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谈农村基础设施与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淑英

  摘要:随着新农合越来越深入,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要求也原来越高。农村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要前提,同时也是整个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要物质基础,其对于整个农村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与意义。基于此,本文就农村基础设施与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展开了一番探索。
  关键词:基础设施 经济 协调发展
  农村经济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的辅助作用,因为基础设施不仅作为经济发展的必要前提,而且也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农村基础设施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农村生产力与生活水平。近几年,国家大力提倡“新农合”政策,使得农民的生活备受关注,而基础设施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生活质量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是,就目前来看,农村基础设施依然是落后的,未达到预期目标,更没有达到理想的水平。
  一、农村基础设施现状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大力倡导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国家在这两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物力与财力,尤其在城市建设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改革开放几十年来,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农村依然处于贫穷、落后的状态,为了减小这种贫富差距,国家在新时期已经加大了农村的建设。不过,总的来说,我国当前农村基础设施现状不容乐观,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交通能源建设
  近几年,农村投入了一定的人力、物力及财力开展农村公路建设,基本上达到了村村通车的目标,理论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可实际上并非如此乐观。一方面由于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匮乏,加之技术能力低下,使得公路建设质量水平难以达到规范标准;另一方面,由于农村公路缺乏后期养护管理,公路建设之后立刻运营,从而加速了公路的损坏。此外,能源建设也是农村基础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农村所利用的能源主要有电力和燃气等。在我国广大的贫困山区,电力供应十分紧张,部分地区在用电高峰,甚至出现按时供电停电的现象(如白天停电,晚上供电);而燃气在农村的普及,就目前而言,难度非常大,除了缺乏必要的运输路线与运输设备之外,更在于农村对于燃气的使用缺乏必要的了解,容易产生安全隐患。
  (二)公共设施
  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主要是文化教育事业与医疗卫生事业两个方面的设施,这两个方面前者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后者则关系着整个农村人民的生命安全。但就目前来看,这两个方面的建设力度都不够。在教育基础设施方面,由于农村居住地比较分散,其无法满足所有孩子的需求,对于那些离校较远的孩子而言,其为了学习可能就会住到亲戚家里,这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孩子与父母的交流沟通,甚至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在农村医疗设施方面,一般都很难达到国家规定的相关要求与标准,为了给农村住户一个好的医疗环境,在卫生室的建设上就应科学合理,但农村经费的缺乏,加之医疗技术的落后,根本无法达到相关的要求。
  (三)水利设施
  水是生命之源,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水对于人类的重要已经不言而喻。水也是农村生产生活的主要命脉,有了充足的水源作为保障,农村农业才能得到保障。在我国大部分山区,某些地处河流源头,看似水量充足,但由于缺乏必要的水利工程进行管理,能利用的水源依然有限。此外,由于农村灌溉用水过度现象严重,产生了严重的水资源浪费,从而增加了某些方面用水的成本。安全用水得不到保障,农业用水也缺乏必要的管控,水利设施无法到位,这就使得农村用水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
  二、农村基础设施问题原因探析
  农村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历史遗留问题
  由于新中国历史遗留问题,在近几十年的发展中,城乡差距不断拉大,使得二者之间的发展更加不协调,农村承担着输送农产品与工业原料给城市的任务,但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这便加速了二者之间的差距。改革开放之初,大力发展城市建设,国家政策的天平逐渐倾斜到了城市一边,使得农村备受冷落。即使近几年对农村建设投入很大,但只是杯水车薪,二者之间的差距已经拉大,要想尽快减小差距,已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城市与农村之间形成强烈的反差,比如教育、卫生及文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这种反差效果更加明显。
  (二)缺乏必要的统筹管理策略
  由于农村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都无法跟上城市的节奏,这就使得农村产品的数量与价格方面都存在严重的不确定性与波动性,从而造成了农业部门很难吸收社会资金。再者,农村产品皆为原生态产品,没有经过加工与修饰,这无法满足外地商家的需求,也就使得短期内取得的收益较小,并且很难得到应有的回报,而农产品必须经过一定的加工与流通等才能获取更大的经济收益。总之,农业部门投资较大,但回报低、见效快及自然风险大等缺陷,使得大量的投资人都不远冒险投资于农业部门。究其原因,在于缺乏必要的统筹管理策略,造成了农产品在农村及外地的效益得不到最大化。
  (三)设施失修严重,翻修困难
  在我国广大农村,大部分的农业基础设施已经建设了好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加上年久失修,有些已经无法使用,某些还能继续使用但需要续建或翻修,但翻修的成本较大并且翻修效果不佳,因此造成了严重的困难。农村人口逐年递增,现在基数相当大,农村人口增加,对于资源的需求量就会增加,比如水资源方面,以往的供水设备显然无法适应日益增长的人口用水需求。此外,一些地区的水利设施渠道建设标准低,如今出现了淤积、堵塞及倒塌等现象,病险水库也没有及时得到治理,有些甚至仍然处在超负荷工作状态。
  三、提高农村基础设施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措施探析
  为了提高农村基础设施与经济协调发展,国家给予了高度重视,除了颁布了一些法律法规之后,还大量投入了人力、物力及财力在农村建设中,尤其是近几年的新农合政策,显然是对农村的一次全面性建设。
  (一)坚持城乡一体化,构建新农村新气象
  近几年的经验表明,坚持“城乡一体化”建设,是有效处理城市建设与农村建设的一种策略,也是提高农村基础设施与经济协调发展的一种有力战略。国家应采取一定的政策加大农村建设的投资,增加农民收入,从而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得以完善,能促进生产更加专业化、产业化及商品化,加上提供畅通的运输渠道,农产品的收益成倍增加便不在话下。此外,城乡一体化,就需要减少城市与农村生活水平的差异,通过刺激农民需求,将过剩的生产力消化掉,进而更新农民的传统观念,提高他们的素质,促使农村经济建设进入一条良性循环的轨道上。
  (二)建立健全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机制
  根据农村基础设施的特点选择特定的投资模式,在健全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机制的支撑下,使得投资效益实现最大化。要建立健全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机制,就得处理好地方与中央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的联系与区别,明确划分农村、地方政府及中央的责任,统一财政的来源渠道,避免重复及推卸责任的现象发生。此外,还应建立一种自上而下的资金管理体制,做好资金的统一性与管理的统一性,避免部门之间出现各自为政的现象。地方政府还应根据自身的优势,依据人民生活需求建立必须的基础设施,避免浪费,减少资金成本的开支,实现最优化的管理。
  (三)建立监管体制,确保资金使用效率
  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应建立必要的监管体制,其中包括资金的绩效评价体系与考核体制,做好建设人员的有效管理,确保建设中认真负责;对于投入的资金,应做好必要的监督管理,确认其具体的来源与走向,实行一定的抽查与监督管理,从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 张建升.农村基础设施与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分析[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1,27(2):55-62.
  [2] 宋艳艳.农村基础设施与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分析[J].中国农业信息(上半月),2011,(11):149.
  [3] 马昕,李慧民,李潘武等.农村基础设施可持续建设评价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3(2):277-280.
  [4] 徐乔.我国城乡基础设施协调发展文献研究[J].怀化学院学报,2011,30(7):72-73.
  [5] 徐淑红.农村基础设施规模及其协调发展判定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4):37-4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58410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