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存款准备金制度谋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彭兴韵

  当前过快增长的信贷已引起央行与研究者的重视,然而仅仅加息还不能达到抑制这一趋势的作用,央行还需通过恢复差额准备金制度、同时降低商业银行准备金存款利率(直至为零)的政策双管齐下,才能达到预期的政策效果。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最新统计,2006年4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1,37万亿元,同比增长18.9%,增幅比去年同期高4.8个百分点;4月末,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本外币并表余额为22.21万亿元,同比增长14,8%,比去年同期高2.3个百分点。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20,96万亿元,同比增长15,5%,比去年同期高3个百分点。4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31 72亿元,同比多增1750亿元,是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央行在4月28日的加息的效果虽然还没能在这一组数据中反映出来,但商业银行的信贷扩张冲动依然非常强烈,这又进一步导致了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率的居高不下,货币市场利率进一步上升,4月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和质押式债券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1.83%和1.67%,比上月分别上升0.17和0.2个百分点。从央行的立场来看,如何稳定信贷与货币供应的增长率,对实现货币政策保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的目标是至关重要的。
  
  央行须明确立场
  
  4月28日,央行加息0.27个百分点后,市场对加息是否可以抑制投资和房价的上涨提出了普遍的质疑,事实上,由于惯性的作用,信贷与货币供应、投资增长率立即降下来的可能性是极小的。因此,央行要对现在货币与信贷增长表明鲜明的态度,以便对商业银行的信贷扩张起一定的“道义劝说”的功效。在通过加息向市场传达央行的政策姿态之后,近日央行又在日常性的公开市场操作之外,采取定向发行央行票据的方式再次向银行体系表明央行对目前信贷扩张的立场。5月中旬,央行继2004年春之后.再次向公开市场部分一级交易商发行期限为一年、发行利率为2,1138%的1000亿元央行票据。被发行这次央行票据的银行包括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大部分股份制银行,其中中国建设银行280亿元,中国农业银行200亿元,中国工商银行150亿元,中国银行80亿元。股份制商业银行包括民生、光大等,深圳发展银行不在发行之列。
  央行定向发行票据,旨在向那些信贷扩张冲动最强烈的银行发出温和的警告。根据央行的统计,在第一季度的贷款增加额中,从贷款主体来看,国有银行贷款增加额为6924.64亿元,其他商业银行的贷款增加额为2865亿元,包括城市商业银行、信用社和财务公司在内的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增加额约为2810亿元,国家银行新增贷款额占全部新增贷款额的比重为56%。从各贷款主体的季度环增比增额来看,自2005年第三、四季度和今年第一季度,国家银行贷款的环比增加额分别为1534,11亿元、261 8,06亿元和6924.64亿元,同期,其他商业银行各季度的贷款环比增加额分别为1810.48亿元、960.5亿元和2865,1亿元。我们不难发现,本轮贷款扩张主要是由国有银行的贷款冲动引起的。因此,直接收缩那些信贷扩张过快的银行的流动性又不至于殃及那些信贷增长相对缓慢的商业银行似乎是恰当的。
  
  差别存款准备+降低利率,双管齐下治理信贷扩张
  
  在此格局下,央行再次表现出了“有保有压”的货币政策操作风格,这也是对2004年初定向发行央行票据和实行差别性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思路的延续。差别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就是央行对那些信贷扩张太快的商业银行征收更高比例的法定准备金,从而抑制其信贷扩张和达到央行所谓正向激励的目的。然而,定向发行央行票据虽然也体现了央行货币政策操作的“差别化”的原则,但它毕竟不同于差别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因为,法定准备金是对商业银行过多流动性的直接冻结,而作为一种债务性工具,央行票据是商业银行的二级准备,一旦有扩张信贷的意愿,商业银行便可以在银行间市场变现央行票据,转换成库存现金等一级准备,并进而实现信贷资产扩张的目的。在这种背景下,尽管从央行资产负债表来看,基础货币并没有增加,但因持有人结构的变化,金融体系的信贷扩张可能仍然延续。
  因此,鉴于目前信贷扩张主体的结构性差异和定向发行央行票据的这种局限性,我认为,央行仍然需要回到两年前的差别准备金制度的精神上来,即通过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提高、对那些置中央宏观调控总体部署于不顾的银行实行惩罚。具体地说,鉴于目前信贷扩张冲动最强烈的是国有银行,同时信贷的增长率并没有偏离正常的趋势水平,央行应该提高国有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使国有银行的准备金比率与其他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比率恢复到相同的8%的水平。 要让法定准备金制度发挥更大的作用,在提高国有银行的准备金比率的同时,还应当大幅度地降低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的利率。在西方国家原来的准备金存款中,中央银行是不向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存款支付利息的,这样,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就直接减少了商业银行的机会收益,实际上增加了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因而法定存款准备金又具有“准备金税”之说。在西方国家,过去的法定准备金比率能够在货币政策中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之一便是,准备金的税收效应实实在在地对商业银行的信贷扩张冲动具有惩戒之功效。然而,中国一直对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存款支付较高的利率。目前,中国对商业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支付1,89%的利率,而对商业银行支付的利率为0.99%。这样,向商业银行征收法定存款准备金支付利息就给商业银行提供了倒吃央行利差的机会。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实际上对商业银行提供了利率补贴的机会,恰恰是商业银行所愿意看到的结果。因此,为了避免适得其反的效果,目前在提高国有银行的法定准备金比率的同时,应当大幅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与超额准备金的利率,并最终对准备金存款实行零利率政策。在这种情况下,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才能够提高其资金营运成本,抑制商业银行的信贷扩张意愿。这不仅有利于理顺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也有利于中国下一步的利率市场化改革。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071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