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新会计准则的公司业绩与价值相关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菊仙

  摘要:本文考察了新会计准则影响下的会计业绩及价值相关性。通过对比2007年前后的数据后发现。2007年会计业绩相对于以前年度的确显著提高,但并不源于经营活动产生的营业利润,而是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营业利润和投资收益具有价值相关性,但在短期内并未引起股价变动,不具有信息含量;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并不具有价值相关性。这表明市场识别了不同会计业绩构成的价值相关性。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 公允价值 会计业绩 价值相关性
  
  一、引言
  
  2007年1月1日起新会计准则在上市公司内全面实施后,一季度和半年报的业绩几倍、几十倍的增长,公司的股票价格也迅速上涨。然而,这些会计业绩是否主要来源于公司主营业务的增长和具有持续性,是值得关注的问题。通过对比2007年一季报和半年报与2006、2005年同期的会计业绩构成,发现利润总额在2007年显著提高,但相应的营业利润却显著降低,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显著增加。这说明,2007年上市公司业绩的高增长并不来源于公司的经营活动,而是投资活动带来的股权投资收益和新会计准则下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股权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是与当时股票市场的繁荣有关的。如果股票市场存在泡沫,那么会计业绩也将存在泡沫。假如资本市场并不有效或存在功能锁定,那么会计业绩的泡沫会进一步加大股票市场的泡沫。因此,检验股票市场是否识别了不同会计业绩构成的不同含义,则成为本文需要检验的一个重要问题。文章分别以短窗口和长窗口的累计非正常回报率为被解释变量,考察市场对会计业绩的不同反应。短窗口的检验用于考察会计业绩构成的信息含量,长窗口的检验用于考察会计业绩构成的价值相关性。
  
  
  
  二、研究设计
  
  (一)理论分析 Ball and Brown(1968)以回报率为研究变量考察会计盈余数字的信息含量。经验研究上,会计盈余具有信息含量的依据是该数字的公布引起了股价均值、方差或交易量改变。Beaver(1968)最先以交易量作为研究变量考察会计数字的信息含量问题。随后的很多研究都发现,会计盈余的确具有信息含量,但对股价变动的解释力不大。Lev and Ohlson(1982)在对资本市场会计研究问题进行评述和展望时提到,其他会计数字如股东权益等可能也与股价变动有关,他们还强调会计数字不具有信息含量并不意味着不具有价值相关性。这是因为,即使该会计数字具有价值相关性,但如果被更及时的信息所替代,也可能出现公告时该数字与股票价格变动无关的结果。这一思想在Banh et al.(2001)被强调为决策相关性与价值相关性的关系。因此,离开信息含量研究的一般范式,人们开始注意各种会计数字的价值相关性问题。Banll et al.(1998)考察了权益账面值和净收益的相对估值角色,发现处于财务困境的公司,资产负债表的作用更明显。Sloan(1996)考察了盈利中现金流部分和应计项部分的价值相关性,发现虽然现金流的持续性高于应计项,但市场表现出应计项的价值相关性更大。这些研究表明,会计数字的信息含量与价值相关性是一个既相互联系又不完全相同的问题;而且,不同的会计数字可能具有不同的价值相关性。
  新会计准则的核心目的在于为投资者提供更相关的决策信息。新增的“财务会计目标”中,指出会计信息需“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等等,将有用性的概念进一步明确化、具体化。对基本原则进行了变更、补充和完善,尤其是公允价值的引入,强调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弱化了可靠性。可见,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引入是决策相关财务目标的最集中体现,因此公允价值计量模型在许多具体会计准则应用,如投资性房地产(第3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第7号)、债务重组(第12号)、企业合并(第20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第22号)、套期保值(第24号)等。本文重点讨论两个准则:投资性房地产和金融资产。(1)投资性房地产准则的影响。《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实际上是将原计入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用于出租的房地产或土地使用权单独进行规范,采用两种模式进行计量: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公司如果采用公允价值来计量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与原账面值的差异将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影响当期的会计业绩。(图1)描述了全国房屋土地价格指数趋势图,从中可以看出,2007年后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和土地交易价格指数都显著增加,因采用公允价值计是投资性房地产使“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增加,提高了会计业绩。(2)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影响。《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定,所有类型的金融资产都必须按公允价值计量,但公允价值与原账面值的差额在会计处理上不相同。交易性金融资产将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损益表,直接影响利润,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将未实现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并不直接影响利润。这说明,只有选择了交易性金融资产才会产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虽然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将公允价值与账面值的差异计入资本公积,只能等到卖出时才能确认为投资收益,但是相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能够产生更多的利润。由于关于公允价值增值部分确认为收益的新准则从2007年1月1日开始实施,需要追溯调整,因此交易性金融资产需要将一部分增值收益确认到以前年度,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却可以将所有增值部分确认在卖出期的润中。可见,后者可实现的公允价值增值收益要大于前者。通过(图2)可以更清楚地说明这一点。上述
  
   分析说明,新会计准则强调公允价值的应用,并能够产生更高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和投资收益,这都会影响上市公司会计业绩。给定中国资本市场不有效或功能锁定,会计业绩的提高会推动股价上涨,股价的上涨又会推动持有金融资产的公司产生更多的未实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或投资收益,进一步提高公司会计业绩。以此循环下去,必然产生股价严重背离内在价值的情况。
  (二)模型建立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新会计准则的运用可能助推了会计业绩在2007年的大幅提升,这体现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和投资收益上。加上营业利润,这些项目构成了利润总额的主要部分。这些项目具有不同的含义,营业利润与公司的经营活动(或主营业务)有关,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都与公司的投资活动有关,但后者是新会计准则实施在利润表中出现的新科目。这些项目是否具有不同的信息含量和价值相关性,是检验市场是否有效识别会计业绩内在含义的重要过程。根据价值相关性研究文献,拟采取如下两个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CARit=α1+α2TIit+α3MVit+μ1 (1)
  CARit=β1+β2Oprofit+β3IIit+β4GOFVit+β5MVit+μ2 (2)

  CARit表示第i个公司第溯的累积非正常回报率;TIit表示利润总额,代表公司的会计业绩;Oprofit、IIit和GOFVit利润总额的主要构成部分,分别表示营业利润、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MVit为股东权益总市值。当然,除CARit和NVit外,其他指标都除以t期股东权益的账面值,以控制异方差的影响。就如前面所述,营业利润反映了公司主营业务所带来的盈利,而投资收益反映了公司投资活动所带来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体现了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计量模型的使用。值得说明的是,在后面的实证分析部分,采取短窗口和长窗口的CAR来分别考察信息含量与价值相关性问题。
  (三)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由于2007年1月1日后才开始实施新会计准则,因此上市公司2007年一季报和半年报成为本文的研究对象。为了与2007年相对应,首选搜集了2005年起到2007年止所有上市公司的一季报和半年报,样本观察值共计9946个。接下来,进行了以下步骤的剔除:将已摘牌公司和IPO时间在2005年以后的公司剔除;将B股剔除;将一些变量的缺失值剔除将一些变量的最大和最小1%的观察值剔除,最终得到4011个观察值。将已摘牌公司和IPO时间在2005年以后的公司剔除,这样能够保证每个公司在研究期间都有样本观察值。这些数据来源于wind金融数据终端。
  
  三、实证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表1)总结了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分别按一季度和半年报列示。PanelA列示了与公司会计业绩有关的财务指标,包括营业利润(Oprof)、投资收益(II)、公允价值变动损益(GOFV)与总利润(Ⅱ),分年度总结了这些指标占营业收入(Rev)比例的均值、中位数和标准差。无论是一季报还是半年报,都观察到这样的现象:虽然销售利润率(TI/Rev)在2007年提高,但来源于公司主营业务的利润占收入的比重(Oprof/Rev)却降低,而投资收益占收入的比重(I/Rev)几乎比2006年增长了一倍;另外,由于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占收入比重(GOFV/Rev)达到1.15%,几乎与2006年的投资收益接近。半年报的情况就更加明显,说明2007年业绩大增的原因并不因为公司主营业务的改善,而是因为股权投资带来的收益。当然这些差异是否显著,需要进一步通过统计检验来说明。在后面的分析中,以新会计准则实施日(2007年1月1日)为分界点,考察新准则实施前后会计业绩的差异,具体以2005年和2006年为一组,以2007年为一组。(表1)的Panel B列示的指标是与价值相关性分析有关的。各年度的前两个指标为被解释变量一累计非正常回报率(CAR)。采用市场调整模型(个股日回报率一市场回报率)计算非正常回报率,以定期报告的公告日为事件0点,考察事件日前后10天和150天的市场反应。短窗口的CAR试图检验市场是如何看待不同业绩构成变化的信息含量的,而长窗口的CAR是为了检验哪些业绩构成具有价值相关性。LogMV为控制变量,为公司各个季度最后一天总市值的自然对数。由于大部分价值相关性研究(如Barth et al.1998)都以股东权益账面值进行标准化处理,因此将业绩指标(营业利润、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和利润总额)都除以净资产,这些指标列示于Panel B的后4行,其在年度上的变化趋势与Panel A的结果基本一致。
  (二)盈利差异检验 (表2)描述了2007年前后的会计业绩变化情况,并分别进行了独立样本的T检验和Wileoxon符号秩检验。同时,分别列示了一季度、半年报和平均的情况。从平均那几栏可以看出,2007年相对于以前年度,销售利润率(TI/Rev)虽然显著提高(T值和z值都显著),但业绩的主要来源并不是公司经营活动带来的,因为营业利润占收入的比重在2007年显著降低,投资收益却显著提高,这成为利润总额在2007年上升的主要原因。单从2007年看,投资收益占收入比重(0.0375)也高于营业利润的比重(0.0199)。另外,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可以看到,其占收入的比重为0.0088,也显著异于0(T值为5.19)。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也对2007年会计业绩的显著提高有作用。一季度和半年报的对比情况也表现出相同的趋势。2007年业绩大幅增长,并不来源于公司正常的经营活动,而是来源于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贡献。而表2的结果虽然发现会计业绩的上涨的确来源于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但并不意味着市场是无效的或“功能锁定”的,这一问题需要进一步从市场反应角度加以分析和讨论。
  (三)回归分析 市场是如何看待2007年会计业绩结构变化的呢?第一,短窗口内的影响。利用模型(1)和(2),分别对2007年前后的会计业绩进行回归,结果见(表3)。模型1主要对利润总额进行回归,模型2将利润总额分为营业利润、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进行回归。Panel A、B、C分别描述了全部数据、一季度和半年报的回归结果。从模型1发现,市场对利润总额的反应并不一样,2007年以前TI的影响为正,2007年以后为负,并且均显著。为什么在2007年业绩大增的情况下,市场的短期反应为负呢?从模型2发现,2007年前市场对营业利润和投资收益的反应都显著为正(全部数据和一季报情况),而在2007年市场对营业利润的反应为负(全部数据下),对投资收益未做出反应(全部数据、一季报和半年报都无反应)。短期内,2007年会计业绩的增长并不源于公司正常的经营活动,市场对营业利润的降低做出负的反应;投资收益虽然增长明显,市场并不认可;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属于会计准则变更所产生的项目,是未实现的盈余,市场对于拥有更多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公司做出负的反应。说明市场相对有效地识别了业绩构成的信息含量。第二,长窗口内的影响。上面检验了会计业绩构成的信息含量问题,下面采用长窗口的市场反应分析进一步考察这些项目是否具有价值相关性,以季报公告日前后150个交易日的累计非正常回报率为被解释变量,采用模型(1)和(2)进行回归的结果列示于(表4)。其结构与(表3)相同,仅被解释变量不同,采用长窗口内的CAR。从全部数据来看(PanelA),无论是模型1还是模型2,利润总额、营业利润和投资收益与CAR的关系都显著为正,在2007年前后没有变化。而2007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与长期回报之间的关系虽然为正但没有统计上的相关性,说明公允价值产生的未实现损益并不具有价值相关性,这与Banh(1994)的结果一致。之所以不具有价值相关性,一个可能的解释就是受到管理层的操纵而使可靠性较低,例如管理层有目的地选择交易性金融资产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这影响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大小。一季报和半年报的情况与全部数据基本一致,仅在投资收益的影响不再显著。
  (四)稳健性检验 与价值相关性研究文献(Barth 1994;Ahmedand Takeda 1995等)一致,以净资产账面值的自然对数为控制变量,重新对模型1和2进行回归,形成的结果与(表3)和(表4)的结果基本一致。价值相关性研究一般考察买并持有回报率(buy andhold return),因此又以季报的财务报表日之后三个月的回报率作为被解释变量对模型1和2进行回归,结果也支持前面的结论。
  
  四、结论
  
  本文解析了2007年上市公司会计业绩高增长的原因,并进一步检验了会计业绩不同构成具有的信息含量与价值相关性。通过对比2007年前后的会计业绩发现:新会计准则实施后的2007年,虽然利润总额显著上升,但并不来源于公司的经营活动,而是源于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增加。从高会计业绩到高股价,再到高会计业绩的循环似乎说明了2007年业绩高增长的原因,但却是以市场的“功能锁定”为前提的。以累计非正常回报率为被解释变量,对不同会计业绩构成的信息含量与价值相关性的研究发现:虽然与公司经营活动或主营业务有关的营业利润具有价值相关性,但在业绩公告日前后的短期内,如果业绩下滑,市场会做出负的反应;短期内,市场并未对投资收益做出反应,这可能因为公司的投资活动更容易被市场预期的缘故,但在长期内,投资收益仍具有价值相关性,这充分说明会计数字信息含量与价值相关性的不同,投资收益虽然具有价值相关性,但由于被市场提前预期,所以在短期内并未引起股价变化;对于新会计准则实施后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短期内市场视为坏信号并做出负的反应,长期内这种未实现的损益也不具有价值相关性,这源于可靠性较低的缘故。综合这些结果意味着,受益于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和股价的持续上涨,2007年会计业绩显著提高,但市场并未被会计数字所蒙蔽,而是有效地识别了不同会计业绩构成所具有的不同信息含量和价值相关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800636.htm