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内部审计问题及改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永莉

  一、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在健全和完善院校内部运行管理机制、防范院校经济风险、节约教育资金、提高办学效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从现实来看,高校内部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内部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我国高职院校内部审计起步较晚,发展也很不平衡,有些院校尚未设立,有些院校设立了内审机构,却与其他行政机构如纪检监察机构合并,有的甚至与财务部门合并,部分人员兼职使用,不利于内部审计工作的有力开展,严重损害了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原则。一些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的高职院校,从实际情况看,内审所担任的角色并没有体现出来,内审工作受领导的制约,取决于单位负责人的意志,使内审工作缺乏应有的地位和威信,严重影响了内审工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二)内部审计范围狭窄由于高职院校内审工作起步较晚,主要是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发展,经济活动日趋复杂,不再是简单的预算收支活动,如向金融机构融资、教学仪器设备采购、学校合并重组、与科研院所联合、校办产业发展、后勤社会化等。但由此带来的筹资风险、投资风险、合并风险和经营风险等也相应加大。内审的工作范围不断扩大,效益审计、风险审计等还没有提到一定的高度,更未对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如管理制度、政策法规、院校环境、监督体系等方面进行研究。
  (三)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不高高职院校的内部审计目前还停留在“查错防弊”的阶段上,基本上都是财务审计的翻版,内审主要职能仍然是“监督”,内审部门往往把被审计对象看作自己的“对立面”,很少以积极的方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起点和定位都不高。
  (四)内部审计手段落后目前会计电算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对审计人员、审计技术及审计理念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但高职院校审计人员大多对计算机还不太熟悉,审计手段落后,不但增加了审计难度,而且效率低、准确率差,严重影响了审计作用的发挥。
  (五)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不高我国许多高职院校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普遍偏低,人员兼职现象颇多。内审人员大多来自财务部门,只懂基本的财务会计知识,有的甚至是非相关专业的人员改行,由于缺乏必要的审计专业知识和技巧,因而大多数院校审计工作处于一种落后或者应付状态,使内审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高职院校内部审计的建议
  
  高职院校内部审计部门作为本单位管理机构的一部分,其目标是有助于科学评价学校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治理体系,提高学校的运作效率、帮助学校实现总体发展目标。现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加强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建议。
  (一)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我国高职院校内部审计起步较晚,发展也很不平衡,高职院校的内审机构要更好的发挥经济监督职能,必须要在机构设置上保持其充分的独立性。因此,内部审计应在学校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上级和院校的规章制度,对院校的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活动进行审计监督,独立行使内部审计的监督权,对院长负责并报告工作,同时接受国家审计机关和上级主管部门内审机构的指导和监督。内部审计机构设立后,应该配备相应的内审人员,将具备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和计算机知识,素质好、责任心强、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员充实到内部审计部门,增强内部审计力量,并保持人员的相对稳定。同时,加强内审人员后续教育,通过对在岗人员进行长短期培训,掌握最新的审计法律法规及审计方法,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并通过实践,对工作经验进行及时的总结,以不断完善审计手段和方法,提高审计人员敏锐的洞察力、判断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等。
  (二)转变观念,全面实现内部审计职能目前随着高职院校的经济活动日益复杂和频繁,内部审计应重点放在促进和加强学校管理、加强内部控制和提高效益上;应把定位点放在当好学校领导的助手,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办学效益上,由监督型的审计向管理型的审计转变。内部审计部门要找到自己的位置,选择那些领导关心、教职工迫切希望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审计调查,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合理、可靠的依据。充分利用自身熟悉学校的规章制度,熟悉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熟悉财务状况等优势,选准内审工作的重点和突破口,帮助高职院校建立和完善内部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水平,紧紧围绕学校的发展目标,实现资源最佳配置。内审人员紧跟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的发展,精悉经济领域中的各项方针、政策,当院校制定和实施新的改革措施、新的经济政策时,内审人员要根据所掌握的各方面经济政策、法规及时提出合理化意见、建议,并把所依据的法律法规从众多的资料中摘录出来,说明理由,供领导阅读参考,在国家地方政策法规允许范围内,谋求本单位利益最大化。内审部门不能只挑毛病,而是通过审计,发现问题,改进工作;在微观领域的监督中,应以事前审计为主,事后审计为辅,以预防问题的发生为主,以查处问题为辅,把违纪现象消灭在萌芽中。通过发挥审计各项职能,达到服务的目的。
  (三)参与制定内控制度,强化内控制度审计高职院校的内部审计部门是学校的管理部门,内审部门在审计过程中,对学校内部工作的情况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同时又熟悉本校特点,可以广泛地参与从院校长远规划制定、经费安排、资金筹集到招生、就业、教学、科研等各个方面的内部控制工作,向院校提出加强内部控制和改进管理的建议,促使学院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制定一套具有很强应用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管理制度。开展以内部控制评审为基础的审计,既能提高审计效率,保证审计质量,又能向被审计单位提出加强内部控制和改进管理的建议。能从源头上遏制错误和舞弊的发生。一是完善控制环境,让管理人员及员工从思想意识上认识到制度基础建设的重要性,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缺陷,并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二是健全内部控制活动,即职责分工、授权与批准、内部验证等;三是健全内部牵制制度,任何经济事项的处理,必须有两个及以上人员分工办理,形成一种相互制约的约束机制;四是内部审计部门须以独立第三者身份,对本单位及下属单位的内控制度进行审计,提出意见和建议等。
  由于内部控制是一个动态系统,这就需要在实施过程中及时调整、完善管理制度、措施与办法。因此,内部审计部门还需要参与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后不断整合、提升、完善、修正的工作,不断提高学院的内部控制水平,为学院管理与决策服务,促进高职院校健康快速发展。
  (四)突出重点,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水平以资金管理为入手,经常进行专项审计。内部审计在对学院的资金收支的合法性、真实性、完整性等进行常规审计的同时,还要经常定期不定期的对教学、科研、后勤等各项职能的履行情况进行专项审计。如教材专项审计、学费收缴专项审计,学院图书馆图书购置和实际保管、库存情况进行专项审计。对学校教学科研设备采购的合法性和真实性进行审计,对物资、设备管理使用的效益性进行审计,可以保障院校的资产安全完整,促进学院资产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审计专项预算需调整的原因及明确的调整项目、数额、措施和有关说明,是否按规定的程序办理审批;预算最终实际执行结果如与计划差异较大,是否有合理的原因分析;专项资金使用的效益情况等。通过这些审计,可以随时发现学校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时采取对策和措施,以避免和减少不必要的风险和损失。
  突出敏感问题的审计。一是审计收入。如各类咨询和社会服务、短期培训办班的收入等。一查收费标准是否合规、合理;二查是否纳入学院财务管理、是否有损失集体利益而肥个人小团体的情况;二是审计资产。审计资产的增加学院是否确实需要,报废是否符合手续,转让的资产是否长期闲置,采购价格是否合理等;三是审计建设修缮项目,主要查工程合同的合理性、合法性,增加透明度;四是中层领导干部离任审计;五是经济目标责任审计。
  
  参考文献:
  [1]戴向龙:《高校管理审计的技术与方法》,《中国内部审计》2004年第6期。
  [2]张建涛、韩英霞、陈宝农:《论内部审计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作用》,《当代经济》2009年第9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957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