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企业精益生产管理体系的实践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宁玉梅

  摘 要:精益生产方式是当今世界工业界主导生产组织管理方式之一,作为先进生产制造系统的代表,被众多企业所模仿。但包括日本企业在内的众多模仿者,却很少能达到丰田在劳动生产率、质量和多品种上的高水平。本文在对精益生产在国内外的研究及应用情况、精益生产基本理论介绍的前提上,分析我国深入实施精益生产方式的失偏,并针对失偏吸取世界各企业经验后提出成功实施精益生产方式的对策。
  关键词:精益生产方式 改善 途径与对策
  一、绪论
  精益生产方式来源丰田生产方式,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以汽车工业这一开创大量生产方式和精益生产方式的典型工业为例总结出来的。这种生产方式在上世纪90年代引入我国之后,中国制造业开始广泛学习和试图导入此先进生产方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我国学者结合我国生产方式对其理论和应用展开广泛的研究。
  1.理论研究方面。我国学者对精益生产的内容进行了研究,内容包括其概念、特征、范畴等。赵晓波,周兆英(1997)系统地介绍了丰田生产系统,比较早的介绍了精益生产方式。李润茹(2005)介绍了精益生产方式的内涵与特征、精益生产方式的原则及其优越性,并指出这种生产方式是可以迅速提高生产制造技术水平的一种手段。张含琦,邓涛(2004)比较详细地介绍了精益生产方式的内涵与特征,并结合我国的现在提出了一些新的思维方式。
  除了对精益生产方式的概念、范畴等内容进行研究之外,学者们还研究了关于其哲学体系、全面质量管理、并行工程、拉动式准时化生产、实施基础、实施策略等方面的内容。邓修权,齐二石(2000)研究了如何设计精益生产方式拉动式准时化生产系统的程序。肖智辉、党新民、刘胜军(2002)和龚其国,赵晓波,王永县(2001)都比较系统地介绍了JIT生产控制策略的研究现状与进展。王玖河(2002)则提出了要注意对精益生产中质量控制的理论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要一些对策。
  2.实践研究方面。实践研究方面主要研究了我国企业深入实践精益生产方式的前提条件和影响因素,结合我国企业实践精益生产方式进行了总结,探讨了我国企业实践出现的失偏,并针对失偏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齐二石(1997)在详细介绍了丰田的精益生产方式之后,比较早的提出了认为我国也要大力实践这种生产方式,并对我国应用这种生产方式应该考虑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孙绍亭(2003)认为精益生产管理应该要贯穿到整个企业管理中,以提高企业的精益管理的意识,可以给企业带来好的效益。张冬匀(2008)介绍精益生产理论之后,详细论说生产现场改善方法在精益生产中如何实践。
  在论述实践的必要性之后,我国学者更多从案例方面进行研究,以发现一些共性的经验。文风,黄杰(2007)结合了供应链思想,对精益生产方式在供应链环境下的实施问题进行了探讨。胡适,蔡厚清(2010)研究了如果在我国企业中将精益思想贯穿于成本管理体系中并加以优化以降低成本。
  综上所述,我们得出一个结论:我国学者只对精益生产方式理论、国内如何实践精益生产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基础研究,非常局限。而关于我国企业如何深入推广精益生产方式及其中国化以做到神似、实施过程中相关对策问题方面的研究仍还处于初始阶段,尚需进一步探讨。
  3.我国企业实践精益生产方式的必要性分析。当今我国的市场情况与丰田公司在提出精益生产方式时所面临的市场情况是非常相似的:随着市场日益成熟,竞争越来越激烈,使企业面临各种挑战,而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低,资源资金短缺。但在全球化进程中,我国市场的优势是市场需求及其增长潜力极大,劳动力丰富且廉价,这给我国制造型企业带来了无限机遇。但我国企业在生产制造方式上存在极大的缺陷:以高能源损耗、过度依赖劳动力的粗放型管理方式来获得企业的增长,生产效率低下,从而企业发展缓慢。为了使我国制造型企业能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立于不败之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在我国企业中进行深入学习和推广精益生产方式,改进企业的管理方式、手段、工具是非常必要的。
  二、我国企业在实践精益生产方式过程中存在的失偏
  一部分企业在实行精益生产上获得了较大的成效,但是还有部分企业由于实施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导致结果不甚理想,甚至产生负效应(据相关资料显示:有1/3的企业因为实施精益生产而产生了负效应)。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有很多,如:实施中的偏差、行业特点、文化差异等,其中怎样正确解读精益生产是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具体来说,国内对精益生产的认识有失偏颇表现在:
  1.JIT的失偏。有些企业认为精益生产方式仅仅是看板管理和准时生产的问题,单从形式去模仿看板管理,这是不可取的。我们知道,JIT是精益生产核心问题之一,而拉动生产是JIT的主要方法。但JIT与另一支柱人员自主化和改善须形成系统才能发挥整体效益。
  2.精益生产方式的推广基础。推广精益生产方式首先对连续改善进行切入,因为精益生产方式是以连续改善为基础与条件的。
  3.整体系统化的失偏。我国有的企业单独安排各职能部门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技术改造、IE工程、CIMS工程,各行职能没有形成一个整体的系统,而有些企业管理者认为只需IE工程师担任实施精益生产方式的职责,与其他职能部门无关,以这种方式实施精益生产方式是行不通的。我们知道精益生产方式的推行可从局部入手,但不能孤立地只对某一部门进行,须以切入点开始进行后巩固成果进而全面展开。形成以IE为支撑技术的统一思想的管理模式,集各部门参加配合精益生产方式的实施。
  4.组织结构的调整问题。精益生产方式是一种本着消除浪费原则的新的管理模式,因此有必要对企业繁琐的流程进行重组优化,为精益生产方式的运行提供一个更好的环境,进而建立新的精益组织结构,把过去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改为开放合作的面向过程的团队组织及学习型组织,由此合作和多重管理的成本将会得到降低。
  三、改善我国企业在实践精益生产方式过程中的方法及对策 我国企业向丰田公司学习的难点在哪里,如何从形似到神似?因此,我们应从学习精益生产方式的精髓开始,使企业的管理体制、思想观念、组织机构设置等与精益生产方式相适应,建立适合于我国企业的精益生产方式管理模式。成功实施精益生产方式,在吸取国内外企业经验的基础上,在实践精益生产方式的过程中应采取下面三种对策:   1.应对企业全体员工进行关于精益生产方式内容的培训,组织员工研究探讨世界范围内的企业在推行精益生产方式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确立员工的主体地位,增强员工的责任意识,培养员工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坚持从规划入手,试点成功进而全面展开。根据企业的情况,制定出精益生产方式的计划,有步骤地从试点入手实施,并逐步推广。采用目标管理方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参与精益生产方式计划的实施,对计划进行细分,使计划的任务落实到每个员工上,并形成反馈机制,从而不断改进精益生产方式的实施。
  3.不断追踪新技术与及时更新软件,并得到管理层的充分支持。追踪新技术必须要对生产车间的文化进行变革,为了更好地追踪新技术,须采用新的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来简化复杂的目录编号系统。在实施ERP系统前需对软件是否符合企业的会计、采购和生产需要进行评估。而软件的更新要对专业工作人员进行调整,因此也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四、总结
  虽然精益生产方式是由日本丰田公司首先提出的,并应用于他们的汽车制造,有明显的本土化及特色,但只要我们认真深入探讨以做到神似,应用于我国企业是毫无疑问的。因此,我国企业要成功实施精益生产方式,须在吸取世界各企业实践精益生产方式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从学习精益生产方式的精髓开始,从试点入手,并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使企业的管理体制、思想观念等方面与精益生产方式相适应。
  参考文献:
  [1]赵晓波,周兆英.丰田生产系统特性分析[J].中国机械工程,1997,8(1).
  [2]李润茹.精益生产方式研究及生产方式的未来[J].经济师.2005,(5).
  [3]张含琦,邓涛.透视精益生产[J].人力资源,2004(l).
  [4]邓修权,齐二石.精益生产方式拉动生产系统设计程序的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0,5(5).
  [5]肖智辉、党新民、刘胜军著,精益生产方式JIT[M].海天出版社,2002,第一版.
  [6]龚其国,赵晓波,王永县.JIT生产控制策略的研究现状与进展[J].系统工程学报,2001,16(6).
  [7]王玖河.精益生产方式下的质量控制研究[J].科技与管理(哈尔滨),2002,4(2).
  [8]齐二石.丰田生产方式及其在中国的应用分析[J].工业工程与管理,1997,2(4).
  [9]孙绍亭.精益生产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山东冶金,2003(6):66.
  [10]张冬匀.基于精益生产理论的生产现场改善方法的应用[J].机电工程.2008(10).
  [11]文风,黄杰.供应链环境下的精益生产方式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24(7).
  [12]胡适,蔡厚清. 精益生产成本管理模式在我国企业的运用及优化[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1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44945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