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发展 新跨越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吉 喆 苏云峰

  
   为有凌云志,荒岛变新颜。国家级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青岛市黄岛区,以下简称青岛开发区),于1984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苦创业、开发建设,昔日的荒岛渔村已成长为投资环境良好、开放型经济健康协调发展、社会各项事业日益繁荣的现代化新城区,先后被国家有关部门评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等荣誉称号,社会及环境综合状况指数位于国家级开发区前列。
  
  产业集聚昂龙头
  近年来,青岛开发区坚持好字当头、重点突破,着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突出抓好产业集群、高科技产业、现代服务业、循环经济“四大经济亮点”,以大项目建设促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
  按照“龙头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制造业基地”的发展思路,积极实施产业集群化战略,重点建设家电电子、石油化工、汽车、造船、海洋工程、港口“六大产业集群”蓬勃发展,枝繁叶茂,形成了以海尔、海信、新都理光、瑞智精密机电、上汽通用五菱等大项目为龙头,中小型配套企业集聚发展的产业格局,建设了大炼油、丽东化工等龙头项目,成为全国重要的环保型石化基地、造修船基地、海洋石油工程制造基地,并正积极加快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建设。目前,支柱产业的产值、销售收入、利税额均占到全区总量的85%以上。
  在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的同时,青岛开发区着力推动以现代物流、特色旅游、总部经济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总部经济初具成效,开发区引进建设了中科智、中冶东方等一批总部类项目。以港口为依托的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累计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和国内外著名物流公司数百家。在“特色旅游”方面,围绕打造国内一流的海滨旅游度假胜地,省级凤凰岛旅游度假区加快建设。
  青岛开发区坚持把发展高科技产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优化经济结构的中心环节,深入实施“双十高工程”,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日益增强。全区已建成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孵化器33个。国内第一条液晶摸组生产线在青岛开发区海信信息产业园投入批量生产,船用大型柴油机曲轴项目生产出国产第一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柴油机曲轴。目前,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132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76%,全区80%以上高新企业与国内知名高校或科研院所建立起长期合作关系。
  青岛开发区坚持“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节能环保”,努力以最小的环境损害、最少资源和能源消耗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实施了华欧海水淡化设备项目日处理海水生产能力达1.6万吨,千禧龙小区海水源供热制冷项目等“蓝天碧水”工程,积极推广清洁生产和工艺技术改造,大力推进循环经济重点项目,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认真实施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实施方案,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按可比口径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和水耗均下降5%。坚持集约利用土地,每公顷建设用地产出GDP 1844万元。
  
  城市建设气如虹
  “精雕细琢出奇瑰,钟灵毓秀自天成。”这是一位诗人在青岛开发区游历后写下的诗句。这片270余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巧妙地架构了山海呼应的美妙图景,这浸透着开发区建设者的辛勤汗水,又闪烁着开发区决策者的科学发展理念。
  如果从两条不同的路径来欣赏,你会发现青岛开发区人用了保护和改善两件“法宝”来点石成金。
  从东到西,凤凰岛旅游度假区张开翅膀,送上碧海金沙;周家夼生态园山水映衬,诗意盎然;芙蓉山风景区林木苍翠,果香诱人;珠山国家森林公园暮鼓晨钟,禅意幽远……经过数年如一日的努力,全区森林覆盖率升至33%,“山、海、路、居”全部被绿色包围,工业区内的绿化空间也被充分利用,形成了一条又一条生态走廊。
  青岛开发区人的努力换来的是经济、环境“双发展”。当你告别洁净的海水,拍去脚上的金沙,驱车西行,呼吸到的是清新的空气,映入眼帘的是无尽却又层次分明的绿色,即使路经工业园区,亦如置身景区。这就是青岛开发区,有碧海,有青山,有槐花飘香的山谷,也有枝头鲜艳欲滴的樱桃……
  如今,昔日淤泥遍布的滩涂,被匠心独具的智慧改化成了充满诗意的唐岛湾海滨公园;经过排盐处理的不毛之地,生长起了护卫并妆点滨海大道的防护林带;行政商务中心区中轴线四大广场大气磅礴,令人赞叹;CBD高楼林立,其中崛起了54层的山东省第一高楼;住宅小区环境优美,问鼎中国建筑最高奖――鲁班奖……
  2008年,投资逾1700万元改造河道而建成的丁家河公园刚刚向市民免费开放,由政府投资8000万元对所有农村社区进行全面硬化、绿化、亮化、净化、美化,拟采取BOT模式的岔河改造又提上了日程。海岛山村个个街巷整洁,家家户户窗明几净,居民们满怀欣喜地准备迎接前来体验农家宴的游客……仅“十五”期间,青岛开发区就投入近700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性项目建设,是之前15年投资总和的3.5倍。
  
  发展成果惠于民
  青岛开发区完善利益协调机制,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发展成果普惠于民,以民“富”促民生。
  距离青岛开发区最著名的旅游风景区金沙滩不远的地方,一片崭新的楼盘正在封顶。这片寸土寸金的“观海毫宅”未来的主人,却是当地普通的老百姓――烟台前社区的村民。
  青岛开发区实施的“多次拆迁、滚动式开发”被代之以“一次性拆迁、捆绑式开发”方式,大大缩短了村庄改造的周期, 改造周期由过去的5年~10年缩短为1年~2年,加快了农村城市化的步伐。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青岛开发区以免费培训解决就业问题为当地群众打开了富裕之门。“农民点菜、政府买单”的免费培训,在青岛开发区已经开展了六年。青岛开发区建立城乡劳动力统筹就业机制,根据劳动力市场对各种技能人才的需求,专门设立500万元以上的统筹就业基金,重点扶持本地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叉车驾驶、汽车维修、焊接、电脑、物业管理等技能培训,培训费用全部由政府报销,并采取给用人单位优惠政策、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发展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等多种渠道安置农民就业,对城乡困难就业群体实施重点帮扶,帮助80%受培训的失地农民找到了工作,使2000余名困难就业群体,走上了公益性岗位或过渡性就业岗位。
  为解决“因病致贫、因老致贫”问题,青岛开发区日前又新增投入资金近1700万元,对涉及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三大社会保障体系的的15项保障指标全面上调,把全区城镇和农村的残疾人个体户统一纳入补贴范围,在已有保障体系的基础上新增受助人群7.2万人,在青岛市首先实现社会保障无缝隙全覆盖。
  在社会救助方面,青岛开发区大幅提高了城镇和农村低保、孤老和城乡孤儿补助、优抚对象住房维修补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医疗救助标准,建立了临时医疗救助、低保和低保边缘家庭助学补助及低保边缘家庭医疗保险补助等制度。城乡困难家庭医疗救助病种扩大到44个,实现与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大病病种的衔接;城乡低保家庭、低保边缘家庭患病人员救助标准分别提高到12000元、10000元。
  青岛开发区依托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这三大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困有所助、退有优抚”的保障机制,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519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