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王水章:不用泥不冬眠 泥鳅长得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本刊编辑部

  不用泥被逼的
  
  最初,王水章在泥塘里养泥鳅。池塘大,饲料撒得再细心也很难面面俱到,吃不上饲料的泥鳅生长慢,而未及时吃的剩余饲料在泥里发酵,水质恶化。
  王水章决定搞无土养殖泥鳅。新问题更多:夏天热,水温48℃,泥鳅没办法休息导致死亡,增加水位效果不理想。在池塘里铺水草,温度降下来了,泥鳅也有休息的地方。水草吸收水里多余的养分,又可以改善水质。然而,水草长,泥鳅不见长,死亡比之前更严重。池里水草多,饲料常落在水草上,泥鳅吃不到。
  反复试验,王水章总结出:水草面积一般占水面1/3,不超过2/3。饲料直接沉入水底,池底铺薄膜,泥鳅找吃的方便。定时、定量的饲喂泥鳅,不仅节省了饲料,水质也有保证,在这样的环境里,泥鳅生长迅速,而且很少得病。收获时,和泥塘里相比,水池里的泥鳅捕捞非常容易。
  
  养殖池扣大棚
  增加泥鳅繁殖时间
  
  王水章有了一个新想法,泥鳅先不卖,等市场上断货时再出手,打个时间差。水池里没有泥,泥鳅不能像往常那样钻到泥里躲避寒冷,只好藏在水草里,水草里的温度也不高。为了让泥鳅安全过冬,并且能够正常生长,就得增加水温,王水章想到了给泥鳅养殖池扣大棚。棚高1.8米,宽10米,正好罩上两排池子。
  在10月下旬,郑州地区室外养殖的泥鳅生长就很慢了。早上的水温也就9-10℃,中午最高的温度也不到15℃。然而,在塑料大棚里,上面有薄膜罩着,池子下边铺着黑色薄膜有吸热的作用,和泥池子相比增温效果更加明显。泥鳅在大棚里采食依然很活跃,生长迅速。这样,冬季养殖时间可以向后延长2个月,而早春又可以提前2个月,一年当中总共增加了4个月的养殖时间,养殖效益增加了30%-40%。增加了泥鳅的生长时间,对第二年繁育泥鳅种苗也有好处。因为泥鳅繁殖主要是四五月份,如果冬天让它加快生长,繁殖可以提前,有利于搞人工育苗,这也是一大优势。
  扣棚毕竟增加了一些成本,为了进一步增加效益,王水章在技术上进行了调整。
  增加养殖密度。把两个池子的泥鳅倒入一个池子里边,泥鳅的养殖密度增加了1倍。没有泥的池子,泥鳅活动空间要大一些,况且冬季大棚里水温不是特别高,养殖密度适当大一些,可以节省空间。不过,这养殖密度大了,日常的管理也要跟得上。主要还是水质的管理。通常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观察水的颜色,通过水的颜色变化来判断水质的变化。
  “看到黄绿色,就是带点黄色的、绿色的或者带点褐色的都可以,但是一旦发黑,说明水质不好。颜色发黑,说明水太肥了。减肥的方法有多种,最简便的方法就是换水。池子小,又没有泥,换水比较方便。不过,换水的时候需要注意。早晨起来,8点钟之前换水比较好。但是换水的时候,每次一般温差不要超过3℃。换水可以采取每次换个1/2-1/3,不要全部换,防止泥鳅产生一些应激反应。”
  泥鳅喜欢相对比较肥的水质,水透明说明水太瘦,要增肥。过去用化肥或有机肥,容易影响水质。王水章琢磨着用过滤的沼液来肥水。沼液里有大量的氨基酸,营养丰富,泥鳅吃了可以省下一大笔饲料钱。一般来说,按1%的量添加就可以了。比如2000斤水,20斤沼液就可以了。像王水章的养殖池,30-50斤沼液就可以了。这一项就为王水章节省了近30%的饲料。养殖成本低了效益就有了。一个一亩的塑料大棚,仅泥鳅的收入差不多就有2万多元。
  这和泥塘里养的泥鳅口感上有了明显变化,没土腥味的泥鳅很受消费者的欢迎。
  
  一棚多用
  养泥鳅还可以种蔬菜
  
  自从有了大棚,泥鳅不仅可以安全过冬,还给王水章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王水章琢磨着能不能在大棚里再做点文章。无土养殖泥鳅离不开水草。如果把水草换成能在水里生长的蔬菜,可以增加一部分收入。芹菜比较耐寒,适应水环境,那怎么把它们种在水里呢?芹菜容易倒伏,王水章用泡沫板打孔,固定芹菜,四周用竹子围住,防止风吹动。
  要想让蔬菜长好,就需要大量的肥料。土壤里有营养,可池底没有土,即便有土,蔬菜的根系也够不着。沼液和泥鳅的粪便倒是很好的肥料。可沼液不能用得太多,泥鳅的粪便主要是含氨氮,植物根系吸附的主要是硝酸盐,很难利用。每个月喷洒一次微生物制剂,加快粪便里面的氨氮转化硝酸盐的过程。这样,在不增加其他肥料的情况下,塑料大棚冬季在收获泥鳅的同时,还可以收获蔬菜,而且这些蔬菜的品质非常好,又可以增加几千元的收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669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