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鲍琳

  摘要:会计准则体系的建成和运行,标志着我国企业会计模式正向市场经济转轨和与国际惯例接轨,也是我们会计改革的翻标。那么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以来,准则在完成特定目标方面是否是成功的呢?是否提离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制定或采用会计质量的会计准则一定会改善会计的质量隐患吗?
  关键词:会计准则体系;会计信息质量;企业会计模式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1-0-01
  
  一、 新会计准则的介绍
  1.会计准则改革的基本情况
  2006年2月5日,财政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我国由一项基本会计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共同构成的,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新的会计准则体系,在2007年实施,这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已于国际会计准则真正的接轨并达到趋同的目标。
  这次完善会计准则体系的基本构成是一项基本会计准则,38项具体会计准则,这套准则体系还配有具有辅助作用或由补充作用的科学报表体系。科目报表体系主要为账套,一套工商企业的,另一套是金融企业的,小企业仍然执行原来的《小企业会计制度》。这些会计准则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基本会计准则;二是具体会计准则。具体会计准则可以分为三类:一般业务准则、特殊行业的特定业务准则和报告准则。
   2.新会计准则与旧会计准则的区别
  (1)明确了基本准则的地位。新发布的38项具体会计准则在逻辑上具有一致性,在内容上具有系统性,与基本准则一起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准则体系。
  (2)会计目标的变迁。跟01年颁布的会计准则中的财务报告目标相比较,更加突出在保证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基础上,强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满足投资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已经成为企业编制财务报告首要的出发点。会计目标也倾向于如实反映观和决策有用观。
  (3)计量属性的范围扩大。从会计的角度看,计量属性反映的是会计要素金额的确定基础。现行会计准则所规范的会计计量属性范围更广泛,引入了公允价值,改变了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属性的主导局面。
  (4)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更加谨慎,防止高估资产与收益。在旧准则体系下对会计要素的确定实行单一标准,满足会计要素的定义即可。但是在新会计准则下,对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实行“双重标准”,既要满足会计要素的定义,又要满足会计要素的确认条件,缺一不可。对会计要素的确认更加谨慎,有利于防止资产不实,虚增收益局面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二、 企业会计准则与会计信息的质量
  1.会计信息的概念及特征
  (1)会计信息的概念。会计信息是经济信息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为进行会计管理而收集、加工、整理的各种数据资料。它是在会计核算和会计分析中形成的包括所有的会计凭证上的原始数据和由这些数据经会计核算处理而产生的账簿、报表的全部内容,以及从这些凭证、账簿和报表所得到的其他认识和信息。
  (2)会计信息的特征。客观性。指会计信息的来源和所描述反映的经济业务事项都是真实和客观存在的。全面性。指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反映了会计主体在一定时期内各方面的全部经济业务和经营过程,在时间上保持连贯,在空间商包括各部门、各单位的会计信息。可比性,指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在空间上可以与不同的单位进行比较,在时间上可以对同一单位的前后时期进行比较。
   2.新会计准则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
  (1)会计准则的制定模式。新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的演进和发展及各国对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的选择来看,会计准则制定模式主要存在三种模式:自发性模式、政府管制模式和独立民间机构模式。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组织形式的变化及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一些会计准则制定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会计的需要而退出历史舞台,而自发性模式,当然同时也伴随着新的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的产生。
  (2)会计准则的制定基础。所谓会计准则制定基础,是指会计准则制定过程应该坚持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的理论基础。会计准则制定基础在国际上占主导地位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规则为基础,其代表国家是美国,特点是内容详细具体,操作性强。另一种是以原位基础,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及其改组后的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制定的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就是这种模式的典范。两种不同的制定基础代表了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不同的指导思想,它们在实际运用中必然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三、新企业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1.企业合并准则的颁布使得合并会计处理有据可循,有章可依
  《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这一准则应运而生,是迄今为止我国发布的第一个关于企业合并的正式准则,对企业合并的确认、计量以及相关信息的披露进行了系统规范,使得合并会计处理有据可循,有章可依。
  2.合并财务报表准则的修订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新企业会计准则扩大了合并财务报表的范围,以控制为基础,凡是能被母公司控制的子公司都要纳入合并报表的范围。
  3.“资产减值准备一经确认不得转回”,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资产价值和盈余的真实性
  资产减值准备可以冲回一直是某些上市公司进行利润操纵的制度屏障。
  四、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建议
  1.会计准则建设应该具有前瞻性。会计准则应对会计环境的变化有较科学和具有一定超前的分析和预测,使会计的发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持续性,避免未来环境不确定性对会计产生过多的影响。
  2.在会计准则的制订过程中加强博弈。在会计准则制定时,应尽量克服减少其本身的不确定性。建议在会计准则的制定机构的人员组成上选择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群体,建立有多方利益关系人参与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制定机构。
  3.准则的制定程序要做到公开、公正、透明。我国在准则的制定程序上可以借鉴美国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充分程序”的做法,提高准则制定过程的公开性,并尽量多发动社会力量加以评论,从而使最终所制定的准则,更好地考虑到各方的利益。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企业会计准则2006[M].中国财经经济出版社.
  [2]师萍,李丽青,会计信息质量及评价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3]孙政,杨世忠.会计信息质量特征[M].大连出版社,2005,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6402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