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机制构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吴杰

  [摘 要]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如何是高职院校竞争力高低的关键要素,纵观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发现存在着很大亟待引起重视并需要解决的问题。从改革和完善职称评审和聘用制度、“建立科学的新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实施教师企业经历工程、积极推进新进专业教师须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人事管理改革、要加快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要加快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实施福利工程六个方面有效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机制构建。
  [关键词] 高职 教育 “双师型” 机制 构建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高等职业教育从起步到发展到今天,占据中国高等教育半壁江山,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高等职业教育目前已经从规模扩张进入到内涵发展的阶段,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水平还不够高成为高职教育教学中的瓶颈,阻碍了高职院校地位的提升和健康与可持续发展。“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关系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双师型”教师是高职课程改革和专业建设,推行学生“双证制”的实施者,是联系学校和区域经济社会的纽带,但高职院校师资存在的众多问题影响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高职院校要体现高职教育特色、不断提升教育质量、提高在中国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必须探索“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途径,造就符合高职教育教学要求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本文在分析这种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有效机制构建的途径。
  一、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来源单一
  近年来,具有学术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的需求量不断在增加,但现在中国培养高职师资的学校并不多,只有区区几所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双师型”教师培养捉襟见肘。普通高等学校的毕业生是供应高职院校教师的主力军,他们最大的优点是理论知识丰富,但实践经验就黯然失色。
  除了聘用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毕业,还可以从企业调入人员补充血液,但这些懂理论又懂实践检验的企业精英在企业的收入水平普遍高,高职院校的教师的收入对他们没有吸引力,很难吸收他们加入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
  2.职前训练
  (1)培养目标不到位
  培养符合职业教育工作要求的教师是职教师资培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教学技能,还需要真刀实枪的一线企业行业实践经验。反观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国家,他们的做法值得我们引以为鉴。比如,德国实行“双元制”,要求的理论和实际需求相结,必须参加固定期限的企业一线工作岗位实践锻炼,充分掌握将要从事教学专业的基本实践知识和最新发展动态,熟悉企业内部组织运作管理模式。另外,他们还应对他们未来学生的职业环境了如指掌。
  (2)人才培养模式不实际
  在中国,职教师资培训仍然是在使用普通的教师培养模式。在大学课堂上的理论教学基本上覆盖了学习的全部时间,真正到企业一线实践锻炼和实行时间少之又少,基本上只有几个星期实习。这种培训模式下,教师是不可能具备“双师型”素质的。
  (3)培训课程不合理
  很长一段时间,我国教师教育目标侧重于培养“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师,大部分职业教育的教师在大学期间是“以学科训练”为主,在他们毕业后进入职业院校从事教学后发现他们本科生、研究生阶段学习的知识与职业院校的注重实践教学相脱节,由于缺乏实践,他们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3.在职培训缺乏长远的科学规划
  科技的日新月异,迫使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及时进行“充电”,教师的培训是一个长期甚至终身的任务,特别是职业教育教师。现实的尴尬是,只重视学历达标的硬要求,忽视了入职后的定期培训,制约了教师专业发展。
  4.教师教学观念没有与时俱进,教学手段亟待改进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高职教育既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也处在职业教育中的高级阶段,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属性都具备,必须加快教育教学观念和教学手段创新,如果只是在职业教育的低级阶段甚至普通教育的轨道上止步不前,或者忙于照搬高等本科院校的做法,高职教育将失去现在在中国高等教育中“半壁江山”的地位甚至岌岌可危。目前高职院校相当多数仍然遵循着长期以来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观念,还没有真正落实“教师和学生均为教育教学主体”的“双主体”观,或者说落实不到位,实践实训教学的“实践特色”仍较淡,“能力本位”仍然没有真正落实到位。
  二、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有效机制构建
  1.改革和完善职称评审和聘用制度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一步完善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审标准,将教师参与企业技术应用、新产品开发、社会服务等作为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和工作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真正意义上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即实行评聘分离,契约管理。从一年一度的职称评定向岗位职务聘任制转变,从重资历向重能力转变,从重过去到重现在转变。实行以岗定薪、多劳多得、优老优酬。努力实现以优厚的待遇留住人才、以优良的环境催生优秀成果,真正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形成多出成果、争做贡献、竞相奋进的生动局面。
  2.建立科学的新教师培养培训体系
  以示范生为抓手,作为高职院校的一名教师,要掌握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心理学、职业教育教学法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及时补好课和持续有针对性的继续教育已成为这些高职师资的必然选择,高职教师应首先学会如何做“先生”。以复合型要求抓手,高职师资的培养目标既要掌握理论、技能,又要成为示范,这种复合型人才在于知识的复合,也在于技能的复合。以时代要求抓手,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学习化社会的要求,对人对事物都提出新的要求和标准。对高职院的教师来说,只有不断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吸收现代教育思想,更新现代教育理念,改进现代教学方法,注重国际化,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学做“先生”。在新教师上岗之初,高职院要位新教师安排一门“现代职业教学法及其实践”的课程,由专门聘请的职业教育专家为新教师“讲”、“演”新的职业教育理论和教法,大到如何编写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小到如何运用手中的教鞭、边讲边示范,并让新教师主动实践。先做“学生”。为新教师制定针对性的基础实践和专业技能培训。凡是要求学生要进行的实训操作练习、要学的加工方法都要新教师亲手做一遍,并由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进行具体指导和考核。考核采用过程评分和结果评分相结合、工艺评分和功能评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新教师也会从中学到实践课程有效的评分方式。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要教好一门课,首选应清楚他的学生都要学会什么,需要什么,新教师要亲身体验学生在校的各个学习过程。要做“专家”,要为新教师配上一位经验丰富的“专家”型教师作为指导教师,新、老教师“结对子”,让新教师树立作高职院校“专家”的信念,同时,全方位地感受老教师身上的敬业、奉献精神,以及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鼓励新教师在实习期间通过努力获得各种职业资格证书。
  3.实施教师企业经历工程
  据高职院校整体发展战略,充分考虑专业建设与教学任务具体实践,按照专业对口原则,组织实施专任专业教师下企业一线工作岗位挂职锻炼,并明确告诉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的具体工作。高职院校可以规定,专任专业教师三年内至少要有半年到企业一线实践的经历。挂职锻炼教师在企业实践过程中,要学以致用,结合本校学生教学实际和学生具体情况,及时掌握本专业最新发展动态,熟练掌握相应的业务流程、岗位素质、知识技能要求,主动参与企业的项目实践与研发,扎扎实实提高自身的双师素质,并为学校专业建设及改革提供依据。专业教师在企业实践期间,应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企业的相关制度和安全规程,认真学习新的专业技术,参与企业的技术开发,了解行业发展情况,并及时填写《专业教师下企业周工作安排表》,认真记录工作日志。下企业挂职的教师要做到:学习所教专业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新规范;根据企业人才需求,不断推进教学改革,完善教学方案,改进教学方法,积极开发校本教材,切实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关键能力与操作技能;带新项目、新技术、新课题下企业,参与企业新产品、新项目、新技术开发研制与技术改造。

   4.积极推进新进专业教师须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人事管理改革
  专任专业教师在脱产下企业锻炼实践期间,其人事管理关系不变,仍由各系(院)负责管理。专任专业教师脱产下企业锻炼期间,其档案工资与政府补贴等按在岗人员同等享受,校内津贴的发放办法由各系(院)根据实际自行制定,并报高职院校人事处备案。专任专业教师业余下企业锻炼期间,其工资、津贴按各系(院)标准发放,另由系(院)根据锻炼期间的工作内容给予适当补贴,并报学院人事处备案。系(院)成立督查考核工作小组,每月至少下企业考核一次,对下企业教师实践情况进行检查,并及时做好相关书面检查记录,交人事处备案。高职学院不定期对下企业锻炼教师进行检查,如抽查发现在工作日期间有缺岗情况,教师本人须向学校提供书面解释材料。在督查考核过程中,若发现下企业锻炼教师无故缺岗,扣除校内津贴,甚至并给予行政处分。学院人事处每学年根教师企业经历工程实施计划,对各系(院)教师企业经历工程进展情况进行考核,对取得较好成果的系(院)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5.做好高职院校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多管齐下、多措并举,聘任一些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一批企业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吸收到兼职教师队伍中来,使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不脱节,学生毕业能胜任职业岗位要求。国家示范(骨干)高等职业学校要率先开展改革试点,鼓励和支持兼职教师申请教学系列专业技术职务,支持兼职教师或合作企业牵头申报教学研究项目、教学改革成果,吸引企业技术骨干参与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
  6.实施福利工程,使高职院校不但要用事业留人、感情留人,也要用待遇留人
  高职院校要生存发展,不断提高自身办学水平,必须依靠全体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实施福利工程,不断提高教师福利待遇,尽可能解除教师后顾之忧。善待教师。教师是高职院校大合唱中高唱主旋律的队伍,其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工作的成败。教师的工作是复杂劳动,做一名真正称职的教师非常辛苦,应该充分尊重教师、理解教师、体谅教师:在工资、奖励、福利等方面向教师倾斜,对做出突出贡献者给予重奖。修改政策。改革工资结构,加大基本工资比重,教师寒暑假享受课酬外的全部工资;报销父母或配偶的探亲费。提高福利。鼓励教师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利用学院资源创收;积极开展成人教育和职业资格培训,其收入主要用于改善教师福利,建立教师活动中心与交际中心,丰富教师业余文化生活。
  参考文献:
  [1]高宏艳.试论高职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6).
  [2]黄洛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制约因素与对策[J].职业时空,2005,(8).
  [3]傅经章.江苏省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对策[J].职教通讯,2003,(8).
  [4]王伟.关于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05,(10).
  [5] 孙亮波,陈岳林,刘红,张保忠.高职教育的现状和发展研究[J].高教研究,2007(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735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