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高校实践教学改革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建宗等

  摘要:高等学校必须改变多年来培养人才的思维方式,增加实践课的时间和内容,增强学生动手能力训练,使学生达到对专业内容的熟练操作,真正成为社会需要、用人单位欢迎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高等学校能力培养应用人才
  进入本世纪以来,高等院校实践育人工作得到进一步重视,内容不断丰富,形式不断拓展,取得了很大成绩,积累了宝贵经验,但是实践育人特别是实践教学依然是高校人才培养中的薄弱环节,与社会需求还有差距。为了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部等7部门于2012年初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对高校的实践教学提出了如下要求:“要切实改变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观念,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以强化实践教学有关要求为重点,以创新实践育人方法途径为基础,以加强实践育人基地建设为依托,以加大实践育人经费投入为保障,积极调动整合社会各方面资源,形成实践育人合力,着力构建长效机制,努力推动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取得新成效、开创新局面”。
  目前,很多用人单位在各种招聘会上,都打出了招聘具有“一定实践经验,动手能力较强的人员”。这一用人理念对高校的培养目标提出了挑战。站在企业的角度,提出这样的用人条件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也是符合市场规律的。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就要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这就要求企业千方百计的节约开支,降低成本,除了大幅度降低直接生产成本外,同时也要降低管理费用。如果一个企业所招聘的人员不能马上胜任本职工作,并且还要由企业进行培训,这对企业是很不利的,不仅耽误企业的管理工作,而且还要增加企业的费用从而减少利润。如果企业招聘的人员上岗后可以马上胜任本职工作,对企业来说是非常有利的。因此,高校培养学生必须重视实践教学。
  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用人单位的要求,高校就必须改变多年来所固守的培养人才的思维模式。我国高校的传统教育观念是:本科及以上的学历教育,主要是培养高、精、尖人才,其出路是进行理论和科学研究工作,教学中只注重理论,而忽略实践;只注重学生记忆和理解理论知识,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等。这种教育观念必须改变,因为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时代,研究生教育逐渐扩大,专业硕士教育迅速发展,本科教育必须由培养所谓的高、精、尖人才向培养应用型人才转变。
  从目前学生实际就业情况看,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主要是一线技术和管理岗位,都要从事动手性的实务工作;其次即便有一些本科毕业生从事理论和科学研究,也必须从基础做起,不懂得实务操作而能进行理论研究,是不可想象的。因此,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使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学到本专业的各种动手技能,并能比较熟练的操作,毕业后才能基本胜任本职工作,也可避免学生毕业后再走回头路。近一个时期以来,有些在校的研究生在学习“谋生技能”,已经毕业的本科生又走进了技校学习劳动技能等等,这实质上就是一种极大的浪费,说明学校教育不成功,培养的学生不合格。学生的专业技能及动手能力应该在本科教学中得到解决,这就需要学校正确确定培养目标,合理制定教学计划,在教学计划中必须加大实践课程的时间和内容,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训练,使学生真正成为社会需要、用人单位欢迎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为了达到上述要求,现以会计专业为例,说明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一些思考:
  第一,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细致考虑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安排,达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会计专业属于应用型专业,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既要考虑学生的发展后劲,学好必要基础理论知识,又要注意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既要考虑专业课程体系,使学生循序渐进的掌握知识,又要注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适应学生的就业要求;既要考虑学生基本功的训练,又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管理手段及方法;既要考虑主干专用知识的掌握,又要照顾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理论知识扎实,专业知识面宽,基本功过硬,动手能力强的一专多能的高级财会应用人才。在实际安排教学计划时,实践教学时间应占总课时量的50%左右,并且使学生的动手训练在在校学习期间不断线。
  第二,在教学中,实务课教学必须突出实务内容的讲授,让学生学会动手操作。目前有些院校的实务课教学,存在着重理论讲解,轻实务操作的现象,如计算机课、财务会计课等。这些课程就是让学生学会怎么操作计算机,怎么记帐、算帐,也可以说这些操作性强的课程是“讲了十节课,不如亲手做一做”,应该在学生掌握实际操作方法的同时,去理解理论知识。不必要把主要功夫用在讲授理论内容上,而忽略实际操作方法的讲授。不然就会造成学生既不会动手操作,理论知识掌握的又不扎实,收不到应有的学习效果。因此,实务课的教学方法应该先学会实务操作,然后在去理解为什么,应该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这样就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与实务课配合,进行适量的动手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和理解所学内容。常言说“熟能生巧”,因此实务教学就必须在“熟”上下功夫,课后进行必要的练习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很多高校都开始重视学生的课后练习,为配合实务课练习都编写了习题集或案例集,并根据讲授内容进行练习。有些学校为了督促教师布置和批改学生作业,专门制定了批改作业的工作量办法,这对于学生熟练掌握所学知识,并能熟练的动手操作相应专业的实务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也有一些高校或部分教师对此不够重视,有的不给学生布置作业,有的布置了作业不检查、不收看,起不到布置作业的目的,应该引起教学管理部门的重视。
  第四,每门实务课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实习,对本课内容系统操作,达到更加熟练的程度。对于会计专业来说,组织学生到企事业单位实习非常困难,为了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业务处理的熟练程度,就需要在校内进行模拟实习。模拟实习应在每门专业课程结束后进行,模拟实习的内容应结合教学内容及企事业单位的经济业务,让学生进入角色,将自己视为单位工作人员,对实习内容进行操作处理,达到仿真的效果。模拟实习可分为两个阶段进行,每门主干专业课结束后进行一次必修模拟实习,主要目的是全面掌握所学本课程或本工作岗位的内容。使学生巩固所学专业知识,并达到熟练动手操作的能力;毕业前再进行一次选修模拟实习,作为学生毕业后参加工作前的实战训练,学校可分别提供工业、商业、施工、服务业以及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等综合模拟实习内容,也可同时提供审计、税务等方面的模拟实习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及其将来的就业方向,选择部分内容进行模拟实习,进一步熟练某一方面的业务操作。从而基本达到就业后即可胜任本职工作的能力。
  第五,完成模拟实习后,还应组织学生去企事业单位的财会部门进行验证和适应性实习。到单位实习应在学生毕业前完成校内选修模拟实习后进行,时间和内容可根据现场实际条件而定,如果实习单位不好联系,可从现场聘请工作人员,到学校进行实际业务处理演示,让学生进行观摩,并与模拟实习情况进行比较,找出模拟实习中存在的差别,从而修正模拟实习内容。如果能够联系到现场实习单位,学生可到现场进行一个月左右的实习,对现场实习单位的经济业务进行模仿操作,并由现场工作人员进行指导,这样可使学生适应现场工作环境,为学生就业后,全面胜任本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高校培养人才应首先考虑学生是否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这是检验学校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另外除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外,还应注重学生各种实践素质的培养,使毕业生真正成为善于解决实践问题,有服务社会的责任感,思想开放,敢于创新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22866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