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重新审视“新兴亚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朱 民

  世界经济增长的中心正从西方移向亚洲,新兴亚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对比2009年数据,美国GDP增速-2.4%,欧洲-4.8%;印度7.3%,中国高达8.7%。
  世界经济格局将由此改变,这一模式至少会持续到下一个五年。同时,亚洲在全球贸易中的角色转换引人瞩目。金融危机骤然降低了亚洲输往发达经济体的贸易流量;作为回应,亚洲地区间贸易往来得以加强。
  世界经济格局推动亚洲向明天的全球经济中心移动,但这不意味着亚洲诸事顺遂,独善其身。亚洲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经济增长模式、深层次建立健全债券市场、应对全球资本流动、审慎宏观调控来预防危机重演。短线行为和纯粹的逐利目标将贻害无穷。
  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往来会急剧增加,“新兴亚洲”将日趋成为全球贸易新格局的亮点。
  与发达经济体受困于财政困难不同,“新兴亚洲”的财务状况相当健康。在全球资产重新分配中,亚洲会吸引更多资本流入。“新兴亚洲”的强劲增长与发达经济体的疲软虚弱相映成趣,展现出一个层级多样、速度不一的复苏图景。
  从2008年四季度的资本大量出逃,到2009年一季度的贸易大幅缩水,都佐证了亚洲是全球经济和金融的组成部分,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挑战,需要做的事情很多。
  亚洲需要重新思考自己的经济增长模式。在相当程度上,亚洲还是出口导向。时移事易,亚洲需要转到以内需驱动的模式上来,才能使经济增长更加平衡和可持续。
  尽管努力多年,亚洲仍未在深层次建立健全债券市场,这也从另一角度说明了金融部门改革对亚洲发展的重要性。
  宏观经济管理需要强有力的金融部门,这也是亚洲缺失的。在2010年和随后几年中,向新兴亚洲的资本流动会陡然增加,亚洲各经济体需要谨慎处理,拿出持久有效的政策。
  重新审视金融危机,决策者可以引以为鉴的是,如何在实体经济与金融部门二者间把握平衡。2007年年底的情形表明,金融部门过分庞大,陷于自我服务而非服务于实体经济,这是金融危机发生的真正原因。
  审慎的宏观调控是摆在所有政府面前的重要议题。几乎所有的危机中都有流动性过剩的身影,因此需要审慎的宏观调控来预防危机重演。我们学到的经验是要反周期操作。
  我个人过去的决策者角色和经历也得出这一结论。而在私营部门从业经历中,发现良好的公司治理能为金融危机防微杜渐。公司,尤其是金融公司一定要有透明度和好的风险管理体系以及长期的目标。
  世界经济已经被不平衡的问题困扰了相当长一段时间。其中既有“新兴亚洲”与发达经济体间的经常项目账户不平衡,也有石油输出国与发达经济体间的不平衡。当不平衡的问题变得大而集中,持久不去,就真的成了难题。
  在过去五年中,有一部分国家表现出持续性顺差,另外一些国家则是持续性逆差;而在20年前,全球贸易赤字的22%是由排名全球前五位的国家分摊;现在,全球五个主要国家已经占全球贸易赤字的76%,这真正令人担忧。
  显然,这需要全球通力合作解决。对赤字国家来说,需要更少的消费和更多的储蓄,以减少进口促进出口;盈余国家则要刺激消费,少出口,多进口以达到平衡。不过,一个世界经济不平衡的全景必须要考虑到互补性的问题。
  世界并非均等发展,每个国家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发展进程与生产产品的环节差异明显。一个例证是,大多数发达国家以服务业为主导,而新兴市场国家则以制造业为先导,这部分地反映了劳动力的全球分工。
  持久而集中的经济不平衡是全球经济之痛。世界经济需要再平衡,需要充分互补,IMF在这一进程中应发挥中心作用。
  作者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特别顾问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126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