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制约陕西省体育产业发展因素的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赵红娟 姜 健

  [摘 要]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小康社会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体育产业的发展,体育产业也会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增长点。体育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在陕西已经有了较好的起步和发展,但从现状来看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分析把握制约陕西体育产业发展的因素,在新的世纪、新的形势下,为小康社会建设时期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制约 陕西省 体育产业 因素
  
  体育产业化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而社会经济的发展又能反作用于体育的产业化、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2002年12月28日党的十六大在京顺利召开,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小康社会以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基础。陕西地处我国西部,与东部和沿海地区相比经济还不发达,因而对陕西体育产业的现状及制约因素的把握,将对陕西乃至整个西部小康社会建设时期体育产业发展及管理创新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从而促进陕西体育产业、体育事业的发展。
  近些年来陕西经济发展的速度较快,1998年至今,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为13%~14%,高于全国GDP的平均增长率,成为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体育产业的发展,据调查,陕西体育产业年产值为40~45亿元人民币,年创利税近3亿元,体育产业也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一、陕西省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1.体育用品消费市场逐渐成熟,城乡差别较大。随着陕西经济的发展、体育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们余暇时间的增加,花钱买健康、花钱去健身已成为一种时尚,体育用品市场逐步走向成熟。目前,市场上的体育用品包括运动服装、球类器材设备、运动器械器材、户外运动装备等等应有尽有,使得体育产业化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但这种现状局限于城市,农村的体育用品市场和消费情况和城市还有较大差别,据调查,陕西省农村居民年均体育消费为0的占47.4%,近一半的人没有体育消费,年均体育消费在30元以下的占39.9%,仅有12.7%的人年均体育消费在30元以上,可见农村体育用品市场和体育消费情况还不容乐观,分析其原因,主要和农村的经济不发达、农民思想文化水平较低有关。
  2.竞赛表演市场和健身娱乐市场的发展较快,体育培训与服务市场发展缓慢。近年来,陕西省竞赛表演市场和健身娱乐市场的发展较快,体育培训和信息服务市场发展缓慢。竞赛表演市场是体育产业的主要市场之一,陕西的竞赛表演市场是20世纪90年代随着运动项目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而逐步形成的,尽管竞赛表演市场起步晚,但发展速度较快,特别是陕西国力足球队进军甲A之后,使陕西足球市场异常火爆,自1994年甲A联赛开办以来,全国平均每年每场的观众为2.115万人次,1996年高达2.43万人次,陕西国力主场观众人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成为中国的“金牌”球市。商业性比赛的不断增多,给人们提供了观赏高水平运动竞赛的机会,也刺激了大众在体育观赏方面的消费。健身娱乐市场是体育产业中的另一个热点市场,在拉动内需、扩大就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目前,陕西已初步形成多种所有制投资主体并存、高中低档体育服务产品并存的市场格局,省、市经营性的各类球馆、游泳、武术、健美中心等经营活动场所也越办越多,这些经营性企业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满足了人民群众健身娱乐的需求,同时大大促进了体育消费的增长。与竞赛表演市场和健身娱乐市场相比,有关体育培训和信息服务市场发展较为缓慢,这主要表现在群众光看不练的现象比较普遍,群众缺乏有关体育锻炼方面的指导、培训和信息的获取,而在群众体育活动中,直接参与体育活动是最基本的,对群众体育锻炼方法、知识的有偿培训与指导,这也是体育市场的一个重要内容。
  3.体育场馆设施数量增长较快,开放、利用率较低。体育场馆是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据统计,建国以来,陕西省共修建体育场、馆2万余座,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为承办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全国城市运动会等大型赛事,一批质量高、现代化的体育场馆拔地而起,而且部分场馆达到了国际或国内先进水平,这些体育场馆为大众参与体育锻炼、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硬件保证,但这些体育场馆主要用于举办一些大型赛事,对大众开放进行有偿服务较少。体育场馆除了举办大型赛事之外,大多数时间处于闲置状态,不能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而且需要有人去管理和维护,在闲置时间对大众开放体育场馆,进行一定的收费,一方面可以用于场馆的管理和维护、产生一定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可为大众提供一定的锻炼场所。
  4.体育有形资产开发较为重视,体育文化产业开发不够。体育产业的发展应是多方面的,包括市场有形资产的开发和无形资产的开发。近些年来,陕西体育产业的发展对有形资产如体育场馆、服装、健身器材和体育彩票等方面的开发较为重视,对无形资产的开发还不够,体育中有很多精神方面的东西能够起到振奋人心、催人上进的作用,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在节目间隙播出的体育MTV深受群众欢迎,如果其市场价值得到开发,必将对推动体育的社会化和产业化进程产生积极作用。
  
  二、对制约陕西省体育产业发展因素的分析
  
  1.经济欠发达是制约陕西体育产业发展的首要因素。体育产业的发展状况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是一种相互影响的关系,一方面体育产业的发展能够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增长点;另一方面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也影响人们对体育的消费等方面,从而影响体育产业的发展。心理学家马斯诺在需要层次理论中指出:人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和社交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人们就无法形成对其他需要的驱动力。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小康社会的目标,整个中国社会还处于一个从温饱向小康过渡的时期,人们的基本需要还未完全满足时还谈不到对其他方面的过多消费,这包括对体育的消费。陕西地处我国西部,与东南沿海省份相比经济还比较落后,我国农村人口占到人口总数的80%以上,1999年中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是2090元,陕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最高的县仅为1408元。据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对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的829位居民存款意识进行的专项调查表明有近50%的居民不愿放开手脚消费,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一是下岗失业的可能性使今后收入存在不稳定性;二是教育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将使教育费用大大提高;三是医疗制度改革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支出,而陕西的消费情况与这些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因此,经济的不发达,居民预期收入的不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体育消费,居民只有在满足生存需求后,才会扩大体育消费需求,体育产业才会快速发展。
  2.管理体制不适应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目前处于一个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期,市场经济体制已初具规模,但还不成熟,体育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管理体制也不成熟,还存在许多问题,也制约着体育产业的发展。体制问题主要存在与大众健身产业体制和竞技体育产业体制两个方面,在大众健身产业方面,主要表现市政府的直接经营阻碍体育产业的发展,陕西的大众健身产业绝大多数都是由政府来经营,政府部门的体育设施基本上是过去计划经济时代修建的,目的大多不是为了经营、赢利,在体育产业化、社会化之后,一些政府投资的体育健身设施也参与赢利性的经营活动,由于政府原本投资的目的并不是赢利,在制订服务价格的时候价格高低的标准自然和经营性健身娱乐场所不同,更何况有很多单位把这些设计使用当作对员工的福利,是免费对内开放的,这样就和一些私营的大众体育健身场所存在着不平等的竞争,而大众体育健身产业的发展主要应该依靠社会,依靠民间资本,这样,实际上就阻碍了大众体育健身产业的发展。竞技体育产业方面,最具产业化特点的是竞技体育俱乐部,但俱乐部的经营管理很大程度上受到政府行为的影响,本身还没有成为一个真正能自我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的法人实体,比如足协拥有俱乐部股份的事实,足协在名誉上是群众社团组织,但是,仍需要财政拨款,执行行政命令,而且还拥有俱乐部的股份。这种体制造成了一个结果,就是企业失去了独立的法人地位,不能够自由、公平地在市场中运行,不能够按照市场的规律办事,寻求利润的企业准则也同样受到影响。竞技体育产业化、社会化得不到快速的发展。
  3.封闭保守的思想和传统的消费观念。陕西地处我国内陆,历史上曾有十三个朝代在此建都,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人们的思想比较封闭、保守、传统。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这种情况有所转变,特别是年轻人,但和东南沿海省份相比,除经济因素的影响外,思想的保守和传统的观念仍对人们的体育消费产生一定的影响,体育消费作为一种追求身心健康和精神娱乐的消费往往被排列在基本生活消费之外的其他消费之后,即使是文化娱乐消费中也很难把体育消费列为主要部分,特别是农村群众表现尤为明显,这一点从农村居民年均体育消费的情况中也能看出,这种情况制约体育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4.缺乏经营人才。必要的体育经营人才也是体育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保障,目前陕西体育产业部门的管理者和经营者大多不是体育经营的专门人才,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影响他们的日常工作和管理水平,在知识经济时代,体育产业的发展需要高水平的专业人才。陕西目前只有西安体育学院的社会体育系在培养体育经营方面的专业人才,而且每年的毕业生数量有限,因此,体育产业的发展必须要采取多种方式培养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勇胜:广西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2年第4期,28~29
  [2]李爱民 张庆春 周智强:河北省竞技体育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1~3
  [3]徐金兰:论我国体育产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第3期,78~8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64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