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广西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白晓玉

  摘要:衡量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决定因素之一是科学技术,而科学技术的主要载体是科技人才。因而,作为全球性战略资源的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驱动源也必将从要素、投资转向科技和创新,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然而,当前广西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着观念落后、整体素质较低、缺乏有效激励机制等问题,难以适应当前经济的发展。因而有必要采取树立新的科技人才观、加快发展高等教育、完善人才激励机制等措施,加快广西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关键词:科技人才;人力资源;经济发展;广西
  中图分类号:G32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6)11-0090-03
  [作者简介]白晓玉(1977-),女,河南洛阳人,讲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农民收入等。
  [基金项目]2015年度广西科协高校青年教师及研究生专项课题“广西科技人才流动及对策研究(科协[2015]Z-30)。
  我国“十三五”规划纲要、十八届五中全会均指出要把科技创新摆在新时期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广西“十三五”规划纲要同样对此作了战略部署。作为典型的欠发达地区,加快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进而推动广西实现经济转型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对当前广西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存在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对广西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参考。
  一、文献回顾
  (一)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研究
  加快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避免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举措。陈剑(2015)基于新形势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特征、重点和方式的改变,提出了企业应以业务执行力为核心构建人才管理体系的观点[1]。王吉春(2016)运用和谐理论基本原理,分别从萌芽、集聚、集群化三个阶段探讨了人才集聚驱动因素,进而构造了高端创新人才集聚动态形成机理模型 [2]。郭啸(2013)利用DECD数据,在分析了全球主要国家的科技人力资源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构建了科技人力资源的评价指标体系[3]。
  (二)关于广西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研究
  在已有文献中,关于广西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相关研究不多,专题研究更加匮乏。伍梅等(2011)在分析了广西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树立优先发展人才新理念、创新人才政策、加大政策倾斜力度三点建设对策[4]。黄约(2011)另辟蹊径,提出了在性别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科技环境建设、建立充满活力的科技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制定合理的女性科技人才年龄政策等加强广西女性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路径[5]。韦克游等(2012)运用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基于动态时间序列的数据进行了平稳性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线性及非线性最小二乘法估计,探讨了北部湾经济区的经济发展对柳州科技人力资源流动的影响[6]。
  二、广西科技人力资源现状
  目前国内关于科技人力资源的统计口径主要包括两类人才,即在专业技术岗位工作并具有专业技术职务的技术人员以及不具备专业技术职务但已获得高等教育学历的人口[7]。本文也采取这一统计口径,根据广西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相关数据,按时间序列编制2000―2014年广西科技人力资源变化表(见表1),并分别从科技人力资源的两大构成对其展开分析。
  (一)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
  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使广西高等院校招生规模逐年递增,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也与日俱增。2000年,广西全区大专以上文化人口数10724万人,到2010年已经增加到27514万人,10年间增长16倍,年均发展速度为105%。2014年广西全区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为1741万人,2000―2014年的年均发展速度为117%。虽然广西近年来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口成倍增长,但依然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以2010年为例,广西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为27514万人,是全国的23%;而该年广西人口占全国人口34%。与发达地区相比,则差距更为明显。2010年广西每10万人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为5977人,同期北京和上海已分别达31499人和21952人。
  (二)专业技术人员
  专业技术人员是指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和专业技术管理工作的人员,主要由科技活动人员组成。从纵向角度看,1990年广西国有企事业单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为2486万人,占全国的109%;2000年该数值增加到795万,占全国的275%,10年增加32倍,年均发展速度为112%。值得注意的是,广西同期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科学研究人员规模却呈递减趋势,人数从1990年的041万人减少到2000年的028万人(见表2)。从横向角度看,2014年广西专业科技人员数量为781万人,占全国科技人员总量的255%,和2000年相比下降了02个百分点,在全国排名第14位;全区万人专业技术人员数为164人,在全国排名第21位。从国际视域看,发达国家的万人专业技术人员数大都在600―1500人之间,如德国为1400人,日本和韩国分别为600人左右[8],可见广西的差距明显。
  三、广西科技人才队伍存在的问题
  (一)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观念落后
  观念决定行动,行动产生效果。虽然广西近些年来在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水平相比,差距依然非常明显,主要原因就是人才队伍建设观念落后,影响了建设效果。首先,广西各级政府相关主管部门缺乏系统性的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思维,在实际建设中往往强调单个领域、某一方面的人才培养,未能从全局视野制定建设方略。其次,尚未经受市场经济完全洗礼的广西,在人才竞争机制建设方面也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这既造成了人才知识更新不及时,又使其不能在良性竞争环境中互相促进、互相提高。第三,多年来享受国家财政转移的广西,在人才引进方面存在观念落后问题,缺乏人才引进、特别是高端科技人才引进的勇气和魄力,致使后发优势、资源优势、区位优势等难以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   (二)科技人才队伍素质整体较低
  当前广西科技人才队伍素质较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比例低于全国水平;二是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数低于全国水平。因2008年后科技统计年鉴对科学家和工程师的统计已经停止,本文采用了研究与开发机构R&D人员中具有博士、硕士学历人员的比重这一指标来说明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比例问题。2014年,广西具有博士、硕士学历的R&D人员占研究与开发机构R&D人员的比重与2010年相比增加了19个百分点,为338%,但与全国417%的平均水平相比,仍相差79个百分点。2014年广西有普通高校70所,占全国的28%,同期广西常住人口总量却占全国35%,2010年广西每10万人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数是北京的19%和上海的28%。上述两项指标均低于全国水平表明广西科技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仍需不断提升。
  (三)缺乏有效激励机制
  完善的激励机制能够激发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创新热情和创新能力,促进科技与经济相结合,使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快速转化,也是建设好科技人才队伍的重要举措。然而,广西目前仍然缺乏建设科技人才队伍的有效动力机制。从宏观上看,广西在完善可持续性科技人才培养体系、营造公平竞争科研学术环境、强化科学技术资源共享机制、优化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制度、构建多元发展的人才奖励机制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造成了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缓慢,效果不明显。从微观上看,广西许多用人单位在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中的任职激励、工作激励、分配激励、评估激励、培训激励、发展激励、环境激励等方面也存在诸多亟需改进的地方。有效激励机制的欠缺影响了广西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前进步伐。
  (四)科技人才区域分布不均衡且流动性差
  因经济基础、自然禀赋等的异质性以及人才流动机制的不完善,目前广西区内不同地域科技人才分化较为严重。以2013年为例,从参与人数来看,广西全区R&D项目(课题)参加研究人员中南宁的研究人员占全区总量的463%;南宁、柳州和桂林三市的比重总和为853%,而其余11个地级市的R&D项目(课题)参加研究人员比重总和还不及南宁一个市的人数,特别是来宾和防城港所占比重仅为03%。从科技活动人员分布来看,2013年南宁、柳州和桂林三个市科技活动人员占全区科技活动人员的比例分别为36%、21%和18%,三者总和高达75%,而其他11个地级市的比例总和仅为25%;其中贺州、河池、来宾和崇左四个城市的科技活动人员均不足1000人。可见,当前广西科技人才主要集中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且因流动性差这种不均衡还有固化的趋势。
  三、加强广西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
  (一)树立科技人才观
  广西经济社会要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新形势,需要树立新的科技人才观。第一,树立系统化的人才培育与提升理念。人才“合力效应律”表明,人才的空间开发具有系统性、综合性等特征,因而广西要摒弃以往科技人才工作碎片化的思维,努力形成人才合力效应。第二,建立现代人才竞争机制。要打破传统的人才取向观念,通过竞争促进科技人才知识及时更新,并形成互相追赶、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围。第三,树立“借才异代”的新思维,即凭借外来的英才来发展自己,改变自己。广西不仅要强化“借才”机制建设,还要加强高端人才的引进培养,充分发挥“异代”以点带面的引领带头作用[9]。总之,只有树立新的科技人才观,全力做好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才能为广西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二)促进高等教育快速发展,提高科技人才队伍整体素质
  按照“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均视为科技人力资源重要来源”的逻辑,促进高等教育发展无疑是提高科技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作为典型欠发达地区的广西应抓住机遇,通过加快高等教育发展以提高科技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一方面,加快适应新常态下高等教育由外延扩张转向内涵提升的宏观形势,制定切实可行的综合改革方案,从数量和质量双重角度加快发展高等教育。另一方面,在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的基础上结合广西“十三五”规划关于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重点,在特色领域(如东盟、北海港和钦州港等)展开相应的学科建设,有针对性地培养实际需要的科技人才。总之,只有加快高等教育发展,才能夯实广西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基础,促进其整体素质提高。
  (三)完善激励机制,提升科技人才创新力
  激励机制是通过一套理性化的制度来反映激励主体与激励客体相互作用的方式[10],其根本目的是正确地诱导激励客体的行为动机和努力方向,使其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的人生目标。人地关系理论表明,人类的生存和活动与所处的地理环境休戚相关,因而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同样依赖于所处的外部科技环境。因此,为了创造出充满活力、宽松舒畅的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社会环境,广西相关政府部门应根据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形成一整套具有鲜明导向性的激励机制,广泛调动各界积极性参与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各相关用人单位要高度重视科技人才的高增值性、特殊禀赋性以及对自身转型发展的重要作用,在培育其社会使命感和集体荣誉感的同时,也要通过微观层面的物质待遇和精神奖励机制激发科技人才队伍创新创业潜能,最大限度地释放科技人才红利。
  (四)加快落后地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才流动机制
  木桶原理表明,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11]。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并不能仅仅依靠具有代表性的增长极的几个地区,补齐发展短板才是长久之策,而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则是补齐发展短板的关键切入点。第一,落后地区要创造条件,形成以企业为依托,集成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等相关力量,通过组建各种技术创新联合组织,不断加强本地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第二,要实行科技帮扶政策,为南宁、柳州等科技人才实力雄厚的地区与贺州、河池等薄弱地区搭桥牵线,建立对口帮扶,加快后者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第三,要建立和完善与科技人才流动机制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如养老、失业、医疗等,完善和优化科技人才建设较为落后地区的科技人力资源发展软环境,补齐培育短板。
  [参考文献]
  [1]陈剑人力资源管理新常态:基于业务的人才管理[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21-25
  [2]王吉春新常态背景下高端创新人才集聚的形成机理研究――基于和谐理论视角[J]中国教育学刊,2016(2):13-15
  [3]郭啸科技人力资源发展状况国际比较研究――基于OECD面板数据[D]南京:南京工业大学,2013
  [4]伍梅,陈洁莲广西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政策问题与对策[J]科技管理研究,2011(6):23-26
  [5]黄约广西女性科技人才创新开发的理念及措施[J]科技管理研究,2011(22):156-158
  [6]韦克游,程启原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发展对柳州市科技人力资源流动的影响研究――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科技人力资源开发问题研究之一[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9-16
  [7]王楠,何彬,辜萍 四川省科技人才现状与发展对策[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6):237-239
  [8]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及综合评价课题组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R]2006
  [9]于忠龙新常态下人才工作之我见[N]韶关日报,2015-05-16(A3)
  [10]高子平科技人才声誉激励机制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1(5):89-93
  [11]徐清旅游型新农村功能重构:从木桶效应到图钉效应[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6(2):89-97
  (责任编辑:郭丽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8385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