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用人不疑VS用人要疑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训一

  《三国演义》说三国,其实是以“刘皇叔兴复汉室”一国的中心观点来写的。一百二十回中,前四十回写刘备东奔西走二十年一事无成“潜龙勿用”的一段;中四十回写他用诸葛亮,战赤壁、取荆州、入成都、进位汉中王及至称帝,十年间“剥极而复”的一段;后四十回则写刘、关、张未能坚持联吴灭曹的战略,以致五年间三人先后含恨离世,其后诸葛亮虽南征北伐、鞠躬尽瘁,却终无力回天,“盛极而衰”的一段。在这由喜入悲的转折点中,有一个较不显眼的关键人物,便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吕蒙。吕蒙继周瑜、鲁肃之后成为东吴水陆都督,当中有一段插曲:
  话说关羽围攻樊城,大败来援的曹军、擒于禁、杀庞德,声威大震,却不防中了毒箭,让神医华佗疗伤后,余怒未息,续攻樊城,想要一举捣向曹操的老巢许昌(樊城和许昌的直线距离约为现在上海、南京的间距)。曹操震恐之下,发信向孙权求救。这时正好吕蒙也向孙权建议:乘关羽不备,从后夺取荆州,两面都正中孙权下怀。
  当吕蒙用装病计让关羽放松后方的警戒,将荆州守军都调往樊城后,东吴可说已完成了偷袭的准备。此时孙权召见吕蒙说:“今云长果撤荆州之兵,攻取樊城,便可设计袭取荆州。卿与吾弟孙皎同引大军前去,何如?”孙皎字叔明,乃孙权叔父孙静之次子也(看来孙权还是信不过“吴下阿蒙”,要派个亲信堂弟孙皎去监军)。
  蒙曰:“主公若以蒙可用,则独用蒙;若以叔明可用,则独用叔明。岂不闻昔日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事虽决于瑜,然普自以旧臣而居瑜下,颇不相睦;后因见瑜之才,方始敬服?今蒙之才不及瑜,而叔明之亲胜于普,恐未必能相济也。”(你要信得过我,就放手让我去做,假如派个亲信来监军,可难保我俩能和衷共济,这任务能否成功也就难说了。)
  权大悟,遂拜吕蒙为大都督,总制江东诸路军马;令孙皎在后接应粮草。
  不久,吕蒙果然袭取荆州,擒获关羽,立下了大功。客观而论,孙权在紧要关头能放手让吕蒙去干,确是让刘备由盛转衰,最终只能偏安蜀汉的一个关键点。俗话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一段可为例证。
  近来在杂志上读到有人一反常态地说“用人要疑,疑人要用”,感觉很新鲜。2002年,中国社科院中小企业研究中心陈乃醒主任在“中小企业经济论坛”上谈到“疑人要用,用人要疑”时,引起了与会三百多位中小企业家的热议。看来,传统“不疑”论正遭到现代企业家们的“大疑”。
  究其实,所谓“疑”,可能是怀疑所用之人的能力,也可能是怀疑他的操守、忠贞,二者大相径庭,适用的场合也要分管理和领导而有不同。
  管理上“用人要疑”
  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说,“用人要疑”是自然之理。为了防弊、防错,必须针对人性的弱点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能制约和相互监督的制度流程。否则,如果企业完全用人不疑,那岂不等于自悬一把“达摩克利斯剑”在头上?几年前巴林银行因疏于防范,让利森一人亏掉8亿英镑,百年基业一夕化为乌有;2010年中国台湾某法律事务所同样因流程管控上的漏洞被盗三十几亿新台币,都是用人不能不疑的深刻教训。
  因此,不能将“疑”狭隘的理解为“不懂得尊重人的怀疑”,而应该把“担心疏漏对组织造成的危害”当成保护企业、也是保护员工的一种健康、正常的手段。
  有次去上海美国领事馆办签证,一进大门,就看到墙上一则英文告示,上面印有美国国务院的免费电话号码,大意是:“如领事馆内的工作人员有不当行为,可直接拨打这个电话到美国国务院投诉”。这不是明摆着不信任领事馆的工作人员吗?他们没有情绪或反弹吗?看来,只要让自我检查成为常态,那就不致让问心无愧者不悦,而且也会因谨慎小心而不致枉法,实际上对员工是好事。政府机构如此,企业更不用说。
  中国台湾已故历史小说家高阳的名著《胡雪岩》一书,写咸丰年间这个红顶商人的事迹,其中有一段关于用人当疑不疑的讨论:
  有个做南北杂货的老板发觉近来东西老掉,窃贼手法高妙,看系内贼所为。几经明察暗访,感觉一人嫌疑特重。但此人恰恰是所有伙计中最能干的一个,本事比旁人不知高出多少。这时老板该怎么办?
  疑人不用:有人认为应立即开除此人。但也有人反对:难道别人就没嫌疑?何况,聪明人贪点小钱总还能做事,要让笨人担纲,啥事也干不了。
  疑人要用:一友人建议老板找这个伙计来恳谈,明告他东窗事发,但念在他多年的贡献,打算既往不咎,后面不可再偷。对此胡雪岩不赞成:这样做,两方可能暂时相安无事,但那伙计心里总难免有个疙瘩在,做不多久终会离开。
  胡雪岩的看法是:老板不如装傻,然后调这个能人来负责抓失窃的问题,亦即“要用疑人”来做“用人要疑”的事。
  从事后诸葛亮的观点看,如果一开始那老板就先以“用人要疑”的态度明定防范流程,也许后来就不必大费周折了。
  有疑处不疑,不疑处有疑
  管理上“用人要疑”,领导上则似乎要“用人不疑”才好。但事情往往也不是那么简单的,许多地方可能还要在“有疑处不疑”和“不疑处有疑”相互搭配才行。
  刘邦用陈平,是用人不疑的事例。当陈平被魏无知举荐来到汉营不久,有人检举说陈平和嫂嫂私通,又收受贿赂。刘邦怒找魏无知来质问:“你怎么给我推荐这样的人。”魏无知回答:“您是问我有没有能干可做军师的人,并没问我谁是君子。”刘邦后来重用陈平,六出奇计,为汉朝开国作出了巨大贡献。由此可见:世无完人,用人总要在有疑处不疑地用其长处。否则凡事求全怀疑,天下将无可用之人。
  另一方面,企业甄选人才时,即使品貌端正,履历无瑕,也难即断定是既能信赖又有能力。这世上人和事总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即使现在符合条件,将来情况有变,就有可能不符合需求了。所以即使此刻看来不错,也还是要“在不疑处有疑”。
  世界是多彩多姿、幻化万端的。风景既非黑白,人物也不能简单的以忠奸来概括。任何组织的经营,都得建立“用人要疑”的管理体系,和“用人不疑、疑人要用”的团队搭配,不是非黑即白的简单逻辑所能概括。说到底,孟子的名言“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才是究竟。用人疑不疑,当作如是观。
  |责任编辑:宋欣mdn802@126.com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50484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