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金砖”神话破灭了吗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乔虹

  参加完在孟买举行的摩根士丹利印度投资年会,我深深感到,中印两国近期都承受着明显的经济增速下行压力,而且中长期都面临着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的巨大挑战。放眼来看“金砖四国”,尽管各国的经济基础和政策调整空间不尽相同,但面临的周期性增长压力和长期竞争力挑战却非常相似。
  近来,中国、印度和巴西都对经济政策进行了调整,以减缓经济增速的下滑趋势。5月底,中国决策层提出“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而且继印度和巴西之后,中国央行于6月7日晚宣布降低基准存贷款利率25个基点。这些决定以及发改委近期加快投资项目审批的动作符合我们的预期。从3月底以来,中国经济增速回落已经超出结构调整范围,需要进行包括降息在内的货币、财政与投资多项政策调整,以减少经济的下行风险。目前来看,转向“稳增长”是明智的选择。
  另一方面,印度也出现了消费意愿下降,投资减速(特别是私人部门投资增速明显回落)的现象,加上去库存的影响,今年一季度GDP增长甚至低于金融危机时2008年四季度的最低水平,这出乎绝大多数经济学家的意料。与中国相比,印度的通胀压力尚未减轻,政府财政压力较大,贸易赤字和资本外流同时对卢比产生贬值压力,财政货币政策的调整空间比较有限。
  今年一季度巴西的产出增速也迅速回落,尽管通胀仍然高企,政府不得不连续出手:先是降息,然后出台政策鼓励汽车和家电消费。在“金砖四国”里,似乎只有俄罗斯在原油价格较高的背景下,保持了较好的宏观经济平衡。但由于希腊选举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原油价格下挫,最近卢布和俄罗斯股市也遭遇抛售。
  人们对“金砖四国”增速下降的关注,首先是因为这些新兴经济体的兴衰直接关系到全球经济前景,甚至比深陷欧债危机的国家更重要。毕竟希腊的经济规模只是中国的1/20,西班牙是中国的五分之一,而中国经济在一个季度内就可“增长出”一个希腊。
  其次,新兴市场经济体属于“高贝塔系数”领域,经济增长与政策波动性较大,加上外资流动的影响,相关资产(股票、外汇、固定收益产品)的价格变化比发达国家同类资产更快更剧烈。
  第三,大宗商品价格与新兴市场经济体(特别是“金砖四国”)的工业需求情况密切相关。目前世界的原油价格主要是取决于欧美需求,但是大宗商品里铜、铝等金属的价格则与中国经济增速的相关性更高。
  过去十年以来“金砖四国”高增长的神话是否破灭了呢?“金砖四国”目前受到周期和结构性下行压力的双重影响,经济增速处于低谷期。但长期来看,由于其城市化、工业化和制度红利并没有终结,经济增长尽管难以恢复到2007年的较高水平,但仍有较大提速空间。
  最近在分析中国或印度的经济减速时,两国均有学者认为这不是经济周期的作用,而是结构性改革缺位造成的,而要想改革或进行结构性调整,经济增速就免不了下滑。部分唱空“金砖四国”的观察者,则认为新兴市场国家在失去外需支撑和政策刺激之后,必然会回到较低的潜在增长率,而只有在这一水平上的增长才能“长期可持续”。
  这两种判断恐怕都有失全面。此轮新兴市场经济放缓,既有全球经济增长环境恶化和本身经济结构变化(竞争力下降)的因素,也有本国抗通胀紧缩政策的影响。特别是从中国消费、投资和出口三驾马车最近的减速情况来看,紧缩政策的影响甚至大于外需下降。
  “金砖四国”必须要“稳增长”。而在中国、印度和巴西政府先后采取了政策调整措施以后,各国内部都出现了不同意见,担心用政策稳增长就是金融危机后刺激政策的重演,不利于结构性改革。但要知道,没有足够的过往实例可以证明,在不进行任何政策干预的前提下,结构性改革可以在经济衰退、物价通缩和社会动荡的环境中顺利进行。特别是在社会保障不完善、低收入人口较多的新兴市场国家,大多数企业的盈亏和社会就业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稳定。
  鉴于欧美等主要发达国家可能会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持续低迷,除了短期“稳增长”,“金砖四国”还能做些什么?如果把过去一段时间全方位、周期长、力度大的国内紧缩政策比作是退烧药。退烧以后,除了尽快撤药,还要增加元气。下一步需要找到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投资效率的途径,尽快恢复国际竞争力,这才是中长期的制胜之道。
  作者为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34192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