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研究与反思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国家、社会和高等学校分别采取了多种措施来缓解贫困学生的实际困难,但是,任何减负的方式如离开了贫困学生为主体的参与和实践,就不可能取得显著的成效。培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自我造血能力,增强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从源头上帮助其家庭摆脱困境,才是最为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 大学生;贫困问题;自助与资助;家庭脱贫
  一、引言
  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众多青年学子获得了改变命运的机会。但与此同时,日益庞大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量也愈发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家庭困难学生指的是家庭人均年收入2000元以下的在校大学生,据悉,有的高校,特别是经济相对落后地区院校,贫困生的比例已经接近50%。在一些名牌高校,贫困生的比例也相对较高,数据显示上海交通大学贫困生比例为35%。而根据上海海事大学资助中心统计,本校2010至2012级全日制本科学生中贫困生比例高达34.2%。不让一名大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是国家的庄严承诺,现实中各高等学校也不折不扣的执行这一政策,但要进一步做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资助工作,就需要我们从实际出发,不断探究资助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创新适应新形势卜的资助体系与工作机制。
  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方式的现状
  1、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多元化助学体系的建立
  现阶段我国主要采取以助学贷款、奖学金、助学金、困难补助、减免学杂费等的综合资助体系。为此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可以说帮助贫困学生解决面临的实际困难、完成学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受到了广大贫困学生及其家庭的欢迎。与此同时,各高校也适当提高勤工助学的补助标准。国家奖学金、省市级奖学金及校内外综合奖学金的金额也有较大增加。对于个别特困生,许多院校还采取减免学费的政策,基本实现了“不让一个困难学生失学”的目标。
  2、以爱心捐助为代表的社会助学体系的形成
  部分贫困学生在大学入学前就受到了政府、工会、妇联、共青团组织的资助帮困;许多企业也与考上大学的新生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资助他们直到大学毕业,为他们安心学习、顺利毕业提供了可靠保障;许多社会爱心人士特别是一些本不富裕的中低收入的家庭,也伸出了援助之手,承担起了部分贫困生学费和生活费。以爱心捐助为代表的社会助学体系在全国普遍形成,为贫困生的入学解决实际困难。
  3、勤工助学岗位在高校内普遍设立
  目前,各高校均为贫困生设立了含有一定劳动报酬的助工助学劳动岗位,图书馆助理馆员、食堂保洁、学院实验室助教等都是勤工助学岗位的提供者。一些贫困学生凭借自己的劳动和付出,不仅完成了大学学业,也使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4、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中的不足
  主要存在以下不足:(1)资助总额度和资助面还不够。由于全国大学生基数大,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数量多,这方面的矛盾始终存在;(2)资助工作与人才培养结合不够。资助工作不能就资助而资助,要不断创新资助工作理念,站在实现教育公平、实现科教兴国,全面落实人才培养目标的高度来完成,要围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际需求和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来拓展资助工作;(3)资助资源效能发挥不够。应该充分挥资助资源功能,丰富资助工作内涵,不断创新资助工作机制,进一步梳理各项奖励、资助政策,确保政府、学校和社会设立的各类奖助学金、助学贷款和其他资助政策及措施相互协调,相互补充,形成合力,确保各项资助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只有结合实际情况不断探索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新办法,不断创新资助体系与资助机制,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三、创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机制
  1、树立资助机制的创新理念
  科学有效地利用好对经济困难大学生资助资源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按照原来那种无偿资助、简单给予的方式只能解决面上的问题,容易使学生形成“等、靠、要”的懒惰思想,带来很多负面影响,更发挥不了资助工作的效用,为此就需要创新经济困难大学生资助机制理念。第一要引导学生树立阳光资助理念。任何一种资源,在对受益者进行分配时,必须要有一种值得大家信赖的方法和手段,否则适得其反。对于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资源来讲,树立阳光资助理念,实现公开、公正、公平原则,受益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资助本身,还有政策与制度在实施过程中给他们带来的思想转变。第二就是教育激励理念。资助工作中蕴涵着丰富的教育和激励因素,从资助工作的单一经济功能向经济、教育和激励功能转变,是当前资助工作必须树立的新理念。第三是造血理念。既要扶贫,更要扶志是我们在长期的资助工作中形成的共识。在做好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前提卜,如何解决长期问题、治标问题是不容忽视的。树立“授人鱼不如授人以鱼”理念是极为重要的。
  2、建立资助机制的创新措施
  首先,高校应该规范审核贫困生的程序和内容,审核内容可包括人品、学业、健康和家庭经济状况等方面,通过查阅家庭经济调查表、经济困难证明、班级民主评议等,多层次、多角度地了解每个困难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他们的就餐消费、穿衣打扮、购买奢侈消费品、娱乐消费等方面的情况,在实际生活中进一步核实其困难程度。确保每学期或每学年定期进行贫困生资格进行复核,以准确确定困难学生数量和学生家庭经济情况的动态变化,公开、公平、公正地使用好各项资助。其次,高校可建立贫困大学生个人信息库,实时记录困难学生的奖惩情况、家庭变故、资助情况等,并对学生毕业后的信息进行追踪调查。这不仅可以更好地使各项补助资金用来资助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而且也为这些大学生毕业后制定合理的。
  个人偿还助学贷款方案提供相应的信息平台,同时,明确的数据信息也有利于银行和社会各种企业实体和机构选拔资助贫困大学生,以及跟踪反馈学生情况。第三,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资助的制度、程序、操作必须作到公平、公开,真正实现阳光资助。这本身也是对广大学生的一种思想教育,让学生懂得制度的严谨、操作的规范,懂得感恩。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健全学生资助制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党中央、国务院从重视改善民生,促进教育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实施,为高校切实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时也为高校资助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不断创新资助体系和资助机制是高校资助工作永恒的目标,更是社会稳定、民心安定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 王全林.民生视野的大学生资助问题之思考[J].皖西学院学报,2008(3):28-31.
  [2] 龚晓林、丁恒康.创新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资助工作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09(5):107-109.
  [3] 康润平、郜军.对贫困大学生资助问题的思考[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58-5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41859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