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乳制品进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赵宇虹 魏秀芬

  [摘要]目前,我国乳制品进口增速快、出口规模小且进口主要来源国稳定,但进口集中度过高、出口品种和目的地单一、乳制品的出口技术贸易壁垒增加、国外乳制品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乳业产生强烈冲击及国内食品安全问题又制约了乳制品进出口贸易发展,从调整我国乳制品出口结构,完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大政策扶持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提高我国乳制品的国际竞争力并促进我国乳制品出口。
  [关键词]乳制品;进出口贸易;国际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95-3283(2013)04-0020-03
  我国加入WTO后,乳制品进出口贸易发展迅速,乳制品进出口额由1990年的092亿美元提高到2011年的27亿美元,增长了28倍;1992―2001年,进口额年均增长速度为1346%,2002―2011年达到2585%。然而,我国乳制品贸易仍显示出进口单向型的特点,存在进口集中度高、出口规模小、出口品种和目的地单一等问题,同时又受到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出口技术壁垒和食品安全问题等因素的制约。
  一、我国乳制品进出口贸易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一)乳制品进口增长速度快,出口规模小
  加入WTO以来我国乳制品进口速度明显加快,乳制品进口额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585%。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乳制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也与国外乳制品具有比较优势和政策扶持有关。国外奶牛采取大农场养殖方式,养殖成本和原料奶价格低,且绝大多数奶业发达国家都采取奶业高补贴政策,使得我国进口的乳制品在价格上比国产乳制品更具竞争力。2010年上半年,进口奶粉到岸价每吨28500元,国产全脂奶粉的生产成本每吨超过31000元,这样的价格倒挂局面使大量用奶的食品企业将订单转向进口奶粉。另外,我国对进口乳制品没有特别管制措施,企业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增加进口量,导致乳制品进口大量增加。
  相对不断增长的乳制品进口,我国乳制品出口则相形见绌。1992―2001年我国乳制品出口额年均增速为564%,2002―2011年为411%。1992年进口额是出口额的27倍,2011年则逼近33倍。
  (二)进口主要来源国稳定且进口集中度高,出口品种和目的地单一
  虽然我国乳制品的进口来源地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仅对少数几个国家和地区的依存度较高。加入WTO前后新西兰、美国、法国、澳大利亚一直在我国乳制品主要进口来源国中保持在前四位,只是顺序稍有变化。2008―2011年我国每年从这四个国家进口乳制品金额之和分别占乳制品进口总额的8295%、839%、8626%和8431%。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新西兰政府自由贸易协定》生效后,我国从新西兰进口乳制品明显增加。2009―2011年我国每年从新西兰进口乳制品金额占进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为5686%、6588%和6267%, 高居进口国之首。
  我国奶粉进口对新西兰依存度最高,进口来源单一,婴幼儿奶粉垄断现象尤为突出。
  乳制品进口主要来源国集中度不断提高,虽然有利于降低购买成本,但受国际市场乳制品价格变化影响大,受制于其他国家的风险高,如果国际乳制品价格大幅度上涨,以进口乳制品为原料的国内乳制品企业将面临生产成本大幅度上升的压力。
  我国出口的乳制品品种单一,主要是脱脂奶粉和鲜奶。鲜奶出口目的地集中在香港、澳门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虽然奶粉的出口地理范围大于鲜奶的,但主要目的地过于集中,如2008年我国出口委内瑞拉的奶粉占我国奶粉出口量的近50%,一旦这些国家和地区国内改革等发生变化,会加大出口风险,直接影响我国乳制品出口。
  (三)乳制品进口关税下降,出口技术贸易壁垒增加
  2002年以前,我国乳制品进口税率保持在较高水平,其中液态奶和奶粉的进口税率为25%,黄油和奶酪的进口关税率高达50%。经过2002―2004年的削减后,在乳制品关税方面,税率降至我国加入WTO承诺的最低点,液态奶、全脂奶粉、脱脂奶粉、黄油、奶酪税率分别由2001年的25%、25%、25%、50%和50%,降至2005年的15%、10%、10%、10%和12%,远远低于世界100%的平均关税水平。自2005年起,我国农业加入WTO过渡期基本结束,要全面履行入世承诺,成为世界上农产品市场最开放的国家之一。2009年液态奶、全脂奶粉、脱脂奶粉、黄油和奶酪的进口税率分别是15%、10%、10%、10%和12%,较2002年又分别下降了29%、50%、33%、73%和66%。加入WTO以来,我国乳制品的平均关税总体下降了67%。
  乳制品进口税率下降导致进口量激增,而在乳制品出口方面,我国没有采取任何补贴措施,且乳制品出口面临的技术性壁垒越来越高,呈现常态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趋势,各国因技术性措施引发的争端在整个农产品贸易争端中高发,我国乳制品出口面临的国际环境日趋复杂。
  (四)国外乳制品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乳制品贸易的冲击
  2007年6月,欧盟已停止对乳制品出口补贴,但为支持欧盟奶业发展,欧盟于2009年1月又宣布恢复对黄油、奶酪、奶粉等乳制品的出口补贴;同年美国也提出恢复乳制品出口补贴计划;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也推出了相应政策支持乳制品出口。发达国家实行高额补贴使其产品价格优势进一步提高,增加了出口竞争力。就乳制品补贴而言,欧盟的补贴与我国乳业发展相关性较大,因为根据WTO规则,欧盟享有更大的乳制品补贴额度。虽然欧盟和美国的补贴额占其乳制品产值的比重不大,但所有补贴都会对乳制品市场产生影响,影响到我国的乳制品进口。欧盟是中国脱脂奶粉和乳清进口的主要来源国,美国是中国乳清进口最主要来源国,新西兰是中国最大的奶粉进口来源国。发达国家对乳业的高补贴、高保护所形成的不公平国际乳制品贸易环境,在短期内不会得到根本改变。国外发达国家对乳制品生产和出口实行高补贴和高保护的政策,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奶牛饲养业的发展和农民的收入增加。相比之下,我国乳业面对的国际竞争压力更大。   (五)食品安全问题对我国乳制品进出口造成严重影响
  “三聚氰胺”事件后我国奶粉出口量急剧萎缩,由2008年的638万吨减少到2009年的097万吨,同比下降847%,同时奶粉的国内市场占有率降低,这导致2009年国内奶粉净进口量同比扩大54倍,达到237万吨,占同期国内奶粉产量1117万吨的212%。由于我国奶粉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的占有率均大幅度下降,进口奶粉冲击国内市场,部分企业库存增加,导致国内奶粉积压严重。
  二、解决我国乳制品进出口贸易存在问题的对策措施
  (一)优化乳制品的出口结构,大力拓展出口市场
  调整乳制品的出口结构,逐步提高干乳制品的出口份额,尤其是奶酪、奶粉和乳清等产品的出口份额;加大乳制品深加工的力度;开拓乳制品贸易势头强劲的发展中国家市场,促进乳制品出口。
  在国际乳制品市场上,由于贸易自由化使得欧盟和美国等高补贴的发达国家乳制品的国际竞争力下降,而东亚、东南亚的乳制品市场潜力巨大,因此,中国香港、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应作为中国重点开发的乳制品出口市场。研究表明,区域自由贸易安排对农产品出口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不同种类的区域自由贸易安排对农产品出口的促进效应存在明显差异,“南南型”区域自由贸易协定对农产品贸易的促进作用比“北北”型和“南北”型都更为明显。未来中国在实施区域贸易自由化战略过程中,应尽量选择与发展中国家达成区域自由贸易安排,尤其是开拓发展较快、乳制品消费增长势头强劲的发展中国家市场。
  (二)健全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提高我国乳制品质量安全水平
  随着国际贸易的深入发展,乳品市场质量技术标准有不断提高的趋势。要结合我国实际,健全质量标准管理体系,推进分类管理,促进企业细分市场,防范不正当竞争和技术垄断。一方面,为了适应高端贸易发展的需要,可以在现行生产标准的基础上研究制定更高的标准,或与国际通行标准接轨,加强质量检疫和贸易服务。另一方面,乳品是城乡居民的基本消费品之一,我国消费市场大,要在产品的国家标准基础上对地方标准予以一定的灵活性,兼顾我国各地生产、消费条件差异,为各地本土乳制品生产加工企业正常经营和逐步提高生产水平提供空间,防止大资本、大企业利用标准误导消费者、垄断市场。要引导有条件的企业推进国际化经营,使用和提高国际标准,生产高标准、具有高附加值的乳制品,满足开拓高端市场和国际市场的需要。加强市场监督管理,加大舆论引导和宣传力度,强调我国乳制品总体上是安全、健康的,消除消费者对乳制品质量安全的思想负担,扶持和推动大中型乳品加工企业的发展壮大。
  保证奶源的质量安全,改善国内乳品的加工技术设备,建立健全的质量标准体系和监控制度,使乳制品的质量符合国际质量标准,进而扩大出口量,并更好地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三)加大政策扶持
  要科学制定乳制品的对外贸易政策,提高贸易管理水平,发挥贸易政策的积极作用,促进产业的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在对外开放市场的同时,要为产业发展建立保护带,加强对市场的风险管理。要通过适当的贸易保护政策,吸引投资,加快提高国内奶业重点地区、关键领域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技术水平。实施有管理的贸易政策,防止进出口大起大落,扰乱国内市场。规范市场经营秩序,打击虚假宣传,防止恶性竞争。在调整乳制品进口关税时,要考虑国内生产情况,设置合理关税水平。在遵守国际贸易准则的条件下,有必要采取非关税保护措施依法保护本国乳业发展。
  加大对乳制品产业投入,重点在科研、技术推广、灌溉、人力资本和农村基础设施方面进行持续和有效的投资,中央及地方各级财政应设立专门基金来保证乳制品研发投资,以实现乳制品生产和贸易的良性发展。
  同时,我国乳制品行业协会应积极组织企业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强双边贸易谈判,提升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应对能力,改善乳制品贸易环境。
  [参考文献]
  [1]张希颖,郑春霞我国乳制品贸易发展策略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0(2):75-76
  [2]2011年世界乳业形势[J]中国乳业工业,2012(8):53-64
  [3]王胜雄促进我国乳业发展转型问题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2(8):19-25
  (责任编辑:张彤彤)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59301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