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他们的“福州故事”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贺

  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城市,福州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而“有容乃大的”的城市精神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在福州安家乐业。改革开放吹响了经济建设的号角,也带动了福州这座充满无限生机的城市,20多年前许多来自福州五区八县的农村劳动力成为福州早期的农民工群体,他们干着农村从未接触过的工作,如水电工、土工、木工。他们靠师傅的传帮带慢慢地创造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而后同村青年从他们身上看到了生活的新方向,纷纷背起行囊涌向福州,开始了自己新的生活。
  改革开放已有30多年的时间,在这30多年来,农民工群体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经历了老、中、青三代,从外来人员慢慢地融入城市并成为城市中的一员,从小工变成工程承包商,从基本解决温饱变成了高收入群体。现在跟随记者听听他们的故事。
  “老资格”
  福州需要我,我也需要福州
  陈师傅,1960年出生在闽侯县一个普通的村民家庭,在村民眼中他可是个英雄人物。30多年前正是陈师傅带着村里的青年走出了大山,从而改变了大家的生活。
  陈师傅的母亲是福州人,因为躲避战乱就随同家人逃难到闽侯县的偏远山村。在陈师傅20岁那年,他母亲带着他走了一天的山路来到福州寻亲。在福州,陈师傅接触到他从未接触的东西,路上行驶的汽车、拔地而起的高楼、耀眼的灯光,城市的一切都让他感到好奇和向往。母亲带他拜访了陈师傅的舅舅,而陈师傅的舅舅原本是工厂里面的电工。因为大力开展经济建设,越来越多的工程项目需要技术人才,陈师傅的舅舅就辞掉了工厂的工作,成为一名包工头,得益于技术和当时的环境,陈师傅的舅舅承包的项目越做越多,渐渐地腰包也鼓了起来,住了商品房,开着摩托车,成为一个小老板。这些都让陈师傅好生羡慕,原来此次母亲带陈师傅来福州的目的就是希望陈师傅能够跟着舅舅学艺,有朝一日能够在福州扎根生活。就是这样,陈师傅就跟着舅舅学起了水电装修,这一干就是30多年。
  “真的非常感谢我的舅舅,正是因为他才让我开阔了眼界,虽然从事水电装修这个行业非常辛苦,但是正是因为这门手艺才让我有机会走出大山才有机会在福州生活下来。”因为文化知识基础不够,原理不懂,陈师傅的学艺路并非一帆风顺,常常安错了开关,搭错了线。也好多次不小心触电让陈师傅没差点丢了性命。从刚开始做学徒到小工再到师傅,陈师傅也经历了五年多时间。“刚开始是舅舅无暇顾及的一些小工程让我去尝试,比如店面的装修还有就是房子装修都是比较小的工程。”也正是这些锻炼让陈师傅在水电装修这条路上越走越宽。随后陈师傅就自己购买了些工具,慢慢地开始自己接活。随着项目越做越大,陈师傅一个人也已经独木难支了,招募徒弟的想法便油然而生了。一年春节,陈师傅骑着新买的铁驴回老家,把在福州的所见所闻都跟村里的年轻人描绘了一番,更重要的是陈师傅希望有人可以跟着他一起干。不出所料,村里的许多年轻人纷纷响应了陈师傅的“号召”都告别老婆跟着陈师傅去福州闯荡。
  人多力量大,建立起自己的队伍之后,陈师傅工程越做越大,承包的范围也越来越广。从水电到土木,都有了自己的工人。经过多年的打拼,陈师傅在福州买了房子,将户口从农村老家迁到了福州,慢慢地在福州站住了脚。说起当年的故事,陈师傅感慨万千:“我觉得当时是那个年代成就了我们这一帮人,我们没文化没知识,有的只是农民骨子里那股吃苦的能力,和对好日子的期盼。福州需要我们,我们也需要福州。”而如今,当时跟着陈师傅来到福州的那些人也都成为了这个行业的中坚力量。他们有技术、有经验,而且学习能力强,他们不断地在顺应时代的发展,走出了自己的一片天。而陈师傅也早已退居二线,目前被一家工程公司高薪聘请当了工地的施工指导员,而靠的就是他那“老资格”。
  “正当年”
  “爱拼才会赢”
  苏常,同样来自福州闽侯县的务工人员。正是由于他的那份拼搏精神才让他在激烈竞争中华丽转身。和众多外来务工人员一样,苏常也是跟着亲戚来到福州务工。和他们不一样的是苏常是因为跟父亲吵架才跑到福州来自力更生的。初到福州,苏常只不过是一个初中生,1.65米的身高显得非常的消瘦。因为跟父亲吵架,不得已才只身一人来到福州,刚开始苏常投靠在同学父亲打工的工地里,每天跟他们一样干最重的活,拿最少的钱。每天回到工棚里,常常还来不及洗澡便累得睡过去了。这样的生活让苏常吃尽了苦头,学校回不去工地又待不下去,苏常时常后悔一时冲动顶撞父亲辍学离开。但路是自己选的,怎样走好自己的路才是关键。
  一次偶然的机会,苏常结识了工地的技术工人,而这工人就是苏常的恩师。就这样,苏常跟着师傅学起了水电。因为有点物理学基础,苏常学起来得心应手,比起体力活,学习水电装修技术苏常可是顺手多了。不出3年,苏常就可以独挑大梁了。在他师傅引荐下,苏常进入了一家装修公司实习。“那时候,装修行业属于蓬勃发展期,很多新鲜事物如浪潮般席卷整个行业。不仅装修风格在变,连一些工具也都在变化,许多新的技术更是我从来都闻所未闻的。”面对这种局面,苏常认为这虽然是种挑战,但也是一种机遇。于是他向公司申请将他送往上海的总公司参加培训,而费用全部都是自理的。“那时候根本就没有积蓄,从来都是赚多少花多少,能自给自足已经很了不起了。让我意外的是,我父亲对我参加培训这事还是非常支持,所以培训费用基本都是他提供的。”虽然花了不少钱,但苏常认为还是非常值得的,正是通过那次培训和学习使他在这个行业闯荡才更有勇气。上海回来以后,苏常就依靠自己的技术得到了公司的认可,从而也认识了圈内的许多朋友。虽然苏常有技术但只有初中学历让他在公司很难混得开,因为岗位晋升学历是很重要的一个评判标准。经过了艰难的取舍,苏常决定放弃在公司稳定的工作,试水工程承包这个领域。得益于苏常的人际关系,很快就在行业内混开了。近几年他的工程队伍和福建移动公司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经过多年的打拼,苏常也在福州买了套三居室的房子,一家人也都从闽侯迁到福州生活。苏常说他还正走在拼搏的路上,从普通外来务工人员到拥有自己的工程队伍,这一路走来正是靠他无畏的拼搏精神,敢闯、敢拼,人生才能精彩。
  “新生代”
  城市化的打工者
  谢小兵,自称承包队伍内最年轻的包工头。年仅25岁的他已经在这个行业混迹了五年多时间了。这个年纪本是在大学校园内享受青春的年纪,但他却早早地离开了校园。跟所有同龄人一样,他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不同的是他没和大多数人一样继续升学。因为成绩不理想,他没有顺利考上高中,不得已只能跟随他的父亲做工程。“说起来,我还是个‘包二代’,即老爹是包工头,自己也是包工头。我的父亲是最早一批来到福州打工的,后来自己就开始承包工程做。”和所有的城市小孩一样,他也出生在福州,从小就和城市生活紧密联系。现在他有自己的朋友圈,还时常参加同学聚会。“现在大部分同学都在上大学,常常我们聚在一起都是我请客买单,他们有的都叫我‘土豪’,虽然自己赚钱的时间比他们早,但是我还挺遗憾没能有机会感受大学生活的。当时因为没考上高中,中专又不愿意去,在我父亲的逼迫下就跟他去工地干活了,冬冷夏热地吃了不少苦头。”现在谢小兵已经自立门户成了包工头了,手下的工人很多都是从他父亲那边跟过来的。对于今后的打算,小谢说他已经做好了准备,虽然在福州生活了下来,但还是打工的,他已经做好准备接过父亲的接力棒,成家立业,让自己能够真正在福州扎根下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60721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