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传统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平

  [摘要]一些地方的传统产业集群发展迅猛,对发展产业、带动地方经济起到了很好作用。但还是有一些问题在阻碍着这些产业集群的正确发展。本文首先讨论了一些传统产业集群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 产业 集群 企业
  在一些地方,传统产业集群凭借着资源优势和政府支持等得以迅猛发展,但也存在一定问题。
  一、问题
  1.专业化分工程度低,缺乏龙头企业
  集群成熟度高低及竞争力强弱的重要标志就是看,是否存在龙头企业及细密的专业分工协作。从实践中看,产业集群发展到一定阶段会出现分工,集群内原本同质的企业中的一些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逐步把一些生产工序外包,相反,一些中小企业主动为大企业作配套,转向生产中间产品。随着分工的深化,一些龙头企业通过并购、参股和贴牌等手段将一些质量和资信较好的生产型、经销型中小企业纳入旗下,并把生产产品各种可分割的功能不断从企业内部剥离出去,一些如包装、印刷、运输、中介等服务企业就开始兴起,于是集群内形成成品生产、中间品生产(含外包户)和服务企业三个层次的分工协作体系。
  但是一些地方传统产业,没有龙头企业,没有充分分工,没有细密产业链,一些企业有追求“小而全”的倾向,企业间的合作和交流较少, 企业几乎独立完成生产链上的几乎所有工作,相互之间缺乏分工和配套,其后果就是产品同质化、企业同构化严重,导致竞争激烈,企业损失严重。
  2.工业园区的作用未完全显示
  一些工业园区内部混乱,缺乏专业化特色,咨询、培训、研发等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例如,园区内产学研之间没有形成良好的合作机制,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不利于集群内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不利于企业的技术积累。
  3.集群式创新不明显
  一些传统产业集群不是发挥集群的地缘优势进行集群式创新,而是各自独立发展,结果导致集群规模小,技术水平低,产品品种单一,附加值低,利润低,集群内企业之间同质竞争,打价格战,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特色也不明。集群式创新不利,不仅和上面分析的集群内缺乏专业分工和龙头的带头作用,也和企业创新资源缺乏有关。如人力资源缺乏,一些传统产业集群存在熟练技工少,人力资源匮乏,尤其缺乏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产品设计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等。还有创新所需投入资金缺少等。
  二、解决措施
  1.积极发挥政府在传统产业集群发展中的引导作用
  (1)合理规划产业发展的方向。政府可以为产业集群制定长短期产业技术升级规划,通过辅导、示范、培训、引进和推广等措施,不断提高整体技术水平,提升产业集群素质。
  (2)引导集群内企业和外界的沟通与交流。促进集群与集群外的大专院校、研究机构合作与交流,促进教学基地、研究基地、生产基地的一体化互动合作,从而为集群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为企业提供咨询、解决技术难题、培训技术人才、技术转让、委托开发等;同时为企业的创新提供制度、资金和人才保障。
  (3)完善中介机构和服务体系。中介组织可以进行创新所需要的人力资源培训与交流、管理咨询、资金筹集、技术和信息交流、信用担保等服务。对应的中介机构包括各种行业协会、商会、创业服务中心等组织机构以及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各种形式的中介机构。作为市场的中介,这些组织部门兼具市场的灵活性与公共服务性等两方面的特点。它们不仅可以有效协调与规范企业的市场行为,促进创新资源的合理配置,而且还能帮助政府部门和市场激活资源,进而增强集群内创新活力。
  2.尊重市场规律,整合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实际上是集群内部优胜劣汰的竞争结果。尊重市场规律,加速龙头企业强强联合与重组,重塑分工网络。
  在集群内选择先天条件好的大企业培育称龙头企业,使得这些企业带动其它企业发展,实现企业间相互促进、联动发展,是克服同质竞争的有效方法。通过技术改造、引进先进设备,提高设计水平、生产能力、产品档次和竞争能力等,做大做强基础相对较好的企业。通过龙头再引配套,配套企业的增多,进一步增强了对于龙头大企业的吸引力,形成龙头一配套一龙头一配套良性循环,并形成促进产业升级的正反馈机制。龙头、关键性企业是“点”,相关配套企业是链条上的“线”,而整个产业集群的发展则是突破了临界线发展为“面”,通过抓住“点”、拉住“线”、带出“面”从而实现本地产业集群的良性发展。
  3.发展和提升专业化工业园区和专业市场
  应当把专业化工业园区建设与产业集群培育紧密结合起来,使工业园区成为产业集群的孵化区。为此,一要在园区内各企业间构建产业联系,形成专业化协作完善的网络体系;二要按类设定配套产品企业园区,优化配套环境;三要引导公共物品投资,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四要发展市场。
  4.推动集群式创新
  (1)建立有效的产学研合作机制。为更好地促进产学研合作,可以采用以下形式:第一,科技成果转化型,即大学、研究机构把科技成果(包括联合开发的成果)有偿转让给;第二,风险共担型,即合作各方共同投资(包括技术作价入股),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共享利润;第三,改制重组型,即企业和大学、科研机构共同建立一个企业。
  (2)建立技术创新的公共平台。鼓励采取多种模式,在集群内建立技术创新服务中心,强化信息服务,产品开发,技术示范,培训服务等,建立共性技术和行业技术支持平台。同时,要建立科技成果转让市场,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积极培育投资咨询,市场研究,技术信息服务,专利代理,法律服务等中介组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22520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