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的影响浅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 茹

  【摘 要】 新会计准则出台后将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笔者分析了新会计准则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并分析了新会计准则的出台对会计信息的影响。
  【关键词】 新会计准则; 会计信息; 影响
  
  一、新会计准则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概述
  
  在现代经济条件下,会计作为一种管理活动,它首先是一个旨在提供有助于有关各方经济决策的会计信息的经济信息系统,要对决策的有关各方负责,就需不断地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是指会计信息应达到的质量标准,它是通过会计准则制定并由会计人员遵照执行的。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1980年发布的第2号概念公告《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中指出:会计信息质量的最高层次是“决策有用性”(decision use-fullness),为保证其“决策有用性”,会计信息应具备三个基本特征。第一,相关性,即指会计信息应具有揭示差异、影响决策的能力,从确保及时性(timeliness)和具有预测价值(predictive value)、反馈价值(feedback value)诸方面来判断是否具有相关性;第二,可靠性(reliability),是指确保信息能免于错误及偏差,并能够忠实地反映它所意欲反映的现象或状况,可靠性可由可核性和中立性两个标准衡量,即必须反映真实,可核实、无偏向;第三,可比性(comparability)是指能够使信息使用者从两组经济情况中区别其异同的质量特征。以上三个质量特征的制约因素是重要性和成本效益原则。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1989年7月公布的《关于编制和提供财务报表的框架》中指出:财务报表提供信息的四项主要质量指标是可理解性、相关性、可靠性(要如实反映、实质重于形式、中立性、谨慎性、完整性)和可比性。
  我国对于会计信息质量在会计原则中相关的有五条:第一,客观性原则,即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不随意夸大或缩小,如实反映;第二,相关性原则,即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是完整的,能满足企业内外利益关系各方对会计信息的相关需要;第三,一贯性原则,即要求同一企业前后各期提供的会计信息要纵向可比;第四,可比性原则,即要求不同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要保持会计核算方法和会计资料口径的一致,横向可比;第五,明晰性原则,即要求会计核算资料尽量清晰明了,以有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理解和利用。
  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和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对会计核算质量要求可以看出,最基本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真实(可靠性)和完整(相关性)。
  
  二、新会计准则的出台对会计信息的影响分析
  
  (一)新会计准则强调可靠性
  新准则特别关注可靠性。《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在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第一条就对可靠性进行了诠释,要求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其中还明确规定了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会计要素的确认条件,这些条件突出强调了资产负债表项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公允价值以可靠计量为基础。新准则在确定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时,充分考虑了我国的国情,作了审慎的改进。《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强调企业“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只有在“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时才能采用非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不能以牺牲可靠性为代价换取所谓的公允性。比如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运用公允价值,新准则规定了两个前提条件,即“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和“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这两个前提条件能有效制约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方式操纵收益的行为。
  (二)新准则更加注重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1.新准则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确定为主要计量属性。
  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过程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其本质是市场而不是其他主体对资产或负债价值的认定,是一种基于市场信息的评价。按公允价值计量得出的信息能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更有力的支持。为此,新准则正式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确定为主要计量属性,主要表现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债务重组准则、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等具体准则中。
  例如,新债务重组准则将公允价值引入实物抵债业务,规定如果抵债物资没有活跃的交易市场,则可以通过评估确定其公允价值,如果双方是非关联方,双方的协商价格也可视为公允价值。债权人是这项规定的主要受益者,对他们而言,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更能反映与重组债权相关的真实报酬和风险,更能帮助企业作出正确的未来“或持或售”的决策。
  再如,新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引入公允价值作为入账基础,规定如果没有活跃市场,则非关联的交易双方在无第三方干预的情况下的协商价格也可视为公允价值。资产交换双方既是换入者又是换出者,资产交换入的资产与债务重组取得的资产有异曲同工之效。而且,由于这两种业务的收益不再计入资本公积,使得信息使用者利用股东权益进行分析、评价与决策的需求得到了更好的满足,这也正是相关性的具体体现。
  2.财务报表信息披露充分,为信息使用者决策提供服务。
  根据IASC和FASB的定义,相关性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信息与使用者的决策相关联,并具有影响使用者经济决策的能力; (2)信息对决策所起的作用,是指将相关的信息输入预测过程以增强决策者预测的能力、证实或纠正过去的评价。
  会计信息披露得越充分,信息使用者在决策时可利用的相关信息就越多,从而有利于其作出正确的选择。
  首先,利润的表述强调构成要素。旧准则将利润表述为“利润包括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明确利润分别来自企业的产品销售、对外投资所得和营业外收入三方面。而新准则将其表述为:“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这样表述强调了收入、费用两项会计要素的作用,同时明确提出利得和损失,把企业提高利润的关键点定位于增加主营业务收入和降低费用这两点上。无论利润是增加还是减少,企业都必须从收入和费用这两大方面及利润的构成中寻找和披露原因,这对财务报表使用者而言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来源。
  其次,细化了相关内容。如,利润表中取消了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项目,并且要求按大项列报,如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这样就能够揭示营业外收支构成的具体内容,便于投资者识别其来龙去脉,在做相关决策时进行适当的调整。比如在运用间接法调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时,就需要在净利润的基础上加上计提的减值准备。
  最后,新准则扩大了信息披露的范围。如,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类增加了应单独列报的项目,如交易性金融资产、权益法核算的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投资性房地产、递延所得税资产、生物资产等;资产负债表中的负债类增加了交易性金融负债、递延所得税负债等项目; 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少数股东权益作为权益项目列示。这些新增的资产和负债项目的列示,使信息使用者更易于理解和分析其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更有利于信息使用者有的放矢地进行投资。●
  
  【主要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3]王军.解读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特点与创新[J].对外经贸财,2006,(9).
  [4]马永义.新会计准则体系的确立背景、特点及影响剖析[J].会计之友,2006,(6).
  [5]陆洲.新会计准则能防“造假”吗[N].北京青年报,2006-7-2.
  [6]夏冬林.财务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及其特征[J].会计研究,2004,(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731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