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马晓春

  摘要: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高职院校的资产逐年递增,固定资产作为其资产的主要构成项目,无论从数量、价值、种类等都发生着很大的变化,其投资规模和增加的速度是前所未有的。而固定资产作为高职院校办学的物质基础和条件,能否有效地进行管理和保护,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的教育事业能否稳固发展的问题。
  关键字: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探讨
  
  在我国,高职院校多由政府投资举办的普通本科院校设置的二级学院、传统的普通专科学校、省部级以上的普通中专学校、独立设置的成人专科学校独自或合并组建而成,是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高职院校在办学的各种条件逐步完善的同时,校舍占地建筑面积、实习培训基地、教学设施设备、体育场馆等的投资规模都在不断增加。由此,高职院校的资产在逐年递增。固定资产作为资产的主要构成项目,是高职院校开展教学活动,发展教育事业所必须的物质条件,不仅数量增多,价值加大,种类齐全,而且递增的速度也在加快。因此,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对保全固定资产不被流失,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充分发挥其作用和效益,促进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作用。
  
  一、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近几年来,各高职院校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采取了不少措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从许多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现状看,该项管理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理念落后,没有跟上市场经济的步伐
  在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是由政府投资举办的,其经费主要来源于财政支出、事业收入,资金的使用具有无偿性的特点。同时,根据现行高校会计制度的规定:高校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这也是部分高职院校同定资产管理理念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固定资产管理理念落后,具体表现在:一是缺乏“系统论”理念。部分高职院校是由多个中专学校合并组建的,客观上存在多个校区,这是我国高职院校体系存在的客观事实。而相关高职院校领导却不能从该实际情况出发,造成校方一方面大搞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又存在大量同类资产的闲置。另外,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时,事前缺乏科学的规划,缺乏严格科学的可行性论证;二是缺乏风险观念和成本意识。近年来,政府鼓励高职院校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实现自身发展。但是,高职院校却没能好好利用这一政策,在筹集投资所需资金时,存在筹资成本过高及过度举债现象,甚至背负沉重的债务负担,正常运转都比较困难;三是缺乏“成本―效益”观念。在资金使用时,不讲成本与效益,不计投入与产出,客观上存在盲目投资、重复投资现象;四是缺乏“风险―报酬”权衡观念。“风险―报酬”权衡是指在风险和报酬之间存在一个对等关系,离职院校必须在风险和报酬之间作出权衡。而校方却无视风险,未建立有效的风险和防范机制,将风险控制在一定的范围,而盲目进行投资决策。五是缺乏民主意识和法治观念。校方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没有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未能充分发挥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作用。此外,法制观念淡薄。例如,按照法律规定,应由政府采购部门采购的固定资产,部分高职院校自行采购;在固定资产出售、转让、报废时,不按规定报政府相关部门审批,而自行处置等。
  (二)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体系不完整
  目前,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的归口管理模式缺乏完整性和有效联系。资产管理分别由财务、总务、图书、基建等职能部门管理,但又分别属于不同的副校长分管,缺乏统一领导。例如,财务处负责固定资产的价值核算;总务处或后勤处负责房屋、建筑物及家具的管理;设备处负责仪器设备的管理;图书馆负责图书资料的管理;基建部门负责土地和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而各职能部门又分别由不同领导分管。同时,多数院校也没有固定资产管理的综合协调部门,结果造成固定资产实物管理与财务核算、归口管理部门与各占有使用部门工作相互脱节,最后形成固定资产无人管理,而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出现问题时,部门之间又相互推诿,无人负责。此外,固定资产财务管理缺乏绩效考核环节。由于高校会计制度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很少对教学院(系)和其他部门占用的固定资产进行使用成本的考核,更没有与院(系)利益挂钩,造成使用部门和使用人员缺乏成本效益意识,不爱护和不合理使用固定资产。
  (三)固定资产配置不合理,使用效率低
  高职院校多是按各院(系)、部和专业,甚至课程提出实验室建设等固定资产购置计划,各自力求小而全,导致固定资产的重复购置。此外,不少专业实验室、一些大型设备和专用设备等固定资产的利用率较低。在办公设备方面,一些部门和个人盲目攀比,原本能用的设备,提前报废更新,追求高性能、高配置,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同时,没有建立资源共享机制,设备被部门占有使用后形同部门的私有财产,局限于个别人使用,造成高投资,低效益。
  在市场化逐步深化的今天,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越发明显。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可主要基于以下两个原因:一是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众所周知,长期以来我国高职院校是依靠国家财政资金的教育事业单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高职院校“官本位”思想比较严重,投资决策程序和方法缺少科学性论证,导致投资效率低下。此外,“等、靠、要”的思想也比较普遍,缺乏有效的财务监督体制,导致财政资金无效率的滥用,甚至流失。二是以建立公共财政体制为目标的财政体制改革,如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等,尤其是《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实施,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提出了新要求。高职院校往往认识不到位,相关办法难以贯彻执行。
  二、加强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成熟,高职院校等事业单位也正逐步融入到市场化进程中,成为名副其实的市场主体。固定资产管理按照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思路开展,难免会出现问题。针对现阶段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突出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提升管理理念,提高市场竞争意识
  这也是解决上述所有问题的根本所在。相对于正规本科院校,高职院校是高校中的“弱势群体”,随着高校扩招浪潮的退去,高职院校在经历了量的扩张之后,必定要走提升质量的内涵发展之路。固定资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基础工作,应摒弃落后的管理思想,树立“经营立校”和“成本效益”理念,将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紧密结合起来,在全校范围内加大对固定资
  产管理工作必要性、重要性的宣传力度,使各部门和全体教职工认识到管好用好固定资产的意义,主动配合学校做好管理工作。
  (二)落实国家有关规定,完善管理机制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国家事业行政单位在创收活动中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暂行规定》于今年7月1日起施行,是新时期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纲领性文件,也是经过相关专家经过长时间研究讨论的结果。高职院校应以此为依据,建立健全资产预算、购置、验收、保管、使用、转移、清查、报废等内部控制制度,从源头上杜绝资产配置的无效性,最大限度地提高设备利用率;在人员调动、保管员更换及学校内部调拨资产时,应办理固定资产的移交手续,由移交人、交接人、监交人在移交清单上签字,并以此作为资产转移的依据;要定期开展资产清查,切实做到按账对物、以物查账,发现问题应及时查明原因予以处理,以确保账、卡、物相符。
  (三)加强内部沟通,强化财务监督
  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应变手工管理为计算机管理,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网络化,使各部门之间实现信息共享,也有利于财务部门、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高职院校可以利用全面清查后建立的基础数据,建立起固定资产信息数据库,全面完整地记录学校各类固定资产,在此基础上,利用校园网平台实现资产管理网络化,准确及时地反映固定资产的增减、调配等变动情况。此外,应充分发挥内部财务监督在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中的作用,推行固定资产绩效审计,建立绩效考核制度,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
  
  三、结束语
  
  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是一项涉及多个部门的既重要又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适应市场经济制度的重要举措。我们只有转变观念,健全机制,创新手段,才能使固定资产管理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1]罗晓青.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之浅见.科技信息,2006年第6期.
  [2]王霞.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新思路.北方经贸,2004年第5期.
  [3]李兴元.加强国有固定资产管理提高办学效益.实验试管理与研究,2004年第1期.
  [4]李爱玲.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思考.事业财会,2002年第4期.
  (作者单位:枣庄技术学院财务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3431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