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山西省焦炭行业发展与信贷支持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课题组

  摘 要: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转化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与协同发展。本文以金融与产业之间的关系为切入点,分析了2002年以来信贷市场随着焦炭行业的波动所发生的结构调整,并结合案例分析,探讨本轮结构调整中所存在的市场性风险和政策性风险,提出促进行业发展和信贷支持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焦炭行业;信贷支持;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F426.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4392(2006)10-0062-03
  
  一、问题的提出
  
  (一)金融对产业发展发生作用的内在机理
  金融市场最本质的功能就是融通资金和配置资源,金融资源的配置会对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和微观企业的运行效果产生重大影响。金融对产业发展产生作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金融市场作用于供给,影响产业结构调整,即通过为相应企业和产业提供融通资金服务,促成市场供给结构的调整;另一方面,金融市场的运作同样能通过作用于需求,影响产业的需求结构,从而影响产业结构的调整。目前,金融运作主要通过两个不同性质的市场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产生影响:一是以间接融资为主的信贷市场。二是以直接融资为主的证券市场。信贷市场对行业结构调整的影响主要通过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行为将其所聚集的资金向不同的行业进行分配;而证券市场则通过一级市场的证券发行和二级市场的证券交易为企业筹集所需资金,并通过市场机制调节资金流向。两种金融运作方式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效果除了与两个市场的发育程度、金融政策等有关外,还取决于经济体中微观企业的融资结构。
  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的信贷资源总量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信贷市场对产业结构调整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十五”期间,山西省金融机构新增贷款2096.1亿元,每元GDP信贷资金均高于全国,其中2002年、2003年、2004年和2005年分别高出0.16元、0.08元、0.02元和0.04元。1总体上看,山西省金融机构贷款总量占全国的比重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信贷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较高。
  
  (二)焦炭行业发展与信贷资源供给的相关性
  山西省是全国能源重化工基地,能源的发展和山西经济的发展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近年来山西省能源生产弹性系数2一直保持在0.7以上。焦炭作为山西省的主要能源之一,是全省的第三大支柱产业。2005年山西省焦炭产量为7981万吨,占全国焦炭产量的46%,出口量占全国的85%,焦炭行业工业增加值为169.47亿元,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9.9%,焦炭行业对山西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2.14%。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焦炭行业的发展同样离不开金融的资金支持。由于山西省资本市场发展缓慢,在焦炭行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银行信贷资源起了重要的资金支持作用。伴随着焦炭行业的周期性变化,一直作为焦炭行业主要融资来源的银行信贷也出现较大的起伏波动,焦炭行业的景气度与银行景气度高度相关。
  
  二、焦炭行业的信贷供给特点
  
  (一)信贷总量调整:存量稳定增长,增速下降,增量呈周期性变化
  从存量结构看,2003年-2005年,焦炭行业贷款余额4稳步增长,3年间增加了102亿元,但同比增速呈逐年下降趋势,依次为49.1%、16.18%、14.68%,与同期金融机构贷款增速相比,分别高出26.95、1.27、3,77个百分点,2006年3月末全省焦炭行业的贷款余额为205.16亿元。从增量结构看,焦炭行业贷款新增额呈现出周期性变化,2002年新增量为17.25亿元,2003年焦炭行业贷款投放量急速增长,一年内新增 47.74亿元,是2002年新增量的2.8倍,2004年以后,各金融机构不同程度地对焦炭行业实行了增量控制,2004年焦炭行业贷款新增额减少至24.28亿元。
  
  (二)信贷期限结构:以短期贷款为主,票据融资呈上升趋势
  2002年以来,短期贷款在所有贷款余额中的占比虽然呈下降趋势,但比值仍然是最高的。2006年3月末,焦炭行业的短期贷款余额136.97亿元,占比为66.76%;票据融资余额31.07亿元,占比为15.14%;中长期贷款余额37.05亿元,占比18.06%。票据融资占比逐年增加,由2002年的6.02%增加到2006年3月的15.14%,上升了9.12个百分点。中长期贷款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据调查,随着焦炭行业风险的加大,有的银行甚至只发放短期流动性贷款,如交通银行太原分行和民生银行太原分行2002年以来中长期贷款余额一直为0。
  
  (三)信贷对象分布:集中于大客户和优质客户
  从山西省金融机构贷款客户分布情况看,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贷款客户包括大、中、小型企业,而农村信用社和城市商业银行的贷款客户基本是中小型企业,总体呈现出大型客户和优质客户在客户总数中占比小,但贷款余额占比大的特点。以农行为例,农行大中型焦炭客户共有27户,仅占客户总数的10.4%,但贷款余额为13.32亿元,占全行焦炭行业贷款余额的75.9%;AAA级优良客户共有 18户,仅占客户总数的6.9%,但贷款余额为12.68%亿元,占全行焦炭企业贷款余额的72.29%。
  
  (四)信贷质量:不良贷款占比上升,股份制银行贷款质量相对较高
  2003年焦炭行业过热,金融机构新增贷款大量投向该行业,当年新增量达到47.47亿元,为近年最高。过多的信贷投资使焦炭行业信贷资产质量的不良性逐渐显露出来,截至2006年3月;焦炭行业不良贷款余额占金融机构所有不良贷款余额的比重为3.95%,比2002年上升了0.76个百分点。从各金融机构情况看,截至2006年3月,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占金融机构焦炭行业不良贷款余额的比重为 50.51%,在金融机构中居于首位;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0亿元;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额占金融机构焦炭行业不良贷款余额的比重为44.75%,比2002年末提高了4.41个百分点。
  
  (五)信贷主体:国有商业银行是支持焦炭行业的主要金融机构
  从金融机构对焦炭行业的资金支持情况看,国有商业银行占绝对主导地位。截至2006年3月末,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焦炭行业贷款余额为119.81亿元,占所有金融机构焦炭贷款余额的58.4%;股份制银行贷款余额为54,3亿元,占比为26.46%;农村信用社余额为30.32亿元,占比为14.78%;城市商业银行占比最小。2005年以来,随着焦炭行业利润的减少,各金融机构已开始逐步退出焦炭行业,2006年前三个月,国有商业银行向焦炭行业新增贷款 5.3亿元,而股份制银行则减少了4.37亿元的贷款。
  
  三、焦炭行业周期性波动下的信贷风险分析
  
  (一)周期体制下的市场性风险
  焦炭市场对经济周期性需求表现极为敏感,相关性极强,同时还依赖于煤炭、钢材等其他行业景气状况。焦炭行业市场风险主要是由焦炭价格和销量的波动带来的,可直接影响到焦炭企业的利润,从而影响到银行的信贷资金。
  2002年焦炭行业开始逐步复苏,2003年全年和2004年上半年,焦炭行业出现高速扩张,然而从2004年下半年起,焦炭行业受到了产能相对过剩的困扰。2005年8月份,山西省的焦炭库存已经达到了历史最高量,焦炭市场供需严重失衡。2006年 前4个月焦炭行业出现了行业亏损。从山西情况看,1─4月全省规模以上焦炭企业销售收入实现176.31亿元,同比减少2.87%,实现利税13.67亿元,同比减少45,96%,实现利润-3.57亿元,同比减少164.93%。

  
  (二)宏观调控下的政策性风险
  伴随着焦炭行业的周期性波动,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山西省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关停土焦改良焦 1400处,涉及生产能力近3000万吨,关停小机焦172座,涉及生产能力1368万吨。
  在焦炭行业本轮产业结构调整中,信贷风险也逐步凸现了出来。一是焦化行业“关小上大” 的冶理整顿,潜在风险较大,农村信用社风险尤为突出。据调查,运城河津市农村信用社焦化行业的贷款客户中,炉型属4.3米以上有4家,炉型3.2米的有2家,炉型2.8米的有5家,炉型2.5米以下的有13家。从生产设施和工艺来看这些贷款企业绝大多数还未达到国家的有关标准,这些小型企业的关停不论是对企业自身还是对银行信贷都带来一定的风险。二是环保治理带来的潜在风险。目前焦炭行业属产能过剩行业,国家宏观调控针对焦炭行业的设备要求、环保要求等制定的行业标准纷纷出台,且执行力度较大。山西焦炭企业在设备方面基本能达要求,但在环保方面90%的企业难以符合要求,环保治理过程中也发生了贷款风险。如稷山县中发焦化厂,2002年进行环保设备改造,向建行申请1年期的担保贷款130万元,随后由于企业资金紧张,而担保单位代偿意愿极差,导致该企业停产,银行形成不良贷款71.55万元。
  
  四、信贷支持焦炭行业发展的策略选择
  
  (一)信贷政策和产业政策相结合
  一是金融机构要切实提高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契合度。在产业政策指导下,信贷政策应对不同类型的企业实行“扶优限劣”,采取有效措施停止对产业政策明确淘汰产品的信贷支持,控制对采用落后工艺、技术装备的项目的贷款。二是金融机构要落实好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充分体现国家 “有保有压,区别对待的政策。在限制向小焦厂、小煤矿发放贷款的同时,积极参与到焦炭行业重组改造中,为企业技术升级提供必要的信贷支持。三是信贷政策应该对产业政策的“滞后效应”做出提前反应,通过信贷政策来熨平产业政策的起落给企业经管带来的波动。
  
  (二)信贷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
  一是针对国务院颁布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各金融机构要结合区域性产业结构特点,合理把握产业结构调整策略,正确实施“有进有退”的行业信贷结构调整战略。在信贷结构调整过程中,要以分析经济周期和行业或企业的生命周期、内在规律及其相互作用变化规律为基础,准确把握贷款进退的最好时机和最佳方式,使信贷发展的内在规律及特点与焦炭行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及特点更匹配。二是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通过市场的手段促进企业的优胜劣汰; 另一方面,要加强规划,通过货币信贷政策、财政政策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三是金融机构应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如差别贷款利率等,动态地调整贷款增量的投向,促进行业集约化经营。
  
  (三)信贷预警措施和行业风险因素相结合
  金融部门在大力支持产业发展的同时,要严格按照国家产业政策与信贷政策规定,正确处理信贷支持和防范风险的关系。一是人民银行要加强金融风险预警监测分析,指导金融机构提高信贷决策的前瞻性,建立和完善行业评价体系和信贷风险预警控制体系,建立和完善对重点行业和重要产业的风险监测分析预警制度,对目标行业进行跟踪监测、连续分析和动态预警。二是商业银行可以考虑实行信贷风险系数管理,对信贷企业按照信用等级、企业规模、营销状况、发展前景等设定风险权重,按风险系数的大小科学设置信贷审批程序。同时,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率定价和管理授权制度,将信贷风险测评作为贷款定价依据,用好用活利率浮动政策。
  
  (四)信贷引导和行业自律相结合
  一是人民银行应加大“窗口指导”力度,通过制定金融支持焦炭行业的信贷工作指导意见引导商业银行对焦炭行业的信贷投放,(下转第66页)(上接第64页)并督促备金融机构出台具体的焦炭行业信贷管理实施细则和操作办法。二是各商业银行应准确、及时地掌握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加强对贷款支持行业的市场分析与研究,做到“果断有力、适时适度、区别对待、注重实效”。三是金融企业要进一步增强稳健经营意识和应对经济周期波动的能力,积极顺应宏观调控思路,灵活掌握信贷政策,不断提高自身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在疏导和化解企业过剩产能的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五)投融资体制改革与金融生态建设相结合
  一是要深化金融体制和投融资体制的改革,形成有效的金融资源配置机制,使融资严重依赖银行的格局得到有效改变,避免银行过多承担宏观经济大起大落、焦炭行业周期波动而产生的成本。二是加强金融生态建设,积极推进企业信用征信及信用评级管理制度、诚信监督管理和失信惩戒机制的建立,规范和整顿社会信用秩序与执法部门联手打击恶意逃废银行债务行为,切实保护金融债权。充分发挥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的作用,为商业银行贷款管理提供信息和依据。
  课 题 组 组 长:毛金明
  课题组副组长:张中平 高 鸿
  执笔人:马 丽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金融发展与稳定》,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
  2.赵庆森.《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与行业分析》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年;
  3.孔祥毅,张中平.《中部掘起战略下的山西金融机制创新研究》山西经济出版社.2006年;
  4.山西省焦炭协会、山西省经委、山西省备金融机构报送资料。
  5.《山西统计年鉴》2002~2005年;
  6.《山西金融统计月报》2002~2005年。
  (责任编辑 李西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236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