重建及职业适应四个方面探究语言同化与就业能力提升的关系?
  关键词:语言同化;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提升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工大量涌入,成为城市建设发展的主力军?其中,“新生代农民工”约占外出农民工的60%,主要是指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出生的具有农村户籍的外出打工的农民工群体,当前正活跃在各城市的劳动力市场上?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城市化参与度不断提高,城市融入需求呈急剧上升趋势,其融入城市的最初步骤往往就是语言同化?
  语言同化问题是移民研究的核心问题,但对于考察移民与迁入地社会融入有着特殊价值?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城市中的新移民,他们为了适应城市社会生活和工作环境,缩小与迁入地社会主流群体的语言距离,自觉或不自觉地改变其属地语言(母方言),语言使用趋向当地方言或普通话,产生语言同化现象[1],它是个体或群体在社会交际过程中对某种语言在态度、情感、认知等心理活动方面的趋同过程?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由乡村或小城镇大量迁入移居城市,其言语生活发生巨大变化,许多学者借鉴国外移民研究中的语言同化研究成果,指出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产物,具有显著的迁移特征,是城市新移民的重要组织部分,他们的语言呈现同化趋势[2]?
  一、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现状及原因
  就业能力从20世纪中后期开始在西方成为被广泛探讨和使用的概念,被国际劳工组织界定为“个体获得和保持工作、在工作中进步以及应对工作生活中出现的变化的能力”?就业能力由资产能力、发展能力、表达能力、适应能力四个部分组成?在此基础上,李晓红认为就业能力就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水平,包括文化素质水平、专业知识和技能素质水平、职业道德水平、创新能力,以及心理素质水平和身体健康状况等等[3]?简言之,就业能力是个体劳动者通过劳动技能获得找到并保持工作,而且随环境变化能够进行工作转换的能力?研究者们对就业能力关注侧重点不断发生变化,过去主要关注劳动者态度、劳动力市场干预政策和人力资源开发,进入90年代以后,研究者更加重视劳动力的供需关系研究?
  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劳动力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作为城市快速发展中的重要人力资源的新生代农民工将面临更大挑战,其就业能力高低对国家产业结构升级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农民工实现职业发展和嵌入城市社会结构的关键因素?新生代农民工相较于第一代农民工有着文化程度更高、部分接受过一定程度职业培训的优势,但在城市求职大军中仍属于综合素质相对较低、地位相对弱势的群体,其就业能力的状况可能直接决定他们能否顺利就业并影响他们的职业发展?
  研究表明,经济转型升级对劳动力就业具有排挤和吸纳的双重效应,即减少低层次劳动力就业,同时增加高层次的劳动力就业[4],这表明经济转型升级将对处于职业分层结构中处于低层次的新生代农民工产生强烈的冲击,其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能力已成为其适应经济转型升级而实现稳定就业的现实选择?
  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现状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描述,并探究其产生的深层原因?研究者主要持以下看法:
  首先,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知识储备少、普遍缺乏较高的劳动技能,并且劳动态度不够积极主动?其次,新生代农民工在求职过程中基本不讲究策略,缺乏职业管理能力,其没有较为合理的职业规划?第三,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缺乏流利的语言表达沟通能力,无法把自身呈现给市场?第四,新生代农民工适应劳动力市场环境的能力较弱?基于此,新生代农民工往往处于我国次劳动力市场,从事的是城市市民不屑的技术含量低、劳动环境差、提升空间小、待遇偏低的就业岗位?
  究其原因:一些学者认为,户籍制度壁垒下,农村流动人口在城市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受到城市就业制度阻碍?李建民、罗小兰认为农民工往往处于被多重分割劳动力市场的从属劳动力市场中,而这种从属劳动力市场决定了农民工的就业、工资处于不利地位,缺乏社会保障?
  研究也表明,农民工人力资本因素、外出务工动机、社会网络关系等自身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其就业行为?其中,人力资本因素对农民工就业层次差异有显著影响(刘林平、张春泥,2007)[5]?研究者侧重于从社会制度层面分析研究农民工的就业能力,而较少涉及农民工个体因素研究,几乎未见农民工进入城市后语言行为变化与就业能力关系方面的研究?
  二、语言同化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提升
  语言是人类经济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农民工适应流入地的主流语言环境,熟练掌握普通话或当地方言有利于劳动就业机会获得、经济收入提高及就业能力提升?
  (一)语言同化有利于个体资产积累
  新生代农民工流入城市以前语言资源贫乏,多为单语码使用者,语言生活中往往只使用母方言,流入城市后,其在学校或其它场合习得的普通话被最大程度激发出来并得到巩固和发展,新生代农民工自觉或不自觉中成为普通话的拥趸者?新生代农民工不仅仅是多掌握了一种或两种语言,更重要的是丰富了自己的语言资源库?同时,新生代农民工的语言能力提高了,主要是自然语言能力,也包括使用语言信息产品的能力[6]?这表明普通话已成为新生代农民工个体的重要资产?
  当前,如何建立、保护并开发新生代农民工语言资源的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也是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提升必须面对的问题?与外出务工之前相比较,与留守家乡人员相比较,新生代农民工语言资源受到生活环境影响而发生很大改变,语库得以丰富和充实,方言、普通话、流入地方言、其他地区方言,甚至包括外语,共同构成了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语言资源,普通话和方言是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两种语言资源?   随之也出现了一些语言问题,最突出的是进一步提升新生代农民工普通话水平和加强新生代农民工自觉使用、保护方言资源意识[7]?语言资源与语言问题总是相伴存在,并且随着社会发展和语言使用者的变化,语言资源和语言问题也会不断发生转化[8]?新生代农民工语言同化正是其适应社会发展和个体生存环境而做出的积极改变?
  (二)语言同化有利于就业岗位搜寻及获得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岗位搜寻及获得方式途径比较单一而原始,主要凭借基于血缘和地缘的“强关系”?研究表明,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之所以通过亲友老乡介绍就业,主要源于同质性的社会网络和乡音更能维系彼此间的情感纽带,在就业岗位搜寻及获得过程中能给予他们更高的安全感和信任感?这种单一原始的就业岗位搜寻及获得渠道极大地限制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机会,导致其所获信息呈片面性、狭窄性和延迟性?
  刘玉屏(2010)在对浙江义乌农民工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有一部分农民工遇到过因为语言不通而影响求职的情况,国家语委的调查报告(2006)指出,方言和很不标准的普通话,在很多情况下限制了农民工就业的机会,在一些普遍使用普通话的行业里,他们很难找到适当的岗位[9]?
  西方学者认为,移民如果熟练掌握迁入地主流语言,就更容易在劳动力市场上搜寻及获得就业岗位?许多移民研究表明,掌握当地语言的移民更容易找到工作,而且更容易获得好的就业岗位和较高的工资待遇?韩清林也认为,擅长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或强势语言的人,在寻找职业、选择职业、胜任职业能力方面更具有明显优势?在我国二元制度约束和生存条件局限的双重压力下,出于实用性、功利性目的,新生代农民工自觉地去学习和掌握国家共同语―普通话或流入地方言,有利于其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谋取一个就业岗位并展现出一定的工作能力?
  (三)语言同化有利于社会网络重建
  农民工获得就业岗位后,语言同化不仅没有停止,反而随着人际交往和职场工作的需求呈加快趋势?刘玉屏(2010)调查研究表明:农民工不仅仅外出打工初期寻找就业岗位时遇到过因语言沟通问题带来不便,而且有40%的调查对象表示遇到过因为语言不通而影响工作的情况,37.37%的人表示遇到过影响日常交际的情况?夏历(2007)、王欣(2012)等人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付义荣(2010)在对傅村农民工的调查中发现,傅村农民工主要与亲戚、老乡等交往,老家话的使用仍非常普遍,而只有当他们觉得老家话不能满足其工作上的需要时,才会去学习并使用普通话[10]?
  这些研究表明,开放性的工作能极大地激发农民工改变言语习惯,在职场环境中农民工认识到语言的重要性,共同的语言使用更利于建立社会网络?新生代农民工较第一代农民工对职业有更高的认同要求和追求目标,已不再满足于职业分层结构中的最底层,他们清醒地意识到社会网络的重要性,希望通过其社会网络以及嵌入于社会网络之中所获得的成员身份而获得调动稀缺资源的能力?
  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初期更多依赖以“血缘”“地缘”为主的同质性社会网络,而为了融入城市、谋求发展他们会自觉地拓宽社会网络,重建新的以职场关系和社区关系为主的异质性社会网络?研究显示,社会网络较宽的农民工获得再就业和职业发展的比例显著更高?王奋宇、赵延东的调查研究表明:是否使用社会资本对青年农民工在进城的求职过程中收入的情况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使用过社会网络和社会资本的青年农民工较那些没有使用社会资本的同伴们而言,获得较高的收入可能更大[11]?
  新生代农民工在重建社会网络时首先遇到的就是语言沟通问题?农民工母语能力缺失现象引起谢俊英、曾晓洁等学者关注,他们认为城市大语言环境影响局限了农民工的就业选择,也限制了他们接触城市生活的范围?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新生代农民工努力借助语言工具,融入迁入地社会,尝试在城市人际关系中找到归属感,最终促成新生代农民工在迁入地的社会网络构建?
  (四)语言同化有利于职业适应能力提升
  在心理学上适应能力一般指个体调整自己的动机和心理状态,使之与周围环境相适应的能力?新生代农民工从农村迁入城市,个人身份、环境发生巨大变化,没有一定适应能力就无法职业适应,更无法融入城市?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适应就是获得扮演存在于我国社会结构中的各种职业角色的能力,并成功扮演这些职业角色的过程[12]?职业适应是新生代农民工获得职业肯定、提高职业能力的核心因素,相较于其他层次的社会适应更直接?对于新生代农民工而言,利用职业获得物质基础,从而完成经济层面社会适应是其实现“融城”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大量研究表明,新生代农民工进入城市后如果仍固守原属地语言,会与职场环境格格不入,从而导致其职业发展机会减少,职业发展通道不畅?而且,语言障碍也会影响新生代农民工职场利益的合理诉求?语言同化是新生代农民工职业适应能力提升的前提,其实质就是对迁入地城市语言的适应?
  三、结语
  实用动机和归附动机共同作用下,新生代农民工语言呈现同化趋势?随着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城市融入的不断深入,其语言同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语言同化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个体语言资产积累、就业岗位搜寻获得、社会网络重建及职业适应等方面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提升起到促进作用?但,语言资源与语言问题总是相伴存在,语言同化是把“双刃剑”,考量语言同化对于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提升的促进功能时,也应认识到它存在某种负面影响:语言同化使得新生代农民工母语方言出现异质、弱化、甚至消亡的趋势,如何让不同方言自由存在、和谐共处,是一个需要长期深入研究的问题?(作者单位:宁波大红鹰学院)
  基金项目:2015年度宁波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宁波外来新生代农民工语言同化与就业能力提升研究》(课题编号:G15-ZX11)?
  参考文献:
  [1] 黎红.语言同化与城市移民的社会融入[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4(2):88.
  [2] 黎红.从被动到自觉:新生代农民工的语言环境与同化路径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2015(2):66.
  [3] 李晓红.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提升问题研究河[J].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589.
  [4] 陈至发,张玲,赵欢君,顾惊雷.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提升意愿及个体差异研究――基于1613个调查样本的实证分析[J].嘉兴学院学报,2014(1):141.
  [5] 李后建,卞小娇,尹希果.农民工个体因素对就业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金融危机影响下返乡农民工的调查[J].农业技术经济,2010(3):62-63.
  [6] 李宇明.当代中国语言生活中的问题[J].中国社会科学,2012(9):153.
  [7] 夏历.城市农民工的语言资源和语言问题[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7):12.
  [8] 陈章太.语言资源与语言问题[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7):7.
  [9] 秦广强.进京农民工的语言能力与城市融入――基于适应性区群抽样数据的分析[J].语言文字应用,2014(8):22.
  [10] 付义荣.也谈人口流动与普通话普及――以安徽无为县傅村进城农民工为例[J].语言文字应用,2010(2):73.
  [11] 张新岭.农民工就业能力及其开发刍议[J].人口与经济,2008(2):25-26.
  [12] 王茂福.农民工职业适应水平实证分析[J].城市问题,2010(8):7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18423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