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法及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方法林

  [摘要]文章对传统课程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进行了对比,介绍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并以《基础会计》课程为例分析和探讨了如何基于工作过程设计学习情境、课程定位以及制定课程目标,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在课程改革教学中与其配套的相关教材编写体例的改革。
  [关键词]工作过程;学习情境;开发方法;教学设计
  
  一、概述
  
  工作过程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三大实践即“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模式”、“基于能力本位的课程改革模式”、“基于实践本位的课程改革模式”之一,它代表着世界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比较成功地解决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难题,引起了中国职业教育工作者和广大教师的关注。尤其注意学习其中蕴涵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的名称和内容不是指向科学学科的子区域,而是来自职业行动领域里的工作过程。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教师遵循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工作过程序列,在教学中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订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在自己“做”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般由教师通过讲授的方式,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接受;各种实践环节的教学活动,也是学生按照教师讲授的操作步骤,依葫芦画瓢、亦步亦趋地去完成,使学生的思维和行为受到禁钢或局限。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则是把职业能力培养作为主线,坚持以人为本,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学生作为主体,让学生参与设计、实施、评价的过程,以及在对整个过程的分析、反思、检查、验证、丰富、更新中,自主地进行学习,提高认识结构和认识能力。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将认知过程与职业活动结合在一起,强调为了行动而学习和通过行动来学习。在这种职业教育课程观的指导下,对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进行了改革的实践与探讨。
  十几年来,对于财务及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无论在一些高职院校还是中等职业学校,都特别注重专业基础课程的改革。财会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基础会计》的课程改革早已提出。而且这个步子的确是迈开了,但是否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如今来说仍然是一个值得商榷的话题。本文以《基础会计》为例来说明课程改革的思路。由于这门课程是今后学习其他相关专业技术课程的重要基础,因此其改革力度直接关系到以后各专业技术课程的学习。
  
  二、开发方法
  
  (一)开发思路
  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是一个客观分析与主观设计相结合的过程,分析和描述工作过程是确定学习情境和设计教学项目的基础。课程开发的任务就是将这些有教学价值的工作过程描述出来,并将其设计成具体的学习情境,并尽量以教学项目的形式呈现。与传统课程开发相比,这里设计学习情境的过程不是一个归纳过程。而是一个解释的过程。要想深入分析工作过程,必须首先详细描写工作过程的各个层面,这些层面包括基本工作对象、重要的工作组织方式、工具以及社会和企业对该职业(专业)的期望。在教学情境和教学项目的设计工作中,确定具体的学习任务既是重点,也是难点,难就难在所确定的学习任务是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工作任务。设计学习任务的实质,是将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教学化处理。因此,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是课程开发人员的基本功。它一般要求开发人员在对企业该专业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把工作任务放在企业生产运营过程和学习者全面发展的大环境中进行综合分析和设计。
  在对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出学习领域,针对每一个典型工作任务,准确确定和描述所对应的学习领域,给出学习目标、内容和基准学时、要求。并将学习领域按照学生的职业成长规律和教学规律进行时间上的排列,得到专业的学习领域课程计划,完成学习领域设计。最后,开发编制学习领域课程教学大纲。对整个专业每个学习领域课程进行开发,将学习领域变成可以教学的课程,开发编制学习领域课程教学大纲。
  
  (二)开发步骤
  工作过程课程开发的过程一般可分成8个步骤进行:
  1 吃透所开发的职业与工作过程的关系,了解工作过程的特点;
  2 分析该职业的学习条件:
  3 分析和了解该职业的行动领域:
  4 描述各行动领域:
  5 选择需要学习也可以用于学习的行动领域:
  6 将该行动领域转化成学习领域:
  7 描述各学习领域;
  8 表述学习领域中的各个学习情境,可能时设计成教学项目。
  
  三、实践与探索
  
  本节以《基础会计》课程为例,介绍了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法在教学设计中的实现。
  
  (一)课程定位
  《基础会计》课程是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实现会计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技能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必需的会计理论与应用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利用企业各项交易事项的原始凭证进行账务处理的基本能力。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会计基本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应用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从应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课程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对基础会计专业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会计工作的兴趣:通过应用企业各项交易事项发生的原始凭证,利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账务处理的问题。
  
  (二)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社会需求为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会计职业素养、具有扎实的会计基础综合知识和业务处理能力,面向基层企业事业单位一线从事会计核算和会计事务管理工作的中等技能型人才。
  1 能力目标:
  以会计应用性人才为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较扎实的会计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会计账务处理中相关的技术以及会计信息、会计报表编制的方法,具备一般的账务处理能力,能在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会计工作。富有创新精神的德才兼备的应用型人才。
  2 知识目标:
  (1)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掌握会计账务处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2)掌握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和审核方法及其对应会计要素;(3)掌握常用的会计科目和会计专业词汇;(4)掌握借贷复式记账方法,并能根据业务的需要编制会计凭证;(5)能够根据所学知识设置账户,登记账

簿,编制基本报表,保管账簿;(6)能够在手工帐务处理的基础上,运用会计电算化处理企业日常的交易事项;
  
  (三)学习情境设计
  课程设计了四个学习情境。将所有的必备知识点贯穿于一个完整的账务处理程序之中,以账务处理程序作为主线条。把相关的内容合理、适时、恰当地融八其中。
  学习情境之一:从一个会计主体交易、事项发生的书面证明――原始凭证开始,让学生识别原始凭证以及掌握会计要素并能审核原始凭证(4课时)。
  任务1―1:列举出原始凭证的实际样式(选出有代表性的多类别原始凭证);
  任务1―2:识别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即原始凭证的要素;
  任务1―3:从不同的角度对原始凭证的种类进行识别;
  任务1―4:分析交易、事项所涉及的具体会计要素;
  任务1―5:列举可能的典型凭证错误,包括文字和数字方面的实例;
  任务1―6:通过具体原始凭证内容的体现学会原始凭证的审核。
  学习情境之二:根据学习情境之一的程序,对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开始下一步――编制记账凭证(16课时)。
  任务1―1:列示凭证要素内容齐全的记账凭证,让学生直观地识别并了解记账凭证要素;
  任务1―2:分析记账凭证要素;
  任务1―3:认识和使用会计科目;
  任务1―4:植入复式记账原理;
  任务1―5:编制记账凭证;
  任务1―6:审核记账凭证。
  学习情境之三:登记账簿,编制报表(4课时)。
  任务1―1:识别会计账簿(按照用途分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及其辅助账);
  任务1―2:识别会计账簿(按照外表分订本账、活页账、卡片账);
  任务1―3:会计账簿设置(包括确定账簿的种类、设计账页的格式、内容和规定账簿登记的方法);
  任务1―4:会计账簿启用、更换与保管;
  任务1―5:会计账簿差错的更改方法;
  任务1―6:记账、对账、结账,编制科目汇总表。登记总账。然后进行会计报告的编制。
  学习情境之四:实战演练(56课时)。
  任务1―1:使用实际工作应用的工具(预留印鉴、模拟银行、存款和取款及办理票据业务);
  任务1―2: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职务角色进行分工。每个月轮换一次;
  任务1―3:将记账凭证的填制步骤转到计算机上进行;
  任务1―4:身临其境地感受财务工作的职业特点。到企业或事业单位的内部环境,如单位的财务室、仓库、车间、办公室等;
  任务1―5:企业或事业单位的外部环境。如国税局、地税局、银行、工商局等相关部门。
  从上面四个学习情境看,其中前三个是教师提供企业交易、事项发生的书面证明,让学生从识别到亲自动手并运用会计语言及技能处理会计帐务,直到记账、对帐、结帐、编制会计报表完成一个基本的会计循环,第三个学习情境需要学生综合应用所学到的知识,完成一个会计循环的过程,可以说当学生独立完成这样一个工作过程后,他就已经基本达到我们所制定的课程目标了。第四个学习情境是让学生分组实施职务角色分工,并每月轮换一次,对上面三个学习情境反复练习(每月练习一个会计循环即与企业的实际操作同步)。使学生从不会到会、从会到熟练、从熟练到全面掌握。在此基础上再使学生从手工操作到电脑操作。完成手工到会计电算化的飞跃,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是处在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中。不难发现,前三个学习情境对应了会计岗位上的三个不同层次,即识别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编制会计报表。三个学习情境的难度呈递进式上升,内容逐渐复杂,学生需要做的工作越来越多,而教师授课的课时数却在不断减少。从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体系来看它与传统的学科体系所包含的知识总量是一样的,只不过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更符合职业学习的规律和特点。
  
  四、结语
  
  目前,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开发方法正逐渐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主流模式。为了使基于工作过程学习的《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不至流于形式,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做到动口、动手、动脑,还要适时调整教材的编写体例。现行教材在知识结构上采用的多数是并行结构。而实际工作过程对知识的需求是串行结构,显然教材的编写体例的改革是当务之急,也是适应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教学提出的新要求。用工作过程导向原则来指导教学活动,仍然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应不断调整自己的思路,勇于进行探索,在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努力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710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