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凯恩斯主义的最优货币政策理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葛结根

  摘要:从本质上看,以控制通货膨胀为目标是新凯恩斯主义的最优货币政策理论的核心。根据这一目标,中央银行必须把通货膨胀稳定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同时缩小产出缺口;必须对通货膨胀的预测做出反应。新凯恩斯主义的最优货币政策观点揭示了中央银行的权力与职责以及实际货币政策的构成。
  关键词:新凯恩斯主义;最优货币政策;通货膨胀目标
  中图分类号:F8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44(2007)06-0010-03
  
  一、新凯恩斯主义:一个新的理论解释
  
  现代宏观经济学被划分为两大阵营:一是关于实际经济周期学派的新古典分析框架。该学派确信经济周期的原因是经济增长自身的随机特征,其核心观点是经济波动与真实冲击有关,而与货币冲击无关。二是新凯恩斯主义的分析框架,其主要特征是存在非自愿失业、短期内货币政策的非中性和价格与工资的刚性。其中,货币扰动是经济总量波动的关键因素。
  新凯恩斯主义的核心观点可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1)在工业化国家,真实的产出沿着一个不断增长的路径波动。在这个长期增长路径中,经济波动由供给方决定。(2)在长期中,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达不到平衡,货币供给增长率的增加仅能导致通货膨胀率的同比例增加。并且,“自然”的均衡失业率将不受货币政策的影响,而是由实际因素决定。因而,在长期中,中央银行的主要目标就是控制通货膨胀。(3)短期波动源于总需求的变化。由于在短期内,工资和价格没有足够的弹性以使市场出清,因此,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可能存在一种平衡关系。此时,实际货币政策的运用将是致力于稳定总需求,以求最小化的真实产出与通货膨胀的波动。(4)社会公众和企业会根据他们的预期对政府的政策措施做出反映,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必须考虑到这些预期并给出相应的行动。其中,建立信誉和提高透明度将是关键所在。(5)对货币政策的评价不仅仅依赖于政策工具的变化,而且应当以与政策规则相联系的一系列变化为依据。(6)“IS-LM”模型仍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在该模型中,价格和工资(短期中)在很大程度上是预先确定的,并按菲利普斯曲线方程的逻辑而变化。在短期内,产出由总需求决定,而由IS曲线描述的总需求又直接对财政政策做出反应。由于IS曲线的利率敏感性,如果它决定利率水平,则货币政策将控制总需求。
  Blanchard(1999)认为宏观经济学的两个关键问题是:(1)货币为什么会影响产出?(2)名义刚性的原因是什么,它在货币影响产出的过程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趋于一致的看法是:给定名义价格或存在名义价格刚性时,名义货币供给的增加将导致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的下降。实际利率的下降将使总需求和单个商品的需求增加,而需求的增加又会激励每种商品的价格制定者提高其相对价格。如果对价格进行连续调整,则上述意图就会失败。也就是说,所有价格都会上升,直到总价格水平被调整到与名义货币供给的增加对应成比例的状态。这样,总需求和产出又会回到初始水平。因此,即使是在短期内,货币仍然是中性的。
  在现实中,由于成本的变化涉及到价格的变化,所以单个价格的调整不是连续的,而是缓慢的、间断的。这种完全理性的价格调整行为从宏观上将导致总体水平上的产出波动和宏观经济的无效率。这是因为,在遇到名义冲击时,单个价格的调整将导致一个滞后的总价格水平的调整(Blanchard,1999)。在调整的过程中,实际的货币供给高于其初始值。在长期中,总价格水平将与货币供给的增加按一定比例进行调整,进而总需求、产出和相对价格都回到初始值。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243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