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养鹅不为肉,卖鹅毛年赚千万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天语

   别人养鹅是为了卖肉,内蒙古奈曼旗的养鹅农户老孟养的鹅却只卖毛,而且小鹅出壳三个月就开始取毛卖掉。然而就是靠做这个生意,他一年收入就超过了1000万元。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国内羽绒服行业主要集中在南方,特别是沿海地区。实际上,早在2005年,老孟就发现每年几乎不分季节,都有大批的南方采购商“北上”,采购鹅毛。通过关系,老孟更进一步了解到,羽绒服的生产环节在南方不假,而原材料却集中在内蒙古及东北地区。原因是这里的羽绒绒朵(专业术语:羽绒的体积)大、品质优,而价格低廉。而随着外向型企业出口受阻、各项成本特别是原材料运输成本上涨等因素,相当一批知名的羽绒服企业重心向北转移,有的甚至直接搬到草原上。悄然之间,在老孟所在的奈曼旗就出现了大大小小十几家羽绒服生产企业的生产基地,其中不乏知名品牌。更令老孟欣喜的是,由于急需原材料鹅毛,这些企业纷纷高价抢购羽绒,有的甚至自行养殖来满足需求。平均而言,一个中型企业,每天的需求量就在3吨左右。
   老孟算了一笔账:跟养成品肉鹅相比,卖鹅毛具有周期短(只需三个月即可取毛)、利润高(鹅毛每公斤市价也在500元左右,另外每只鹅平均可取质量最好的羽绒12根,按市价0.25元计算,一只可获纯利2元多,属于附加价值)、风险低(生长期短,疫情发作几率较低)等优点。最主要的是市场供不应求。因此从2005年7月,老孟决定放弃传统养殖,专门饲养取毛的雏鹅。
   因为市场转型,养什么鹅成了第一要务。老孟经过调查,发现了两个特点。第一,北方的鹅种所产的毛几乎都有市场,因此属于大众产品,收入稳定;第二,一些特别的生产商对某些鹅毛品种有特殊的要求,虽然鹅种难觅,但利润更高。为此,老孟一边批量养殖北方鹅,同时跟部分生产商合作,引进一些特有的品种。这其中,台湾产的长荣鹅最受欢迎。原因是台湾羽绒服生产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而长荣鹅是其最熟悉和开发时间最久、产品品种最丰富的鹅种。最主要的是,这种鹅的适应性很强,老孟仅用了两个多月,就使它完全适应了北方的环境气候。而养殖长荣鹅,也使得老孟获得了与更多台湾厂商合作的机会。短短两年时间,老孟的养殖场规模就从最初的7000只发展到6万只。收入也从十几万元飙升至200万元。
   生意做大的老孟,眼光也变得开阔起来。他认为,光靠自己一个人,根本无法满足市场的庞大需求。因此,从2008年起,他将业务重心转向两个方面:其一,收购鹅毛,变产为销,以销带产。他一边跟企业签订供货合同,一边跟养殖户签订收购合同,中间对接,扩大了利润来源。其二,其他产品深加工。雏鹅虽然产肉量、重量比不上成品鹅,但肉质鲜嫩,还可以制作其他如鹅肉、鹅肝、鹅胗、鹅舌等深加工产品。更重要的是,在北方市场,相关产品相对稀缺,市场空间很大。于是,老孟投资约30万元,建起了一个小型鹅肉制品加工厂。凭借着独特的产品优势,通过进入超市、商场等形式,很快打开了北方市场。2010年,老孟又跟一些知名品牌合作,开发更多鹅肉深加工产品。
   2011年,老孟的养殖场再次扩大,鹅存栏数超过了15万只。尽管还未到年终结算,但据他估算,综合收入已经超过了1000万元。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22566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